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臨床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就是“頭暈”。“頭暈”二字雖然簡單,背后可能的診斷卻是千千萬萬,且患者的陳述也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可以是“暈”,“昏沉”,“走路發(fā)飄”,“房子在轉”,“腦子發(fā)空”等等,因此“頭暈”一直是神經內科中較難的問題。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把“頭暈”以及類似主訴分成頭昏、暈厥前狀態(tài)、平衡不穩(wěn)和眩暈4種類型,確定類型后再進一步行鑒別診斷。然而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fā)現,由于主訴的多樣性和主觀性,光是把“頭暈”的4種類型準確區(qū)分開就已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本文將用一種新的TiTrATE(Timing,Triggers,Target examinations)方法幫助大家初步整理“頭暈”的診斷思路。
表1 與“頭暈”有關的癥狀
頭昏
僅表現為自身不穩(wěn)感,可為頭部昏沉感或走路不穩(wěn),常伴有頭腦不清晰感和頭昏,無視物旋轉。但患者從未因此跌倒或走路歪斜。病人還可陳述為“眼花”,“頭重腳輕”等
暈厥前狀態(tài)
一種要暈倒或失去意識前的感覺。某些患者可能會感覺四肢無力或軟癱。常發(fā)生于患者從臥位或坐位起身的時候。早晨的時候癥狀往往更嚴重。
平衡不穩(wěn)
單純地表現為走路不穩(wěn),但頭部沒有任何不適,也沒有暈厥的感覺。
眩暈
是一種運動幻覺,可表現為外界的物體在旋轉或自己在旋轉,或擺動感,多由平衡三聯(前庭,本體覺,視覺)的病變引起。
1何種“頭暈”?Timing and Triggers
在臨床上,尤其是急診,患者常常無法準確的說出自己的感覺,特別是“眩暈”,有些患者沒有明確的旋轉感導致主訴千變萬化。因此過分強調癥狀會導致誤診的概率增加。本文利用另外2個特征,即發(fā)病時間(Timing)和誘發(fā)因素(Triggers),將“頭暈”分為6種類型(表2),并重點討論t-EVS,s-EVS,t-AVS,s-AVS這4種前庭綜合征。
表2 基于發(fā)病時間和誘發(fā)因素的前庭綜合征
時間
有誘發(fā)因素
無誘發(fā)因素
新發(fā),發(fā)作性
t-EVS(如BPPV)
s-EVS(如心律失常)
新發(fā),持續(xù)的
t-AVS(如慶大霉素服用后)
s-AVS(如后顱窩卒中)
慢性,持續(xù)的
特定情況下的慢性前庭綜合征(比如不能代償的單側前庭功能不足,出現于頭部運動后)
自發(fā)的慢性前庭綜合征(比如和小腦退行性變相關的持續(xù)性頭暈)
t-EVS(triggered-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指誘發(fā)的發(fā)作性前庭綜合征;
s-EVS(spontaneous-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指自發(fā)的發(fā)作性前庭綜合征;
t-AVS(traumatic/toxic-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指外傷或中毒導致(即有暴露史)的急性前庭綜合征;
s-AVS(spontaneous-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指自發(fā)的急性前庭綜合征;
注:此處的“前庭”指前庭樣癥狀(頭暈,眩暈,不平衡感,頭重腳輕等),而不是只是前庭系統(tǒng)病變。
