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文徵明小楷,這份《落花詩卷》無疑是其巔峰之作,絕大部分文徵明小楷字帖都會在卷首第一個刊出這份作品。
弘治甲子(1504年)之春,77歲的沈周思及失子之痛,寫下了十首落花詩。當時的文徵明,剛剛34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短命而多才的徐禎卿也仍然在世。當沈周把自己寫的十首落花詩拿給文徵明看后,文徵明和徐禎卿分別為沈周唱和了十首,沈周興起再和十首。這之后,文徵明去南京拜訪呂?,于是呂?先生又和了十首,沈周老爺子來勁了,于是再和十首,這下子,沈周老爺子三十首,文徵明、徐禎卿、呂?各十首,一共就有了六十首七律。
事實上,除了這六十首之外,唐寅同學還另外和了三十首,總計共有九十首!由沈周老爺子發(fā)端的這組落花詩,最后成為了席卷整個吳門畫派的一大盛事,參與其中的各位同學在各自的一生中都曾經(jīng)多次書寫這組落花詩,留下了不少存世真跡。
而文徵明的《落花詩卷》,如今較為著名的兩個版本分別收藏在蘇州博物館(此本簡稱蘇博本)和香港藝術館(此本簡稱香港本)。書法界對于這兩件作品的真?zhèn)卧羞^大量討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
以社長本人的理解,單純從作品質量看,香港本筆力勁健挺拔,瘦勁精勻,流露出險勁瘦硬、崛起削成的書意,而且筆畫細節(jié)中變化豐富,神韻自在,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小楷精品。
拋開真?zhèn)尾徽?,單從臨習小楷的角度看,香港本無疑是上佳之選。這或許也是各帖均首選收錄落花詩卷的真正原因所在。
【今夕社精校版釋文】
【往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