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50度高溫來襲,嫦娥四號迎來考驗,玉兔二號將進入“午休”應對
近日,中國航天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fā)射并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首次軟著陸月球背面、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全球首張月球背面近距離影像圖被拍下傳回,眾多第一次可謂是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篇章。
目前,嫦娥四號科學探測工作已陸續(xù)展開,月球探測車“玉兔二號”也已駛離展開月背面巡航探測,其上攜帶的各種儀器正常工作,已按計劃在月面行走到了A點,并開展科學探測。而嫦娥四號探測器上所攜帶,與德國合作研發(fā)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也已開機測試,而地形地貌相繼拍攝的月背面影像圖也已陸續(xù)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中國航天中心。
可以說,截至目前,嫦娥四號探月工作已取得了開門紅,第一階段獲得巨大成功。但就在一切工作順利有序展開之際,中國國家航天局突然發(fā)布了一則消息:嫦娥四號即將迎來月晝高溫考驗,為了安全著想,“玉兔二號”巡視器將擇機進入“午休”模式,預計將于1月10日被再次喚醒,繼續(xù)展開探測工作。
眾所周知,月球上的一天相當于地球上的近一個月,而且由于沒有大氣層的保護,白天遭到太陽直射時,氣溫會快速升至最高150度,就像是被放進烤爐一般;而當夜晚降臨,氣溫則會快速降至極低,某些條件下升至會出現凝固的零下180度。
因此,高溫和嚴寒一直是人類探測月球的一大攔路虎,任何探測器要想正常工作必須經歷兩大氣候條件的考驗,通過繼續(xù)工作,未通過則一切皆休。
早在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時,我國航天技術就已成功經歷了月球上的高溫、嚴寒考驗,甚至于原本設計壽命三個月的“玉兔一號”,在月球上正常工作了2年半,經歷了數十次高溫嚴寒的考驗,可謂經驗極其豐富,所以嫦娥二號度過考驗完全沒壓力。
?嫦娥四號于2019年年初,成功完成月球背面軟著陸,可謂是為中國航天發(fā)射探索任務取得了一個極好的開局,接下來的2019年,乃至于2020年,我國航天發(fā)射任務依然較重,且大多都屬于開創(chuàng)先河的重大航天任務,如2019年年中時期,使用長征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發(fā)射天河號空間站艙段;2019年年底前,將發(fā)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降落月球表面,并攜帶標本返回地球。
2020年,發(fā)射火星探測器,繞火星勘探并找準降落地點實現軟著陸,再派出火星車巡視探測,一次任務實現和開展“繞、落、巡”三步驟,實現三大關鍵技術一次任務全部搞定。為我國因2010年首枚火星探測器搭乘俄羅斯火箭卻發(fā)射失敗,從而失去的近10年時間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