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得內家拳真?zhèn)鞯?,基本都會有抻筋拔骨的秘傳功法。其中必定有開肩和開胯的訓練。
記得我學真?zhèn)麝愂咸珮O拳時,我和師傅比了一下兩人背靠背時兩臂展開的長度,我跟師傅身高差不多,但他的每只手臂比我長出一個中指的度,合計約18公分。這使我很震驚。因為我的背比較寬,以前和其它人比時,很多比我高出許多的人也沒有我的臂展長。師傅竟比我長出這么多。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兩人對面同時出拳,我還沒有夠到人家呢,自己早就中拳了。
后來我又學了真?zhèn)餍我馊?。我的形意拳師傅為了讓我明白什么是開肩,先將手向前伸到底,然后手又向前略推,肩向后稍縮,大臂和肩胛骨之間競脫開三四公分的距離。這個意義是巨大的。先不說肩開后的活動范圍的增大和靈活性的增強,假設兩個人手掌都推在對方身上,普通人只能互相推搡,而師傅卻可以瞬間發(fā)出抖顫之力,使對方受傷或跌出。我后來體驗到了師傅的這個勁的威力。
開胯是最難理解的。因為開襠開胯從外形上不太容易展現(xiàn)出來,外面還有衣服,就更難看明白了。比較直接的方法就是師傅讓學生用手摸自己的腰胯,通過手感覺到胯動,怎樣才算開。
如何開肩呢?
先要作好涵胸拔背。很多人把拔背理解成向上拔,有些道理。但這里的涵胸拔背,是指的兩肩之間的后背向兩側拔開,慢慢使后背展開變寬,那么胸的氣量就大了,就虛涵了,就有了吞吐山河之意。所以涵胸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凹胸,那就成了羅鍋了。我背剛打開時的感覺如同兩肩和后背成了一個整體,一塊厚板,感覺只要一晃肩,多么強壯的人都要飛出去。后來與拳友一試,果然追求已久的整勁出來了,一搭手對方就被推出去了。
開肩的原理是:兩肩胛骨向里抽勁,即兩肩胛有相貼之意,兩大臂與肩胛骨慢慢脫開下沉。這便是熊膀。這樣脊背傳上來的力便可以到手臂上,才能真正的節(jié)節(jié)貫穿,力到稍節(jié)。同時兩臂的活動范圍和靈活性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的感覺是開肩相對容易一點。只要按照開肩的功法去認真練,再加上樁功和拳架的訓練,開肩不是太難的。
開胯要難得多,即使有正確的方法,刻苦的訓練,一兩年能開胯就算是比較快的了。絕大部分人因不得其中竅要,甚至終生也不能開胯。傳統(tǒng)武術不能開胯的話,功夫和健康不可能得到質的飛越。
一方面對方打來的力,你不能通過身體的微調和松胯,坐胯沉入地下。而開了胯的人就如同從手到腳之間支著一根大木棍,無論對方多大的力,其實都作用到了腳上,打在了大地上。因此無論對方多么高大強壯,多么大力的沖擊,我也毫無畏懼。此時方可談得上穩(wěn)如泰山,英雄虎膽。否則僅憑一腔熱血,但手無縛雞之力,最終還是要一敗涂地的。
另一方面沒有開胯的人也不能通過地面的反作用力反擊對方。而已經(jīng)開胯的人便可以通過后腳跟的重心轉換到腳掌,再到前腳,內勁便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由腳而胯,腰脊,背,肩,肘,最后到與對方接觸的手而發(fā)出,因此時對方已經(jīng)力過勢背,我方便可用一個緊松緊的混圓勁便可將其輕松發(fā)出。這才是真正的節(jié)節(jié)貫穿。
其實任何一個與對方接觸的地方都可以發(fā)勁,如腕,小臂,肘,肩等,不僅限于手。如果再通過邁前腳,跟后腳,手腳齊到,加上了步法的話,那反擊的威力就更大了。
練太極拳的可能都熟悉下面這句話:“開中寓合,合中寓開?!焙芏嗳丝赡芎臀乙粯?,研究了很多年也搞不明白。如果你沒有學到真正的太極拳,那你可能永遠也搞不懂。幸運的是,我明白了,因為我練到了。
上面的例子就是一個“合中寓開,開中寓合”的過程。
對方的力打過來,我接住,先化掉對方的來力,將對方的力沉入腳下。這就是“合”,是收縮,是化勁,是蓄力的過程。但這個“合”與收不是單純的往回收的力,要同時含有外撐之力,即“開勁”,否則對方就可以毫無阻擋地打到你了。這就是“合中寓開”。
當我完成了“合”即引進落空,完成了蓄勁的的過程后,便可發(fā)力,即“開”。但這個開如拉長一條橡皮筋,雖然是拉開,但含有收縮之力。不能象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這就是“開中寓合”。
抻筋拔骨是個寶,但也不是萬能的,還要配合樁功及拳架為主的訓練才能出功夫。因為樁功和拳架只要得了真?zhèn)?,練得正確,本身就在抻筋拔骨,而且這個伸拔不同于體操或瑜伽之類的單純的拉長,它在抻開的同時還含有收縮之勁,這就是彈勁,韌勁,也就是暗勁。這樣的勁才能真正用于技擊。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