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確的培養(yǎng)下,幼兒的觀察力可以提高。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護幼兒的感官
幼兒感官的健康發(fā)展,是提高其觀察力不可缺少的生理條件。因此,保護幼兒感官的健康,防止發(fā)生缺陷,是非常重要的。
必須從幼兒期就開始注意用眼衛(wèi)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包括要保證孩子在看書、畫畫等時有充足的照明;有正確的坐姿和握筆的姿勢;兩眼離桌面或書有足夠的距離;不要長時間地用眼,特別是不要過久地看電視;給孩子看書、圖畫和教具,字體和形象應該較大和清晰,經常檢查幼兒的視力,發(fā)現(xiàn)視力減退的,應及時治療等等。
必須保護幼兒的聽力,包括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防止幼兒因感冒等疾病引起中耳炎影響聽力;不要讓幼兒置身于嘈雜的環(huán)境,以免在強烈噪音的持續(xù)作用下,使幼兒的內耳聽覺器官發(fā)生病變,產生噪聲性耳聾;教育幼兒不要將異物塞入耳朵。要及時發(fā)現(xiàn)那些有聽力障礙的孩子。
必須保護好幼兒的其它感受器官。
(二)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興趣,使其養(yǎng)成愛觀察的習慣
興趣是幼兒觀察的動力,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幼兒大多數好奇好問。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成人有時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可以引導幼兒自己去觀察,發(fā)現(xiàn),去尋找答案。例如幼兒問:“彩虹是什么?天上為什么會有彩虹?”成人可以反問他:“天上在什么時候有彩虹?白天還是黑夜?雨天還是晴天?有太陽時還是沒太陽時?”進而引導他們用三棱鏡觀察日光可以分解成7種顏色的光,帶領他們在陽光下噴一口水,造一條人工小彩虹。讓孩子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彩虹是太陽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在水滴上產生的折射、反射等作用造成的現(xiàn)象。成人如果經常用這種方法,以后幼兒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自己留心觀察,
興趣盎然的去尋找答案,久而久之,將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除了幼兒自發(fā)地提問外,成人還可以根據幼兒的知識水平提出問題要求幼兒回答,引導其觀察以前未注意過的事物,使之產生更大的興趣,并逐步學會自覺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開辟“小動物園”和“小植物園”,種養(yǎng)一些容易生長的動植物,讓幼兒經常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使之從小養(yǎng)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習慣。
(三)幫助幼兒確立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幼兒的觀察有目的性不強的特點。觀察時抓不住要領,東張西望,無所收獲,不利于觀察力的提高。因此,成人要有意識地向幼兒提出觀察的要求,指出從被觀察物中尋找什么,使整個觀察過程按一定的目的進行,加強觀察的選擇性和針對性,以便抓住觀察物的最本質的東西,例如,讓幼兒觀察公雞和母雞時,成人如果能提出具體的觀察目的和任務,如“公雞和母雞的頭顱、身體、尾巴、腳、羽毛各是怎么樣的?公雞與母雞有什么不同?”等等,幼兒觀察的效果就會顯著提高。這樣將有利于幼兒逐漸培養(yǎng)起按目的、要求、較持久地有意觀察的能力
(四)教給幼兒有效的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直接影響觀察效果,幼兒若掌握有效的觀察方法,其觀察能力將會極大地提高。常用的觀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順序觀察法:即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從頭到尾,從近到遠等有順序地觀察。這樣能使觀察較全面、細致,不致遺漏。例如,觀察動物時,一般可從頭、身體、四肢到尾巴依次觀察,從而掌握動物的外形特征,進而觀察其生活習性。
2.典型特征觀察法:即先觀察最明顯的特征,再過渡到一般特征。這樣能很快激起幼兒的觀察興趣和積極性。例如觀察蝴蝶時,幼兒首先注意的是蝴蝶的翅膀和美麗的顏色,可以讓幼兒先觀察這些特征部分,再過渡到觀察其它部分。
3.分解觀察法:即將較復雜的物體分成幾個部分,逐部分仔細觀察,再綜合起來了解全貌。這樣能培養(yǎng)幼兒對復雜事物的綜合觀察能力。例如觀察汽車,可以讓幼兒看一下汽車的外形,再分別看車頭、車廂、車輪,搞清每部分內有些什么,有什么用,然后綜合起來,對汽車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4.比較觀察:即同時觀察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事物,比較其異同。這樣可以培養(yǎng)幼兒辨別、分析、概括的能力。例如,馬與牛、雞和鴨、公共汽車與卡車的比較等。
5.追蹤觀察法:即觀察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轉化、因果等的能力。例如觀察植物從種子萌芽到生根、長莖葉、開花結果等過程;觀察蠶從卵到成蟲、眠與蛻皮、吐絲、結繭、成蛹、變蛾、產子的過程等等。
在觀察過程中還應注意讓幼兒盡可能多地利用多種感官參與觀察活動,以便對被觀察
對象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五)發(fā)揮語言的作用
語言的參與可以使幼兒觀察的效果大大提高。這是因為,語言(特別是詞)作為一種手段,可以用來表述被觀察物的每一組成部分和特征,加深理解,還可以把觀察到的結果及時加以概括和總結,鞏固觀察成果。
語言的指導作用還可以有其它多種的作用,例如指明觀察方向,明確觀察的任務;調動幼兒觀察的積極性,鼓勵幼兒持久地觀察;提供有關知識,誘發(fā)過去經驗,使幼兒更完整、深入地認識現(xiàn)象等等
所以成人在引導幼兒觀察時,必須注意將觀察與語言正確地結合起來,以提高觀察效果。
(六)促進幼兒觀察力發(fā)展的游戲舉例
1.明亮的眼睛。給幼兒看一些小物件,如一枚硬幣、一張郵票、一只小球等等,告訴他們這些東西將分別被藏在房間里的某個地方。接著又讓幼兒離開房間,成人把這些物品藏在既醒目又不太容易發(fā)現(xiàn)的地方,然后讓幼兒進房間來找。當幼兒發(fā)現(xiàn)某樣東西后,就可以跑到成人身邊輕輕地告訴成人,然后坐到位置上繼續(xù)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哪個幼兒發(fā)現(xiàn)的東西多為優(yōu)勝。
2.變得快。讓幼兒觀察房間里的各種東西,然后在幼兒不注意時悄悄移動某樣東西或者變換某些東西的位置??从變耗芊褡⒁獾竭@些變化。也可以啟發(fā)幼兒:“房間里有什么地方看起來和以前不一樣?。”
3.什么聲音。讓幼兒閉上眼睛,看其能否聽出成人在敲什么東西或者發(fā)出什么聲音??梢宰鲞@些動作:敲地板、墻、碗等。
4.表在哪里。讓幼兒圍坐一圈,圈內站著一個蒙著眼睛的幼兒。教師悄悄地把1只秒表遞給圍坐著的一個幼兒,讓其開動秒表,發(fā)出“滴答”聲。要求蒙眼的幼兒根據秒表的聲音方向,猜出表在誰手里??梢杂涗浢總€幼兒猜出的時間,花最少時間者勝。
5.瞎子摸人。蒙上一個幼兒的眼睛,讓其扮瞎子,其余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圍著“瞎子”慢慢移動?!跋棺印比襞娜率?圓圈便停止轉動?!跋棺印庇檬秩ヅ膱A圈,拍到誰,誰就站到圓圈中來讓“瞎子”摸?!跋棺印泵怀鍪钦l,便仍然做“瞎子”,被摸的幼兒回到原來的位置,圓圈繼續(xù)轉動;摸出是誰,誰就與“瞎子”交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