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fā)表在《今日家教報》
緊張的情緒對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危害,所以緊張的情緒一旦產(chǎn)生,就應該通過一些有效的途徑讓它宣泄出來。但是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每當孩子身不由己地發(fā)泄內心的緊張(如,因心里難受而哭泣或發(fā)脾氣)時,往往會遭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堵截”——或是痛打或是訓斥或是羞辱或是強行禁止。其實,成人的這樣強行“堵截”孩子的情緒是不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的。這樣的“堵截”雖使孩子暫時壓抑了內心的緊張情緒,不讓它表現(xiàn)出來(當哭不敢不哭,當怒不敢怒),但是長期這樣壓抑下去,會使孩子將不堪重負,最終導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態(tài)發(fā)展。因此,為了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我們應該多為孩子心理的活動和發(fā)展提供些自由的空間,同時還要給孩子緊張的情緒以出路。具體地說,我們可能通過以下的方式減輕孩子心理的負擔:
1.心平氣和地接納幼兒的各種情緒的自然流露
與成人一樣,幼小的孩子也具有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并且他們的情緒是毫無掩飾的,他們高興時,就會滿臉笑容;在不順心的情況下,在憤悶、受壓抑或心中有不滿時,他們敢于發(fā)泄,或是發(fā)脾氣或是大哭大鬧,他們不會讓不愉快的事情長期滯留在心中。敢愛敢恨敢說敢笑,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種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會使得孩子的各種情緒得到及時的宣泄,這當然有利于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他們這些情緒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可恥的事,只要不擾亂別人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不傷及別人,就沒有什么對和錯之分。孩子情緒的自然流露應該得到鼓勵,而不是壓抑,比如,孩子傷心時,我們應該鼓勵他哭出來,就算是男孩子也應該鼓勵。因為這樣對其身心的健康都有好處。發(fā)脾氣、反抗行為、哭泣、大聲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當然,這里所提倡的情緒宣泄,與以哭鬧為手段去達到某種不合理的需要是不一樣的。)
有的年輕父母或者不了解情緒自然流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意義,或者缺乏相應的耐心,他們往往不允許孩子公開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當孩子出現(xiàn)了不良的情緒時,他們強行地讓孩子自我壓抑,甚至有的父母還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方式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自然流露。比如,有的男孩心里難過時大哭不已,往往會遭致父母們的譏笑或者斥責:“男子漢也哭,羞!羞!!羞?。。 ?、“男子漢要堅強,不許哭!”,在這種外在的壓力之下,許多男孩都能采取了“明智”的做法——忍氣吞聲。但這種忍氣吞聲無疑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給孩子帶來雙重的痛苦。因為人的緊張情緒總得有個途徑把它發(fā)泄出來,既然它不能通過自然的途徑流露出來,就必定要尋找其它的途徑將之發(fā)泄出來。如果長期地經(jīng)常這樣壓抑自己或者受到壓抑,最終將會使孩子不堪重負,而導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態(tài)發(fā)展。比如,孩子的殘忍行為、強迫行為、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等等,很多時候就是其內心的緊張情緒得不到及時的或者正當?shù)男苟斐傻摹?/span>
孩子讓情緒自然地流露,這是良好的心理習慣,我們應該無條件地接納,甚至鼓勵孩子的這一習慣。
2.通過反射情感的方法,安撫孩子那受傷的心
當孩子受到委屈時,父母應該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當時的心情。當孩子向你表達某種感受時,你可用孩子的原話表示你對他的理解。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稱作反射情感。
如,小軍從幼兒園回家后,一直不高興,媽媽問他出了什么事,小軍說:“今天下午,明明不是我打劉山山的,老師硬說是我打的,真氣人?!眿寢尶梢越又f:“明明不是你打的,老師硬說是你打的,是氣人!”小軍覺得媽媽是站在自己一邊的,氣也就慢慢地消了。
又如,孩子告訴媽媽:“今天上課時我一直舉手,可是李老師就是不叫我回答問題?!边@時媽媽可以說:“是啊,一直舉手不得回答問題,心里一定不好受!”。
這種方法也是用反射情感的方法。但與前者又略有所不同的是第一例中媽媽是用孩子的原話把孩子的情感反射出來的;而第二例中的媽媽則是把孩子心理潛在的話說出來,使孩子抑郁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孩子的情緒便會趨向平靜。
相反,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委屈的樣子,一個勁地追問“老師對你說了什么?!干了什么?!”“你為什么不對老師說清楚?!你怎么這么蠢?!”
這種追問和責備只會火上澆油,使孩子越加感到不滿和委屈,使孩子的負性情緒的能量成倍地增長,這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給孩子多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現(xiàn)在許多孩子每天放學后,得去參加父母為他們安排的學琴、學畫、學外語等活動,這大量占據(jù)了孩子的課余時間,常常會使孩子感到壓力過大,精神緊張。長期這樣緊張下去,當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實,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應有充足的時間獨處,做他自己喜愛做的游戲,或者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這種自由的活動有利于孩子釋放出積累起來的負性情緒的能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很緊湊的,都是在成人的控制之下度過的,那么孩子將會生活得很壓抑,很被動,這樣生活的孩子遲早會得強迫癥等神經(jīng)官能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