《弟子規(guī)》說,如果父母有過錯?做子女的要規(guī)勸父母改正,規(guī)勸時要和顏悅色,聲音輕柔。如果父母不聽從規(guī)勸,做子女的就暫且放一放,等父母情緒好的時候再勸說。這樣父母還是不聽,就需要哭泣著懇求,即使父母急了打子女,子女都要毫無怨言地接受。
勸誡,無論是在君臣之間,還是親子之間,都是一件關(guān)系成長與發(fā)展的事情。《弟子規(guī)》支持孩子給家長提意見,認為孩子幫助家長改正錯誤是孝順的表現(xiàn),足見這本書教育思想之深邃。
沒有不犯錯的人,家長在孩子面前出錯,會給孩子帶來很壞的影響,如果孩子指出來,家長耐心接受,那么不但利于家長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品德好的人呢?
可是,當今時代,仍然有很多家長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任意妄為,直到孩子指出了錯誤還不改正。
李小凝放學(xué)回家,看到爸爸正在翻箱倒柜地尋找家里的錢包,非常氣憤。家里生活費都要不夠了,他還想把家里的錢拿出去輸,真是賭錢賭瘋了!
“你在干嗎?家里沒錢了,別翻了!”李小凝冷冷地看著爸爸說。
“沒錢了?你騙誰呀,快給爸爸拿點,讓爸爸把輸?shù)腻X贏回來!”爸爸諂媚地對著兒子笑。
“爸爸,你一天到晚不上班,只知道賭博。媽媽一個人工作養(yǎng)家?已經(jīng)夠辛苦的了!你能不能心疼心疼她?”李小凝氣憤地說。
“嗬!小毛孩,上了幾天學(xué),就教訓(xùn)起我來了!有你吃有你穿就成了唄!管起老子的事情來了!”爸爸生氣了,樣子變得兇惡。
這個表情,李小凝見得多了。每次爸爸跟媽媽要錢,媽媽不給,爸爸就會露出這種表情,如果媽媽再不給,爸爸就開始動手打媽媽了。
見爸爸打媽媽,李小凝恨不得抽爸爸幾巴掌。可是,每次都被媽媽制止了。今天,媽媽沒有在家,李小凝想教訓(xùn)教訓(xùn)這個不懂事的爸爸。
李小凝沖進廚房,拿出搟面杖,對著爸爸說:“你不是要拿錢嗎?看我不劈死你!”爸爸沒有想到讀小學(xué)五年級的兒子竟然敢這樣對待自己,一下子不知所措。
爸爸的行為令李小凝深惡痛絕,他敢于指出爸爸的錯誤,保護媽媽,保護家庭的財物,足見這個孩子的勇敢和機智。有這樣懂事的孩子,本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可是爸爸卻不領(lǐng)情。這是多么地傷害孩子的心靈呀!
有的家長就是這樣,無論自己做什么都不允許孩子來評判,在家長眼里這是自己做家長權(quán)威的體現(xiàn),卻不曾想到這也是一個家長無能、自私、不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
孩子是家庭的重要成員,孩子的發(fā)展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未來。家長把孩子放在主人的位置,做事情前先要想到孩子,如果一件事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家長就要放棄。
家庭事務(wù)多和孩子商量,孩子提出意見家長給以尊重。這樣,才能培養(yǎng)起孩子對家的責(zé)任感。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會犯錯誤的。人與人高尚與卑劣的區(qū)別在于,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不同。高尚?人視指出自己錯誤的人為寶,他們覺得別人指出了錯誤自己才能除去身上的污點,使得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作為家長要努力使自己達到這種境界,以自己高尚的行為影響孩子,使得孩子敢于真誠指出父母的錯誤,能夠接受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這樣的孩子心胸開闊,是非辨別能力強。即使處于復(fù)雜的環(huán)境,也不會暈頭轉(zhuǎn)向。
為了讓孩子在指出他人錯誤的時候少受挫折,家長要告訴孩子,指出他人錯誤的時候,態(tài)度要友好、謙卑,以委婉的語氣陳述自己的想法,分析對方的不合理之處。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當他人犯錯誤的時候,不要訓(xùn)斥、指責(zé),這樣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語氣要柔和、委婉,一定要讓對方覺得,自己是真誠地指出錯誤,而不是挑毛病。
小孩子做事有的時候會莽撞,看到大人有錯誤,會著急說出來,不會想到處于公眾場合時,大人會因為沒面子而出現(xiàn)抵觸情緒。
高小清放學(xué)回到家里,媽媽迎上去,看到女兒的眼睛紅紅的。媽媽猜女兒可能遇到了什么委屈事情。
“怎么了寶貝,來,喝點水!”媽媽柔聲對女兒說。
“臭老師,在課堂上念錯了字,我給他指出來,他還不高興!說我說得不對!”高小清委屈地說,“圣人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老師的一點都不謙虛!”
媽媽說:“你指出他的錯誤,說不定他當時沒有反應(yīng)過來,才認為你沒說對,過一段時間他會明白過來的!況且,有校長聽課的時候,你指出錯誤不是給老師臉上抹黑嗎?”
女兒聽了媽媽的話將信將疑。
第二天,老師給高小清道歉了,承認高小清的讀法準確。
當女兒興高采烈把這件事情說給媽媽的時候,媽媽告訴女兒,以后指出別人的錯誤要注意場合,不然不但不能達到令對方認識到錯誤的目的,還會因為傷害了對方而給對方帶來不快。
在家里,孩子小說話可能沒有力度;在同學(xué)中,由于威信不夠,可能不容易被老師同學(xué)重視。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告訴孩子,借助一些有威信的人,幫自己一起指出他人的錯誤,就會容易一些,說服力也會更強。弟子規(guī)里的家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