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父母并肩做事,邊做邊學,就自然而然培養(yǎng)出感知力和技能。
作為父母,你任重而道遠。你要幫助孩子成長,讓他們感到歸屬感以及與家人的聯(lián)結(jié),你要教給孩子社會和生活技能。
一些孩子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特別照顧,理應(yīng)享受特別服侍,這種不良心態(tài)就是因為父母做得太多,剝奪了孩子發(fā)展對自己能力自信的機會。
《正面管教》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簡.尼爾森博士
小Q的故事
我有個高中同學小Q,她總是說自己很懶,啥都不會做。據(jù)說她最懶的時候,連早餐都在床上吃的。由她媽把煮好的青菜肉絲面端到她的床前。她偎在被子里劃拉兩下吃完了,然后喊爸媽過來收拾碗筷,她繼續(xù)倒頭睡。因為爸媽對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家務(wù)什么的基本都不讓她碰。
后來,小Q上了高中,開始了寄宿生活。除了學習和看書,她什么都不會,對自己也沒什么信心。渾渾噩噩地,考上了一個普通的大學。然后大學畢業(yè)按部就班地在一家國企上班。
那時,別說番茄炒雞蛋,她連個煎荷包蛋都不會做。所以她的生活基本靠外賣。
她永遠記得,當她在出租屋里,第一次笨手笨腳地打雞蛋時曾經(jīng)把蛋殼擠破得不成形,蛋液滴得到處都是。當她第一次獨自打開煤氣灶,當藍色的火苗噌得往上沖的時候,當她第一次往熱油里倒肉片的時候,當金黃的油冒著白煙滋滋滋濺起來的時候,她緊張得頭發(fā)都豎起來了,很想立刻丟下鍋鏟落荒而逃。
這樣上班了幾年之后,利用閑暇時間,她勉強學會了煎荷包蛋,番茄炒雞等。
后來,她結(jié)婚了。婚后她最拿手的一道菜仍然是番茄炒雞蛋。
再后來,孩子出生了。作為一個連番茄炒雞蛋都不怎么熟練的人,突然要頂住各種婆婆媽媽的壓力,要開始學習如何解決關(guān)于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十萬個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這一度讓她焦頭爛額!
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孩子該定時喂養(yǎng)還是按需喂養(yǎng),比如孩子哭了該不該立刻抱的事情,她都好像要力排眾議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做法。
而且從小連土豆絲都不會切的她,只能依賴婆婆媽媽的幫助一起帶孩子。然而她們對于孩子的事情,好像每個觀點都不一樣,每次一個小問題,都會引發(fā)成一場你輸我贏的戰(zhàn)爭。
為了堅持自己的養(yǎng)育觀點,她需要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這就要快速進化成一個手腳麻利,能夠get各種帶娃技能的超人媽媽。
小Q辭去了工作,在家專心帶孩子。
小Q覺得,如果她從小就學會做家務(wù),學會照顧自己的話,當孩子出生后,不必過度依賴婆婆媽媽,人生可能會更容易些。
小Z的故事
我還有一個高中同學小Z。她是那種自帶學霸女神氣質(zhì)的姑娘。當時呢,我們屬于重點中的重點學校了。而她呢,年級成績妥妥的前三。
高中嘛,除了拼成績還要拼顏值拼人氣。小Z的厲害之處,是她不僅僅成績好,顏值高,還是班干部,組織能力和親和力也是溜溜溜,班主任老師多年后還記著她這位好學生。
當然,小Z順利考上了北大。北大畢業(yè)后,又順利考上了公務(wù)員。她的家庭,事業(yè),安穩(wěn)而幸福。朋友圈里很少看到她各種秀,而是記錄平凡生活的點滴,最后的一句話,她總是會感激家人的幫助。
記得高考畢業(yè)后,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曾經(jīng)結(jié)伴出去瘋玩了一個月,有一站就是小Z家。這是一個小山村里的普通人家。她父母是樸樸實實的農(nóng)民。
我們在她家住了一個星期。這個星期里,讓我非常吃驚的就是,她竟然是一個非常會做家務(wù)的女孩,和小Q截然相反。
每天早晨起床,她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池塘邊洗衣服。等我們睡眼惺忪起床后,常常看到她在院子里晾衣服,然后和我們一起吃早飯。吃完飯她又開始忙活了。洗碗,喂豬,喂雞,掃地拖地,忙個不停。
只有忙完了,她才會坐下來和我們聊聊天看看電視。
我有點驚訝地問她:“平常寒暑假在家也是這么忙嗎?”
