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賢相伊尹,中華烹飪始祖,輔佐成湯建立殷商......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
伊尹,陜西合陽人,由廚師拜相,論五味調和之法,奠基中華菜系基調,開中國烹飪先河。
合陽縣,古稱有莘國,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地處關中平原東北部,隸屬于陜西省渭南市,素有“人文之邦”、“水墨之鄉(xiāng)”之美譽。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2萬畝?,F轄11個鎮(zhèn)1個街道辦事處353個行政村,總人口51萬??h域地理資源優(yōu)越,歷史人文郁盛,物產資源豐富,旅游風光瑰麗,既是一片發(fā)展的熱土,也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合陽是《詩經》中唯美愛情開篇《關雎》和《蒹葭》的發(fā)源地,被中國詩經學會認證為詩經之鄉(xiāng)。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安葬著五帝之一的帝嚳。夏啟封支子在此建立“有莘國”??鬃痈咄阶酉脑O教傳經,終老于斯。
要說合陽飲食歷史文化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先賢伊尹。民間口耳相傳有“伊尹作廚”的故事,史書中也有記載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據后人多方考證以及著者的實地考察,“有莘”在合陽,伊尹的故里就在合陽,就在百良鎮(zhèn)莘村,這里是伊尹出生、耕作和埋葬之地,這是史實的反映。
他不僅是一代賢相,輔佐商湯鞏固帝業(yè),他還是中國廚師的祖師。錢鐘書先生有《吃飯》一文,其中說到:“伊尹是中國第一個哲學家廚師。在他眼里,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的廚房?!薄秴问洗呵铩け疚镀酚浺烈炎顐ゴ蟮慕y(tǒng)治哲學講成惹人垂涎的食譜,并將做菜的道理轉換成治國的道理,以此來勸說商湯成為一代名君。這個觀念滲透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意識,所以自從《尚書·顧命》起,做宰相總比為和羹調鼎。
《呂氏春秋·本味》詳細記載了伊尹關于烹飪的說辭。概括起來,主要有五點:第一,欲烹美味,必先了解原料。烹調需要各種各樣的原料,若分類,主要有三種:一是水中生物,二是食肉動物,三是食草動物。這三種原料分別有腥、臊、膻等惡臭味。但是,利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可以制作出美味佳肴。第二,美味的烹調,需要有好的水質和合適的火候。水是味的根本,食材的本味是以水為介質的烹飪方法來體現,甘、酸、苦、辛、咸五味的烹調,水是關鍵。食材在鼎中的沸騰和變化是靠火候來實現的,用木材燃火,把水燒沸,有時大火,有時小火,經過多次變化,才能去掉腥、臊、膻等惡臭味而烹調出美味。第三,調和美味十分微妙,要用心觀察和體會。調和五味時,有先有后,有多有少,有急有慢,差之毫厘,可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要用心觀察,仔細體會,才能懂得其中的奧妙。第四,鼎中變化精妙,在于心領神會。鼎是調味的工具,其中細微而精妙的變化不是用語言能表達的。第五,調味有度,適中是最佳境界。精心調制的美味佳肴,要達到久而不壞,熟而不爛,甘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由于伊尹精通烹飪之道,被后世廚師尊為祖師爺。
伊尹的歷史貢獻在于“五味調和”學說,老子引用了伊尹把烹飪理論用到治國上的典故,提出“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名言,研討伊尹烹飪的現實意義,就是烹飪時心要靜,要把做菜和做人、治國的理念結合起來。在某種程度上,伊尹的調和學說也是“和”的理念的起緣。
伊尹的一生,是憂國憂民、濟世的一生。他的動人傳說雖然遠古,但代表了中華民族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做出楷模并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滄桑的歷史長河中,人們?yōu)樗龀隽烁叨鹊脑u價,那就是“中華第一賢相”。《資治通鑒》稱他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賢相”。
10月29日上午10:00,中國烹飪始祖伊尹祭拜活動將在合陽縣莘國水城舉行,活動主題為“薪火匠心、感知華夏”。屆時,以“鐘鳴九州、華夏共祭、繼往開來”三大板塊組成的莊嚴的祭拜儀式將隆重舉行,同時,傳統(tǒng)文藝演出將為觀眾帶來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