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論學習目的
《論語》學記(三)
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論語》為我們作出了明確的回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nbsp;(憲問第十四)??鬃诱J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善自己,為了至“道”達“德”;不是為他人而學,更不是為了升官發(fā)財,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nbsp;(子張第十九)。
孔子對那些“學而不仕”的人有時候持贊賞的態(tài)度,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nbsp;(泰伯第八),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弊诱f(公冶長第五)。學問高自然可以去做官,但要想當一個好官,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nbsp;(子張第十九);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體; mso-ascii-font-family: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mso-hansi-font-family: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mso-bidi-font-family: 宋體;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先進第十一),子路認為,當官只要心里裝著老百姓,一切為國家社稷著想,就不必再讀書、做學問了??鬃语@然對這種觀點持否定態(tài)度,他認為做官的人如果不學習,沒有遠見卓識,只會成為一個昏官、糊涂官。
既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善自己,那么個人道德修養(yǎng)和學問之間是一種什么關(guān)系?
孔子認為道德修養(yǎng)是第一位的,做學問是第二位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nbsp;(學而第一),做人首先要講孝弟,講信用,愛眾人,親近仁德之人,這些本身也是學習和重要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子夏甚至認為:“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nbsp;(學而第一)。因此,君子首先要學會做人,再去做學問,否則,即使勉強做了學問,學問的根基也不會穩(wěn)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nbsp;(學而第一)。
既然道德修養(yǎng)是第一位的,人是否可以只“好德”而不“好學”?孔子認為,盲目求仁、求知、求信、求直、求勇、求剛,有時候往往也會走向道德的反面,只有好學,才能使道德更加完善。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薄熬樱嵴Z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nbsp;(陽貨第十七)。這說明,學問可以使一個人真正聰明睿智,明辨是非,勇敢剛強,可以成為一個人美好道德修養(yǎng)的“催化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