她淡淡笑著說:“是啊,因為我爸媽要出去種地干活,弟弟妹妹年紀還小,當然他們有時也會幫手,但大部分的家務(wù)都是我做的了。”
我好奇地問她:“那你有時間學習嗎?”
她淡定地回答說:“有啊,一有空就學習啊。我屬于那種學習效率特別高的人。我的一個小時相當于別人的幾個小時!”
我覺得,從小獨立安排和處理好各種家務(wù)讓她很有自信。
她那種從骨子里透露出的自信,不會因為家境貧寒受任何影響,不會因為缺少漂亮衣服而黯然失色,而是讓她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價值。
而且做家務(wù)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任何學習,其實都是這樣的從容易到簡單,從練習到熟練這樣的過程。從做家務(wù)里鍛煉出來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校里一樣幫助她取得了成功。
正是這種從底子里的自信,也讓她在生活里一直保持從容,淡定,很少刷存在感,卻擁有安穩(wěn)的幸福和感恩的心靈。
王猛和馬斯克的對比
北大留美碩士王猛,最近曾經(jīng)寫萬字控訴從小父母對自己的控制,而且沒有信心去正常生活和工作。
硅谷大神馬斯克,最近用成功完成首飛的重型火箭和跑車刷新了航天奇跡,讓人類和太空移民又近了一步。
其實想想,兩個人在學習上都是有天賦的,但為什么人生軌跡卻如此不同?
一個人用自己的才華和智商來和父母抗爭,卻并沒有真正脫離父母的影響,到現(xiàn)在還對自己信心low到爆。
另一個人卻擁有開掛的人生,一直用自己的事業(yè)刷新人類對天才和英雄的認知。
王猛曾經(jīng)說過自己因為小時候連雞蛋都剝不好,被二姨嘲笑了很多年,他在家里過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二姨又用剝不好雞蛋動手能力差這個千年老梗來嘲笑他,導致他和二姨關(guān)系最終破裂。
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小事,他爸媽也都覺得這是個小事,但正是這樣一件小事,讓他無論成績多么好,都無法自信地踏實地生活。
他曾經(jīng)是考上北大的全省狀元,在曾經(jīng)情緒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還可以考上美國的研究生,智商肯定是非常高的。但是他始終不自信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不會剝雞蛋的事情讓他一生都覺得自己動手能力不好。
我常常覺得這是一個剝雞蛋引發(fā)的悲劇。其中最大的悲哀不僅僅是他二姨千年不變的嘲笑,而是他的父母,竟然一直意識不到培養(yǎng)孩子動手自理和做家務(wù)有多重要!