(圖1:頭暈和眩暈的Triage-TiTrATE-Test診斷方法)
2具體病因? Target Examinations
針對每種類型的“頭暈”,要進一步鑒別診斷就需要相應的體格檢查進行輔助。對于t-EVS和s-AVS,體格檢查很重要,其中眼震的檢查很有意義。而對于s-EVS和t-AVS,病史則更重要。下表是對于單純表現為“頭暈”患者的針對性體格檢查及常見病因的整理(表3),但注意該表中只有3個綜合征,而沒有t-AVS,因為t-AVS主要通過病史來診斷病因,而以下3種“頭暈”的體格檢查則有一定提示意義。
表3 孤立性頭暈或眩暈患者的查體、常見良性病因及特征
分類
重點查體
常見病因
(良性)
需排除的危險病因
提示良性病因的線索
t-EVS
臥-立位血壓體位試驗
(關注眼震)
BPPV
后顱窩腫物
★無疼痛,聽力改變,神經系統(tǒng)癥狀或暈厥
★除了起身時,點頭或在床上翻滾都可出現眩暈
★當頭部靜止時沒有癥狀,一些體位試驗能使癥狀再現
★體位試驗(Dix-Hallpike試驗,仰臥位滾轉試驗等)出現特征性的,周圍性眼震
★復位治療有效
s-EVS
頭頸部檢查,顱神經相關病史,聽力初查
前庭性偏頭痛或美尼爾氏癥
TIA
★無心臟呼吸癥狀或失去意識
★無復視或其他D癥狀(構音障礙Dysarthria,吞咽困難Dysphagia,發(fā)音困難Dysphonia,測距不準Dysmetria)
★無視乳頭水腫,Horner征,顱神經癥狀
★無疼痛(特別是頸項部)
★頭暈病史長(至少2年,至少5次)
★每次發(fā)作前有前驅事件(如壓力大,視物等)或每次ABCD2評分≤3
s-AVS
HINTS[a];聽力初查
前庭神經炎
腦梗死
★前驅癥狀距離眩暈發(fā)生<48h
★無反復嘔吐或步態(tài)障礙
★無疼痛、聽力下降或神經癥狀
★無視乳頭水腫,Horner征,顱神經癥狀
★能自行站立或行走
★HINTS檢查 聽力/耳部檢查提示SEND HIM ON HOME[b]
[a] HINTS = Head-Impulse-Nystagmus-Test-of-Skew,指3個與眼球相關的體格檢查,即水平甩頭試驗(Head Impulse test),眼震方向觀察(Nystagmus),眼偏斜試驗(Test of skew)。國外研究發(fā)現能夠用于AVS的中樞性和周圍性快速鑒別,且對于小卒中的早期敏感性甚至高于MRI彌散。提示中樞性(如腦卒中)病因的檢查結果可以用INFARCT記憶,即Impulse Normal(雙側甩頭試驗正常), Fast-phase Alternating(凝視誘發(fā)的變向性眼球震顫), Refixation on Cover Test(交替遮蓋雙眼發(fā)現雙眼垂直扭轉偏斜),患者存在這3中里的1種即提示可能為中樞源性s-AVS。
[b] SEND HIM ON HOME:符合則不支持中樞性s-AVS或其他危險病因
SEND:Straight Eyes(眼偏斜試驗陰性),No Deafness(無耳聾)
HIM:Head Impulse Misses(眼震反方向側甩頭試驗陽性)
ON:One-way Nystagmus(向快相側凝視時,眼震加重)
HOME:Healthy Otic and Mastoid Examination(鼓膜無膿腫、穿孔或丘疹,乳突無壓痛)
在體格檢查中,眼震在眩暈的診治里有著較重要的地位,特別是t-EVS和s-AVS都有著各自特征性的眼震(表4)。在t-EVS中,最常的原因是BPPV,BPPV相關的眼震常會延遲幾秒出現,快速達到高峰,然后漸漸變弱,需注意在水平半規(guī)管BPPV中,眼震可能是雙相的,即使頭位不動眼震也會出現自發(fā)的轉向。而CPPV相關的眼震可在頭部下垂后延遲出現或立即出現,可漸漸變弱或一直保持,有可能轉向或一直不變。對于s-AVS,凝視誘發(fā)試驗比體位誘發(fā)試驗更有用,其中對于周圍性病灶,眼震在快相更劇烈,并且常為單向。而對于中樞性病灶,同樣的眼震也會出現,不過在很多時候(大于1/3),當患者向慢相側凝視時會出現反向眼震,表現為雙向眼震,另外凝視誘發(fā)的垂直型眼震也提示中樞源性s-AVS。
