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李商隱的《無題詩》談起,如何在作詩的時候運用比、興的手法

前言:什么是比興?

我國古典文學理論有個非常大的弊病------釋義模糊且籠統(tǒng)。比如古書中對“比”、“興”的闡述就非常模糊:

  • 《文心雕龍》是這么解釋的:'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 《雜說上》是這么解釋的:'然自古設比興,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惡、薰蕕、榮枯、貞脆而已。'

南朝文學家劉勰《文心雕龍》

當然,時至今日,得益于“西學東漸”的影響,如今的文學理論解釋已經(jīng)比較清晰了,從現(xiàn)代文學中出發(fā),大家都能知道“比”就是比喻,作用是形象(人物、主題)更加鮮明;“興”就是起興,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nèi)容。

但具體到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用“比”,如何“起興”呢?大多數(shù)朋友想來就不甚了了了,鑒于此,筆者就從晚唐詩談起,從李商隱的《無題》詩談起,談談如何妥帖的使用“比”、“興”這兩種表達手法。

晚唐:詩歌史上純文學性的巔峰

談比興,便須從晚唐入手。蓋因為詩到晚唐,才達到了純文學性技術的頂峰。

晚唐節(jié)度使張議潮繞軍出行圖丨敦煌壁畫

彼時時局動蕩,內(nèi)有外患,內(nèi)有牛李黨爭、宦官涉政;外又有藩鎮(zhèn)割據(jù),整個國家都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詩人們無扶廈挽波之力,便只能將這些無法明言的失望、矛盾心理,通過象征比興、暗示等手法表現(xiàn)出來。

宋代文學審美延續(xù)了晚唐的風氣

也正是詩人們傾力其中,使得晚唐詩的純文學技藝(包括對比興的運用)都達到了詩歌史上的最巔峰,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李商隱了,而李商隱之于比、興的運用又集中他的《無題》詩中。

李商隱&無題詩

李商隱

  •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約制作于文宗開成四年,彼時李商隱任秘書省校書郎。此詩開篇以昨夜之風之星辰而“起興”,“星辰”高遠而浩渺,凝望便容易思懷,“風”則微醺蕩漾,加上“昨夜”勾起回憶,便生起一種極其幽微纏綿的氣氛;其次,不論是還是星辰,都是作者烘托氣氛“虛造”的意象,而畫樓、桂堂則是落在具實的景象,于虛實交替間,便有了層次感。

我們作起興的時候便須如此:

1.注意興象特點和情感特點的通感,談情自然不能“金戈鐵馬”;談壯烈自然不能“花前月下”

2.起興中需要有虛實交替,以虛起興,便落到實處;以實起興,便落到虛處,這樣才能有立體層次。

第二聯(lián)便是比了。兩人如今之相隔,以身無彩鳳雙飛翼作比;兩人的心靈相通又以靈犀之角作比(古書記載,有一種犀牛名通天犀,有白色象線一樣貫通首尾,被看作是一種靈異之物,所以叫做靈犀)。

小犀牛來賣萌

作比之處,最主要的是喻體的巧思,即喻體可熟不能俗,要選擇“想象之中,意料之外”的-------這也是精煉的體現(xiàn)。當然,李詩的這句喻體并不免俗,只是通過對仗的技藝和辭色的精煉彌補回來了。

最后,比興并非孤立而是互相依存的。如本詩詞中,第一聯(lián)的起興便是回憶,而第二聯(lián)則順成上文從彼此相隔入手,這點不能不注意。


  •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滄海月明珠有淚

《錦瑟》一詩,可謂比興之大成所在,與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相比,后者有明確的主題(回憶約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但<錦瑟>不同,此詩沒有固定的人物,情節(jié),甚至沒有一個說得清道得明的主題,當然,本文不作箋注的深考,僅僅談談錦瑟的藝術手法而已。

  •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起句,以睹物興發(fā)(此處與前一首詩正好相反,是從實到虛),錦瑟弦柱為何是五十?無端而感,總歸會從錦瑟聯(lián)想到彈琴之人,進而追憶少歲華年。

  •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莊生曉夢迷蝴蝶就是對思華年最好的詮釋,后三句則是作者莊子夢蝶一般,化作蝴蝶在真實和虛幻瀏覽自己的華年:

或是看見當年等我歸來的那位女子,正如望帝春心托杜鵑,好似叫人不如歸去(杜鵑聲即是“不如歸去”);

望帝身化杜鵑,已是滄海桑田,曾經(jīng)的“巫山云雨”已換作滄海,明月倒影,是當年的珠淚?是多情?是無情?作者已然不知;

思維一轉(zhuǎn),風景亦隨之更迭,滄海潮生的波瀾亦換做“藍田日暖”靜謐,氤氳裊裊,是沉思, 是駐足,是片尾。

這里重點要提一句:這種純靠意識流發(fā)散+比興的作法不可學習,甚至作者本身都是妙手天成,刻意為之就學壞了。


初中我們學過一篇意識流的課文,弗吉尼亞·沃爾夫?qū)懙摹秹ι系陌唿c》,其中,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在一個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間,抬頭看見墻上的斑點,由此引發(fā)意識的飄逸流動,產(chǎn)生一系列幻覺和遐想,而《錦瑟》此詩的比興邏輯線就是李商隱意識流動的軌跡-------這種寫作手法在我國古典文學是非常罕見的。

也正因此,梁啟超才會在《飲冰室合集》中提到“義山的《錦瑟》講的是什么事,我理會不著.......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對于此種文字,便不容輕易抹煞”。

梁啟超

總而言之,我們需從李商隱的無題詩里細細把握他對于比興的拿捏,細節(jié)的敏感,其實所謂的審美層級也就這么來的,當能體會到這些東西,大約就能真正登詩詞之堂奧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錦瑟》教學設計
李商隱的這首詩人人會背,但是卻沒人真正能懂
李商隱的無題詩,空靈朦朧,這一首堪稱絕唱
康震解讀《錦瑟》
千古情圣李商隱(三)
李商隱很隱晦,卻很美的一首詩,終于看懂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