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發(fā)表了幾篇育兒文章后,就經(jīng)常有朋友問我怎么教育孩子,更有甚者周末帶孩子來家里,讓我?guī)兔φf教。可是教育孩子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急功近利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
前兩天,朋友帶孩子來家里,非得讓我現(xiàn)場“教訓教訓”不可。面對眼前尚且懂事的孩子,我淡淡地笑了笑,接著對朋友說:“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對丫丫(我女兒)的教育不一定適合他的?!?/span>
“你就放心教吧,我家這孩子從小被我慣壞了,缺點太多?!迸笥岩辉賵猿?。
“既然知道是慣的,那以后就別再慣著了。從小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以后孩子大了,處理起各方面的事情也得心應手了。再說了,孩子具體什么性格、什么脾氣,還是你這位當媽的了解得清楚,說到底‘解鈴還須系鈴人’嘛!”
坦白講,像我這位朋友一樣“慣”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有時明知道是錯,卻寧愿犯錯也舍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可真當孩子長大了,卻又自怨自憐起來。
另外,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有獨立的個性,即便是教育孩子也萬不可將別人的方法生搬硬套,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就像我們平日里羨慕老師教育學生有一套時,殊不知,搬到家庭教育里來卻顯得尤為吃力。
我的一個閨蜜,前段時間總向我抱怨沒時間管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又總是寵著孩子,久而久之便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性,現(xiàn)在孩子在家里稍不順心就打人。 本以為一切等上了幼兒園就好了,可誰知,上學不到三天,老師便打電話找家長反映孩子太暴力,希望家長配合老師一起教育?;丶液螅|蜜將此事告訴二老,可老人依舊寵溺著孩子,只要孫子發(fā)脾氣打了他們,他們就事事都順著孩子,因此閨蜜是既生氣又著急。
其實,老人“寵”孩子也不是件什么壞事,但方式要得當。對于老輩人的思想,也不是我們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教育孩子最好還是親力親為。在舊社會,老人教育孩子無非就是吃飽穿暖,而在新世紀,我們不僅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更是教會孩子如何更好的做人做事。
現(xiàn)在的年輕人為了更好地生活,總是把大把的時間舍給了工作,而分配給家人和孩子的就少之又少。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每天不用多,上班前、下班后、晚飯后、睡覺前,多與孩子相接觸,了解孩子的思維動態(tài),懂得孩子的喜好,寓教于樂,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比如說,每天給孩子灌輸一點小道理,天天堅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子千遍終可奏效。尤其是在孩子不懂時,家長萬不可操之過急,千萬不可用揠苗助長的方式,圖一時之快而害了孩子。
大約半個多月后,閨蜜很高興地給我打電話,說:“親愛的,真得謝謝你。我現(xiàn)在每天不用花多少時間,兒子進步可神速了,而且已經(jīng)很少動手打人了?!?/span>
據(jù)閨蜜講,她的兒子很喜歡玩具車,她便想出一個“賞罰分明”的辦法來。若某天兒子動手打了人,她就將汽車全部沒收,若某天兒子沒有動手打人,她就將前一天藏起的玩具汽車拿出來給兒子玩。剛開始因為她沒收了兒子的玩具汽車,兒子又哭又鬧,還要動手打她,都被她嚴厲制止。在閨蜜的引導下,孩子知道哭、鬧、打人都是沒用的,若想玩汽車,只有不動手打人,好好跟媽媽說,媽媽才會給他。閨蜜還告訴我,兒子不僅漸漸地改變了打人的習慣,而且越來越會表達。孩子的爺爺奶奶看到這招管用,也紛紛效仿。
坦白講,教育好孩子并不是一件難事,也不需要我們家長有多么的知識淵博。其實,教育方法全部來自于日常生活,我們只需要少逛幾次街,少應酬幾次,少看幾次手機,抽出時間,擦亮眼睛,仔細觀察孩子,然后總結辦法,因材施教。
不是孩子皮,也不是孩子不夠聰明,是孩子沒有攤上認真負責的好家長。若我們還在享受逛街、喝酒的快樂,又怎么要求孩子朝我們期望的方向成長呢?“育人先育己,育兒先育心”做到這一點我們每個家長都可以成為孩子人生人中獨一無二的老師。
本文為粉絲投稿,僅代表作者觀點,供家長朋友們交流討論。
編輯 | 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