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為耆艾。年先矣,而無經(jīng)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曰:“言無言?!毖詿o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惡乎可?可于可;惡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譯文】寄托的言論占十分之九,尊重古人的言論占十分之七,支離的言論天天講,和諧于天的頭緒。
寄托的言論占十分之九,借外人之論說。父親不為自己的兒子做媒。父親稱贊兒子,總不如讓別人稱贊更可信服;別人說就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別人的過錯。與自己意見相同就應和,不與自己意見相同的就反駁;同于自己的意見就肯定它,不同于自己的意見就否定它。
尊重古人的言論占十分之七,因為是自己所說的,這是年長者的言論。年齡先于人,而沒有條理、秩序地期待年長者,就不算是先于人。做人而沒有先人的才智,就是沒有人生道路的人;人沒有人生道路,就是那陳舊的人。
支離的言論天天講,和諧于天的頭緒,因此發(fā)展變化,因而享盡天年。人都不說話就齊一,齊一的無言與有言不同,說話與齊一無言也不同,所以說:“無主見的言論?!闭f無主見的言論,就是終身在說話,卻象沒有說話;即使終身不說話,卻也未嘗不說話。可有可的原因,不可有不可的原因;對有對的原因,不對有不對原因。怎樣才算對的?對的就是對的。怎樣才算不對的?不對的就是不對的。怎樣去肯定?肯定那些肯定的。怎樣去否定?否定那應當否定的。萬物本來就有對,萬物本來就有肯定,沒有什么事物不對,沒有什么事物不可肯定。不是支離的言論天天講,和諧于天的頭緒,有誰能如它那樣永恒持久呢!萬物皆由種變化來的,以不同的形態(tài)相代替,始終象個圓環(huán)一樣,不能了解它的道理,這是所謂天的均衡。所謂天的均衡,就是天的頭緒。
【說明】所謂“寓言”就是以假托他人之言來闡發(fā)自己的道理,這是莊子論述自己觀點的一種手法,這種言論占莊子全部言論的十分之九。所謂“重言”,就是尊重古人的言論,這種引用的言論占莊子全部言論的十分之七。所謂“卮言”,就是指莊子平時臨時發(fā)揮的支離破碎、不成體系的言論。這種支離的言論在《莊子》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通過這些支離的言論,我們才能了解天的均衡發(fā)展。也就是說,天地、萬物是均衡、和諧共存的,找到這種和諧共存的頭緒,我們?nèi)祟惒拍苄腋5卦谶@個世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