表4 周圍性和中樞性前庭疾病的眼震特點
分類
誘發(fā)方法
眼震持續(xù)時間
眼震方向
眼震變化
t-EVS(誘發(fā)的復發(fā)性前庭綜合征)
后半規(guī)管BPPV
Dix-Hallpike
5-30s
上跳-扭轉
坐起時出現反方向眼震
水平半規(guī)管BPPV
Pagnini-McClure
30-90s
水平
自發(fā)出現反方向眼震
中樞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CPPV)
任何方法(多當頭垂下時)
5-60 s(有時一直持續(xù))
任意方向(多下跳或水平)
多為固定的任一方向
s-AVS(自發(fā)的急性前庭綜合征)
前庭神經炎
或迷路炎
凝視
持續(xù)的
多水平
固定方向
卒中
凝視
持續(xù)的
任何(多水平,有時垂直或旋轉)
固定或隨凝視方向改變眼震方向也變
加粗和有下劃線:提示中樞性病因
斜體和有波浪下劃線:提示周圍性病因
BPPV: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
CPPV:中樞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
3幾種前庭綜合征
(1)誘發(fā)的發(fā)作性前庭綜合征(t-EVS)
最常見的誘發(fā)因素是頭部運動或者體位改變(起身時,點頭或在床上翻滾等),其他少見的誘發(fā)因素有噪音或Valsalva動作。每次發(fā)作大概持續(xù)幾秒到幾分鐘。因為發(fā)作可能反復出現或發(fā)作間期患者仍有嘔吐等不適,患者說的發(fā)作持續(xù)時間有時會比實際長。問病史時需要考慮到這點。
這里需要指出在詢問病史時有兩個概念需要區(qū)分,即誘發(fā)因素和加重因素。頭部運動常??梢约又仡^暈等前庭癥狀,但不一定會誘發(fā)前庭癥狀。
對于有t-EVS的患者,體格檢查的重點在于使癥狀再現(比如起身時血壓下降,Dix-Hallpike動作時眼球震顫)。需要注意,有時體位性低血壓并不一定是引起患者前庭癥狀的原因,特別是在服用降壓藥的老年人中。相反的,如果患者不存在體位性低血壓,前庭癥狀仍有可能由于體位改變時大腦的低灌注相關(存在頸內動脈或椎動脈狹窄)。
t-EVS的疾病原型是BPPV和體位性低血壓。其他需排除的危險病因有CPPV(中樞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可由后顱窩腫物引起),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嚴重病因(如內出血)。這些病因通過相應的體格檢查和病史詢問都能鑒別出。體位性低血壓只在站起時出現癥狀,而BPPV除了站起時,躺在床上或在床上翻滾也可引起不適。BPPV和CPPV可以通過眼震的表現區(qū)分開。
(2)自發(fā)的發(fā)作性前庭綜合征(s-EVS)
每次發(fā)作的持續(xù)時間變化較大,從幾秒到幾天都可,但大多數持續(xù)幾分鐘到數小時。頻率也變化較大,從一天多次到幾個月一次。患者在詢問病史時常沒有癥狀,且不能通過床邊檢查使癥狀再現,因此對于該種前庭綜合征,病史詢問顯得異常重要。大部分情況下s-EVS并沒有明顯的誘因,表現也通常不典型,這也給這類綜合征的診斷帶來一定困難。
s-EVS的疾病原型有前庭性偏頭痛,血管迷走性暈厥和驚恐發(fā)作。盡管梅尼埃病常被認為是s-EVS的常見病因,但實際上它的發(fā)病率并不高(0.1%)。需要排除的危險病因有椎基底TIA、蛛網膜下腔出血、心律失常、不穩(wěn)定心絞痛、肺栓塞以及低血糖,其中TIA和心律失常最常見。一過性的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少見的嚴重病因。當患者近期頭暈反復發(fā)作,每次持續(xù)時間短(不到1小時),特別是當伴有其他神經系統(tǒng)局灶性體征時,需高度懷疑TIA。另外需注意,小腦下后動脈導致的腦卒中雖然是中樞源性EVS,也可出現聽力下降。梅尼埃病表現為反復發(fā)作的頭暈伴進行性聽力下降,耳脹感及耳鳴。當頭暈在無明顯誘因時反復發(fā)作,且一直不伴有聽力或神經局灶體征,需考慮偏前庭性偏頭痛,且前庭性偏頭痛患者出現頭暈時,可伴或不伴頭痛。
