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語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與君共修,同登善域。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失敗者成功之母,困難者成功之基
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一)
《論語》載: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闭堃妗T唬骸芭c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子華即是公西赤,是孔子早年的弟子,擅長外交。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有子,他比孔子小二十九歲。冉求生性謙退,是孔門弟子中多才多藝的人,深受孔子稱贊。冉求長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財,被稱為是孔門十哲之一。這里所說的釜,是古代的量詞,六斗四升為一釜,庾是兩斗四升,秉是十六斛為一秉,一斛為十斗。這個計量單位的標(biāo)準(zhǔn),說法也有所不同。
本章講的是,公西赤出使齊國,冉有為公西赤的母親要粟米??鬃诱f,給她六斗四升。冉有要求多給一點。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而冉有卻給了她八十斛,大大超過了孔子批準(zhǔn)的數(shù)字??鬃又篮蠛懿桓吲d,說公西赤去齊國,乘坐的是壯馬拉的車子,穿著的是又輕又暖和的皮大衣。我聽說,君子周濟(jì)急迫者,而不不必接濟(jì)富有者。文章反映的是孔子周急不濟(jì)富的思想,即主張雪中送炭,反對錦上添花。周急不濟(jì)富是一種理想的資源配置原則,也是大家崇尚的一種做法。而世上往往是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所以“凡是他多的還要給他,讓他多余;凡是他少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的馬太效應(yīng),也就成了普遍現(xiàn)象。
正因如此,抑制豪強(qiáng)、周濟(jì)窮人、輔助弱者,就成為普遍崇尚的價值觀。在國家層面上,這種做法既能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又能體現(xiàn)分配的公平,也是一直難于處理好而必須處理好的問題。因此,“周急不繼富”的思想仍具現(xiàn)實意義。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fèi)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