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偏方治療足跟痛有奇效
中醫(yī)學稱其為足跟痛,屬“痹證”范圍,認為多屬腎氣不足,氣虛下陷或血虛,損傷所致。
一、消瘀止痛散
【組成】:當歸20g,川芎15g,乳香15g,沒藥15g,梔子15g。
【制用法】:上藥研細末,將藥放在白紙上,藥粉面積按足跟大小,厚約0.5cm,然后放在熱水杯上加溫加壓后,藥粉呈片狀,放在患足跟或將藥粉裝入布袋內放于患處,穿好襪子。
【功效】:跟骨骨刺。
【出處】:中華中醫(yī)骨傷科雜志
二、藥汁浸泡方
【組成】:西紅花(或杜紅花)1份,蘄艾葉2份,伽南香(或山奈)2份,生川烏2份,生草烏2份,乳香4份,冰片(或樟腦)1份。
【制用法】:將上藥加酒精適量制成酊劑。使用時取20ml劑加開水約200onl,盛臉盆中,趁熱先熏后浸泡,浸泡時以水溫足能浸下為度,另用500ml鹽水瓶1只,內置開水,塞好皮塞,地下放1塊毛巾,將鹽水瓶橫倒在毛巾上,患足用藥汁浸泡4~5分鐘后踩在鹽水瓶上來回滾1~2分鐘,再浸熱水3~4分鐘,然后再踩鹽水瓶1-2分鐘,反復數回約半小時,每天2次。令患者穿柔軟的鞋子。
【功效】:足跟骨刺、足跟痛。
【出處】:中醫(yī)骨傷科雜志
三、川烏散
【組成】:川烏30g(以生者為優(yōu)),白酒適量(以糧食酒為好)
【制用法】:將川烏研細末加白酒調成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溫水將腳洗凈,把藥平攤足跟疼痛處,外以塑料紙包好。此為1足跟用量。
【功效】:足跟骨刺疼痛
【注意】: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出處】:山東中醫(yī)雜志
四、藥物鞋墊法
【組成】:當歸20g,川芎15g,乳香15g,梔子15g
【制用法】:上述藥物研末,撒入棉紗布間縫制成合適的鞋墊數只,1只鞋墊,交替使用,1個月為1療程
【功效】:血瘀型跟骨骨刺
【出處】:《當代中藥外治臨床大全》
五、川芎藥袋法
【組成】:川芎45g
【制用法】:上藥研細面,分裝在用薄布縫制的布袋內,每袋裝15g,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干后仍可使用。,每天換藥1右。將藥袋放在鞋里,直接與痛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
【功效】:足跟骨剌。
【出處】:四川中醫(yī)
六、滋陰活血湯
【組成】:熟地、雞血藤各30g,肉蓯蓉20g,牛膝、白芍、黃芪各15g,黑杜仲、當歸各12g,淫羊藿、紅花、生姜各9g,木香3g。
【制用法】:水煎服,日2次。
【功效】:跟骨骨刺。
【出處】:中國醫(yī)學文摘(中醫(yī))
七、中藥浸漬方
【組成】:威靈仙、生桃仁、生川烏、生草烏、荊三棱、蓬莪術、羌活、獨活、五加皮、秦艽、茜草、牛膝、透骨草、凌霄花各30g,川芎、血竭各10g,細辛15g
【制用法】:上藥煎湯,趁熱先熏患部汗出,然后用毛巾蘸藥液趁熱外敷,待不燙足時,伸足人藥液內浸泡20分鐘。每日睡前一次。每劑可用4天
【功效】:足跟骨刺。
【出處】:《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選》
本館提示:僅供學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