(3)創(chuàng)傷或中毒后的急性前庭綜合征(t-AVS)
最常見的病因有頭部創(chuàng)傷和中毒,其中藥物(抗癲癇藥)或毒品較常見,這些通過詢問病史通常較易獲得。一旦遠離誘發(fā)因素,前庭癥狀便會逐漸好轉。由于中毒導致的損傷常常是雙側的,因此,一些癥狀如眩暈,自發(fā)性眼震,頭部運動不耐受可能都不明顯。
(4)自發(fā)的急性前庭綜合征(s-AVS)
典型的s-AVS表現為急性起病的頭暈或眩暈,癥狀持續(xù),可伴有惡心嘔吐,行走不穩(wěn),眼震等,可持續(xù)幾天到幾周。頭部運動可加重前庭癥狀,但和t-EVS不同,靜息時仍有頭暈。
s-AVS的常見病因是前庭神經炎,為一種周圍性前庭神經病變,且不伴有聽力喪失,如有聽力喪失則成為迷路炎。需要排除的危險病因包括腦干、小腦或內耳的腦卒中,以及少見的情況如小腦出血。此外一些少見的病因如維生素B1缺乏以及李斯特菌性腦炎也須了解。
在腦卒中引起的s-AVS中,不同于既往的認識,實際上只有少于20%的腦卒中患者表現出局灶性癥狀。一些眼部體格檢查(HINTS)在排除腦卒中時準確性甚至好于MRI。需要注意的是,僅存在眼震并不能區(qū)分是中樞性還是周圍性病因,眼震的特征才是區(qū)分二者的重要線索。
相比于床邊體格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在s-AVS的病因探究上所起作用非常有限。頭顱CT是最常用的檢查,它在檢測出顱內出血上有用,但在發(fā)現腦梗死方面并不敏感。但即使是MRI的DWI序列對早期梗死的檢出敏感性也不高。比如對于以s-AVS為表現的腦卒中(梗死面積直徑<1cm),MRI的DWI序列早期敏感性僅50%左右。因此,起病3-7天后重復MRI的DWI序列非常必要。目前對于哪些s-AVS患者應該在早期行頭顱MRI檢查還沒有統(tǒng)一標準,但需注意的是頭顱MRI的DWI序列可遺漏后顱窩的小梗塞灶。
(5)慢性前庭綜合征
首先,焦慮狀態(tài)經常表現為慢性頭暈,且患者自己常不能意識到兩者間的聯系。其次,若慢性持續(xù)性頭暈伴有體位改變相關的運動幻覺,雙側前庭功能障礙是首先需要考慮的診斷,可通過甩頭試驗進一步明確。另外,Mal de debarquement綜合征表現為持續(xù)的不平衡感、搖擺或晃動,如同走在起伏的地面或吊橋上,乘船旅行是最常見誘因,有時乘飛機也可引起這些癥狀,當患者被動運動時(如駕駛汽車)不平衡的感覺會消失。最后,小腦性共濟失調也可表現為亞急性(如副腫瘤綜合征)或慢性(如脊髓小腦變性)起病的頭暈,可通過共濟失調查體及眼部查體進一步明確病因。
表5 常見頭暈的臨床特點,診斷以及治療
疾病
持續(xù)時間
誘發(fā)因素
診斷
一線治療
BPPV
數秒
床上轉身,伸手夠高層架子
Dix-Hallpike試驗可見上跳-扭轉眼震
耳石手法復位
前庭神經炎
數天-數周
通常自發(fā)性
自發(fā)單向的水平眼震,甩頭試驗陽性
對癥治療,糖皮質激素,物理治療
梅尼埃綜合征
數小時
鈉鹽攝入
波動性聽力喪失
限鹽,利尿
偏頭痛相關性頭暈
數分鐘-數天
壓力,睡眠缺乏,飲食
偏頭痛既往史或家族史;其他偏頭痛相關癥狀
改變生活方式,偏頭痛預防藥物
卒中
數天-數周
通常自發(fā)性
中樞性眼球震顫,甩頭試驗陰性,其他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
卒中治療
后循環(huán)TIA
數分鐘
通常自發(fā)性
其他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
TIA治療
直立性低血壓
數秒