一個連雞蛋都剝不好的人,從小估計不用做任何家務(wù)的。他的父母可能認為,只要他學習成績好了,就萬事大吉。
他們盡力給他安排各種保護和保護人,卻唯獨忘記了教給他生活中的基本自理能力和各種生活技能。導致王猛到了研究生的時候,還是覺得自己動手能力不好。而這個小小的缺陷,本來可以通過練習就可以改善的缺點,卻被他無限夸張放大成為人生的絆腳石。從此他的人生就卡在這里。
再來看看馬斯克。15歲時獲得了一本加拿大護照,買了張機票來到蒙特利爾,當時他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他在農(nóng)場里打零工度日,干些拾掇菜地、鏟稻谷的農(nóng)活,最不濟的時候還給木材廠清洗過鍋爐。
馬斯克回憶:“干活兒時,我得穿上防護服,搖搖晃晃地穿過狹窄的通道,然后掏出一團熱氣騰騰、黏黏糊糊的東西,把它鏟到洞口外面,等著別人把這團臟東西用獨輪車推走。”
馬斯克還說:“在南非,每個白人家里都有仆人和保姆,但父親讓我們玩一種名叫‘美國,美國’的游戲,讓我們扮演美國孩子,要像美國小孩那樣打掃房間、打理草坪,所有家務(wù)活都得自己做?!?/span>
所以,馬斯克在做家務(wù)中獲得的那種獨立解決問題,自信的能力,對他一生都有積極的影響。所以他一個人也敢白手起家。在陌生的城市都可以一邊讀書一邊養(yǎng)活自己。正是這種底子里的自信和獨立,培養(yǎng)出了他的獨立思考和敢作敢當。撐起了他的才華。讓他一路向前。
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可以慢慢開始
如果孩子能夠在父母身邊學習并get到生活技能,會做各種家務(wù),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呢:
1、動手能力強。
2、解決問題能力強。
3、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和任務(wù)。
4、獨立自信。
5、感覺到自己對家庭有價值。
6、有責任感。
7、學會合作。
8、和父母一起并肩做事,是孩子和父母交流溝通的好機會,從父母身上學習的好機會。
還有很多。
那么過度包辦和過度保護,從小就不讓孩子做家務(wù),不讓孩子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會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孩子呢。前有父母去世后后無力養(yǎng)活自己活活餓死在家中的楊鎖,后有王猛不快樂和不自信的人生和萬字控訴的舉動。
相信只要是愛孩子的父母都會思考這個問題,都會開始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看完這篇文章后,父母可能會馬上就開始要孩子做各種家務(wù),其實不著急了,需要慢慢來,尤其如果是被過度包辦和驕縱的孩子,一開始要慢慢來培養(yǎng)的。
父母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把握時機
孩子有模仿學習的天性。所以并不用父母主動去要求,他們往往自然而然就會提出:我自己來!從最開始的自己用小勺子吃飯,到后來要自己穿衣服,洗碗拖地,如果我們時間上不是很趕,可以試試小范圍地滿足孩子的模仿學習和探索心。
比如讓孩子試試自己穿鞋子,哪怕穿反了也無所謂,不要急著糾正錯誤,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而是給予適當?shù)拿枋鲂缘墓膭?,你今天早晨自己穿好了鞋子扣上了魔術(shù)貼,真棒!
2、循序漸進
比如說洗碗這件事,可以讓孩子先試試洗一兩個碗就好。比如拖地,可以讓孩子拖一個房間就好。見好就收。孩子做完了一件事情記得給予感謝和鼓勵,謝謝你幫忙洗了碗,洗得干干凈凈的!
3、給孩子多種選擇
比如說,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搞衛(wèi)生,你選擇抹桌子還是拖地呢?直接強迫孩子會引起孩子的抗拒心理,如果給予孩子選擇,他們覺得是自己選擇的,就會比較愿意去做。還有比如說,你是想現(xiàn)在切土豆絲還是過半個小時再切呢?給予孩子一定的時間和范圍的選擇,比強迫更加有效。
4、向孩子示弱,表示自己需要幫助,家里需要幫助
比如:今天我一個人做不了這么多的事情,很需要幫助,請你幫忙做家務(wù)吧。
5、根據(jù)孩子的年齡來安排適合的家務(wù),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
比如學齡前的孩子,最好給他們安全的塑料刀來切水果蔬菜等。
6、大人以身作則
其實做家務(wù)本身是一種放松的過程,哪怕家有保姆的父母們都不妨多多利用這個機會,既可以舒緩工作的壓力,又可以活動筋骨,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培養(yǎng)感情和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