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改變,癌癥以成為人類疾病的主要殺手之一,在整個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心理因素也越來越多的被醫(yī)學臨床重視,癌癥本身是一種惡性刺激,對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影響,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療過程,使癌癥患者有不同的心理體征,用科學的護理語言積極施護。
作為一名腫瘤科護士,對癌癥患者的心理變化需要密切的關注并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也是我們的護士工作重中之重。在腫瘤科工作十余年的我,面對癌癥患者有著特殊的情懷,是同情,是理解,是寬容,更多的是一種責任。通過工作中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和疏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滿意度,達到了預期的治療效果。心理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其心理變化大多都會經歷6個階段:體驗期、懷疑期、恐懼期、幻想期、絕望期和平靜期。根據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工作。
一
體驗期
1
心理特征:
當患者看了檢驗結果或得知自己患了癌癥,頓時驚呆不已,方寸大亂,甚至會昏厥,這種現象稱為“診斷休克”,此階段時間較為短暫,因個體差異,可以是數時或數日。
2
護理措施:
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關系,向患者表達情感上的安慰和關心。如陪伴在患者身邊,輕輕握住患者的手或保持適當的身體接觸,使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切記在患者面前手忙腳亂,表情緊張,應該態(tài)度溫和,行為得體,使患者受到積極的影響。
二
懷疑期
1
心理特征:
患者對診斷的結果極力否認,甚至要求多家醫(yī)院進行復查。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此時患者希望確診,又不希望自己是癌癥。這是一種保護性心理反應,可以降低其恐懼程度等。
2
護理措施:
護士不要急于讓患者接受現實,而是采取適合患者的策略,哪怕是善意的謊言,使患者逐漸了解事實真相,在說服的過程中讓患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維護患者的的自尊,言辭要懇切適中,滿足患者的心理和治療方面的要求。
三
恐懼期
1
心理特征:
當患者極力否而不能改變診斷結束時,會出現對疾病的恐懼,對疼痛的恐懼,對離開家人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主要表現為恐懼、哭泣、警惕、挑釁性行為。
2
護理措施:
護士要通過與患者交談,讓患者將自己感到恐懼的前后經過告訴你,再通過一些相關知識的教育,糾正患者感知錯誤或讓其他病友講述自己的感受,講述成功渡過此階段的經過,會使患者增加一定的安全感,增加對護士的信任度。
四
幻想期
1
心理特征:
當患者經歷了得病后的痛苦體驗并接受現實,但有的患者會出現幻想,如希望可以出現奇跡,希望發(fā)明一種新藥可以根治自己的疾病,或是希望專家們能研究出根治自身疾病的新方法等。
2
護理措施:
支持患者與疾病抗爭,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此時護士應多去與患者交流,保護好患者的這種積極治療情緒,告訴患者盡一切努力去幫助他們,但應注意謹慎、適度,絕不能助長不切實際的想法。
五
絕望期
1
心理特征:
當各種方法的治療都未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時,病情進一步惡化,或出現嚴重并發(fā)癥以及難以忍受的疼痛時,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不聽醫(yī)護人員、家人或朋友的勸說,表現為易怒、對立情緒,不服從、挑釁、依從性差等。
2
護理措施:
護士應同情和理解患者的痛苦,給予患者更多的撫慰,允許患者發(fā)怒,讓患者親密的家人陪伴在身邊,更多的給予心理安慰。
六
平靜期
1
心理特征:
患者已接受現實,承認患者角色,情緒穩(wěn)定下來,表現出配合治療,對死亡不恐懼,處于消極被動的應付狀態(tài),不能考慮自己對家庭與社會的義務,專注于自己的癥狀,讓自身處于無助、絕望狀態(tài)。
2
護理措施:
護士應多與患者交流,多陪伴患者,盡可能的減輕患者痛苦,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多向患者提供充滿希望的信息,與患者共同制定生存計劃。
綜上所述:我們護士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的認識,我們要具備較好的人文修養(yǎng),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要善于觀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及需求,學會分析患者心理的機能。在日常工作中,還要注意個體差異。心理護理對癌癥患者的重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配合治療的同時,延長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