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落馥香、石梅、舒汛
著名紅學家、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紅樓“探佚學”開創(chuàng)者梁歸智先生不幸于2019年10月21日晚8:11分在大連病逝。香港紅樓夢學會謹致深切哀悼。
梁歸智先生多年潛心紅學,2018 年同時推出五部紅學專著———《〈紅樓夢〉: 芝麻開門》、《〈紅樓夢〉里的四大風波》、《百年紅學大PK———〈紅樓夢〉研究簡史》、《綴珠集錦繡———〈紅樓夢〉的思想和藝術》、《〈紅樓夢〉里的小人物》。五部專著系梁歸智先生“紅樓十二書”的最新成果,以“探佚”為探析的基礎,每部各有側重,從創(chuàng)作方法的奧妙、四大風波的價值沖突、紅學研究史的“筋”與“脈”、“天道”“存在”的終極意義以及小人物的“詩性”魅力等角度,帶讀者領略《紅樓夢》這部非凡作品的文化思想和藝術意境。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提出的“紅學”四大分支——曹學、脂學、版本學和探佚學中起步最早的是曹學,胡適先生堪稱開山祖師。起步最晚的是探佚學,在這塊領域中成就突出的應推梁歸智先生,探佚學第一部力作《石頭記探佚》就出自他之手。
據(jù)說,《紅樓夢》是一部被閹割、篡改和修補了的作品,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為高鶚所續(xù)。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 “鶚即字蘭墅,鑲黃旗漢軍,乾隆戊申舉人,乙卯進士,旋入翰林,官侍讀,又嘗為嘉慶辛酉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其補《紅樓夢》當在乾隆辛亥時,未成進士,‘閑且憊矣’,故于雪芹蕭條之感,偶或相通。
然心志未灰,則與所謂‘暮年之人,貧病交攻,漸漸的露出那下世光景來’(戚本第一回)者又絕異。是以續(xù)書雖亦悲涼,而賈氏終于‘蘭桂齊芳’,家業(yè)復起,殊不類茫茫白地,真成干凈者矣?!?/span>
曹雪芹原著的面貌是怎樣的?后四十回高鶚的續(xù)書和它有什么不同?這就需要進行認真細致的研究。適應這一需要,興起了一個紅學的分支——探佚學。它根據(jù)脂評本前八十回的情節(jié)線索和脂硯、畸笏等人的批語, 探索后四十回中賈府的結局和十二釵的歸宿, 從而更好地了解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構思。
梁歸智先生的《石頭記探佚》, 是探佚學的第一部正式著作。全書對《紅樓夢》中的二十幾個問題進行了細致的探討。有些問題,在前人基礎上又有所發(fā)展, 如說前八十回中常有寫黛玉、湘云的對應文字, 對寶玉,她們是娥皇、女英的身份, 所以到八十回以后, 幾經(jīng)輾轉, 湘云終于嫁給了寶玉;
賈蕓和小紅后來結了婚, 并在八十回以后的獄神廟回中救助了寶玉夫婦;等等。對另一些問題, 則更創(chuàng)新說, 道人之所未道, 如探春后來當了海外王妃; 花襲人在“全璧”中是既閃煉著光輝, 又曳拖著陰影的具有“忠肝義膽的賢婢女”; 等等。
周汝昌先生和梁歸智先生的的老師姚奠中先生對《探佚》異很贊賞, 并分別寫了序。周先生說, 《探佚》作者的學風文風都很醇正, 推考方法的路子是正派的, 又能在繼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知所取舍, 有所發(fā)明, 有所前進。但是, 書中個別論述, 有時也略感過于簡短,應更加細致, 才能使讀者信服。
姚先生說, 探佚工作, 必須目光敏銳, 細心深入, 思慮周密, 善于論證, 《探佚》的作者是具備這些特點的, 所以能夠“成績斐然”,有些地方, 甚至“可以使讀者感到壑然冰釋, 怡然理順, 既新鮮而又自然”。他還說, 但由于資料所限, 就使得有些結論,猜測推論較多,不能使人滿足,這些地方, 其意義就只能限于提出問題, 作出可能的涉想, 給人啟發(fā), 為進一步鉆研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