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關鍵在于分離事件與要因。就像醫(yī)學里面提倡的,我們不知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應當通過分析引起身體不適的各類要因,把握問題的具體構造。
其次,為了進一步弄清一個復雜的問題,我們需要對問題進行分解,可以采用麥肯錫式邏輯樹的方法。
所謂邏輯樹,指的是一種思考框架,前提時間是大樹的樹干,眾多的要因是大樹的分枝。整體的思路就是分解、縮小問題,使之便于思考。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名營業(yè)員,但你的業(yè)績總是上不去,要尋找原因。運用邏輯樹的方式,深入分析原因,如下圖所示。就可以把握問題的整體情況,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導致業(yè)績上不去的有諸多因素。
雖然在不順利的時候,感到沮喪、總盯著滯后性指標是人的本性,不過采用邏輯樹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解,能夠有效防止你進入像救火隊員一樣“滅火”的狀態(tài),讓我們能夠理性的把精力放在引領性指標上。
雖然很多輸入都可能有助于所需的輸出,可是正確的輸入能改變一切。那么接下來,
有以下三個步驟:
我們應當先設定最關鍵的幾個問題,即大樹的樹干,并驗證其正誤。
看起來復雜的問題通常可以通過找到一個或兩個輸入來顯著改善,如果樹干部分檢驗無誤,就可以順利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我們同樣可以借助于邏輯樹相似的要點樹來驗證假說。
要點樹,以關鍵問題為起點,針對由此推導出的諸多要素,驗證該假說是否成立。
針對上面案例中,導致業(yè)績上不去的有諸多因素中,假設你認為關鍵問題是“為了提高每位顧客的銷售額,是否提高每件商品的價格”,為了驗證該要點,運用要點樹的方法,推導過程如下圖所示。
當你搞清楚以上圖中所有的問題,你就能夠驗證該要點是不是能夠達到目標輸出的“引領性指標”了。
在驗證假說時,要注意不漏不重。在分析和驗證的過程中,有時需要修正或變更觀點,這種情況說明精確到正在不斷提高。
在分析、驗證引領性指標時,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或信息不計其數(shù)。但是,僅僅收集數(shù)據(jù)或信息,并不能解決問題,此時可以參照麥肯錫員工“空·雨·傘”的思維方式。即以現(xiàn)狀、意義、對策為基礎進行思考。
解決問題到最后階段的時候,就需要考慮“針對誰、做什么、如何做”。在商業(yè)行為中,如果沒有明確規(guī)定“針對什么樣的客戶,以什么樣的方法提供什么樣的商品或服務”,這就等同于沒有提出引領性指標,從根本上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