從坐位或臥位站立
姿勢性血壓下降
補液,減少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的藥物
血管迷走神經性
數秒-數分鐘
長期站立,高溫,壓力
直立傾斜試驗陽性
補液
心源性
數秒-數分鐘
劇烈運動,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瓣膜疾病
心臟疾病治療
前庭陣發(fā)癥
數秒
自發(fā)性每日多次發(fā)作
“滴答聲”耳鳴,聽力喪失
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加巴噴丁
焦慮障礙
數分鐘-數天
壓力,復雜的視覺環(huán)境,聚集人群
焦慮和其他軀體癥狀
焦慮障礙治療
雙側前庭病變
慢性
在黑暗中或不平整路面行走
雙側甩頭試驗陽性
前庭康復
小腦性共濟失調
慢性
酒精
下跳性眼球震顫,共濟失調,基因檢測
對癥和支持治療
暈動病
數小時-數天
被動的頭部運動
自主神經癥狀和運動暴露
氯苯甲嗪,苯海拉明,東莨菪堿
Mal de debarquement綜合征
數周-數月
海上航行,飛機旅行
運動后有好轉
苯二氮卓類類藥物,運動
4總結
在臨床上,特別是急診,“頭暈”患者并不少見,且引起類似主訴的原因包括前庭器官異常,中樞性疾病,甚至心臟疾病,精神疾病等等。以往根據癥狀分類進行鑒別診斷的方法準確率并不高,因此,本文提出了TiTrATE流程,即基于Timing(時間),Triggers(誘發(fā)因素)和Targe Examinations(相應體格檢查)的診斷方法。將“頭暈”患者根據發(fā)病時間及誘發(fā)因素分為6種前庭綜合征,再對每種綜合征進行針對性的體格檢查,從而更準確地得出診斷。下面是針對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頭暈”患者的診斷流程圖,以供參考。
(圖2:急性和亞急性起病頭暈患者的診斷流程圖)
zy摘譯,zyx審校
[參考文獻]
1. Newman-Toker DE, Edlow JA.TiTrATE: A Novel,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Diagnosing Acute Dizziness and Vertigo.Neurol Clin. 2015 Aug;33(3):577-99.
2. Kerber KA, Baloh RW.The evaluation of a patient with dizziness.Neurol Clin Pract. 2011 Dec;1(1):24-33.
3. Post RE, Dickerson LM.Dizziness: a diagnostic approach.Am Fam Physician. 2010 Aug 15;82(4):361-8, 369.
4. Edlow JA, Newman-Toker D.Using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to Diagnose Patients with Acute Dizziness and Vertigo.J Emerg Med. 2016 Apr;50(4):617-28.
5. Bronstein AM, Lempert T, Seemungal BM.Chronic dizziness: a practical approach.Pract Neurol. 2010 Jun;10(3):129-39.
溫馨提醒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轉載不要忘了注明出處哦~~~
神經病學俱樂部 微信號:NeurologyClub神經病學俱樂部,立足一線臨床,服務神經科同行,助力神經病學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