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玉米須茶有奇效,是在小學時,那時我對醫(yī)學知識還沒有任何了解。第一次聽說玉米的“胡須”竟然是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的奇藥,聽說鄰居的老奶奶每天用玉米須泡茶喝,血壓一直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又聽說隔壁的王大爺每天一杯玉米須茶治好了他的糖尿病。當時,我信以為真,每次吃媽媽的煮玉米時都想把剩下的湯都喝了,還從地頭剝了很多別人家的玉米,把玉米須子當成寶貝一樣帶回了家,夢想著我要發(fā)大財了,結果卻被鄰居找到家里,被媽媽狠狠揍了一頓。現(xiàn)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的很傻很天真啊!
那玉米須到底有什么神奇作用呢?
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須”,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玉米須味甘、淡,性平;歸腎、肝、膽經,無任何副作用。玉米須含有黃酮、苷類、礦物質、有機酸及糖類等,具有抗氧化、抗腫瘤、調節(jié)免疫功能等作用。將玉米須在授粉前割下陰干存放,煎水代茶,對腎炎,膀胱炎,膽囊炎,風濕痛,高血壓和肥胖病均有一定療效?!冬F(xiàn)代實用中藥》中稱它為利尿藥,對腎臟病,浮腫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為膽囊炎,膽石,肝炎性黃疸等的有效藥。
1.降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患者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其降壓機制主要是中樞性的,亦有認為主要是擴張末梢小血管的結果。玉米須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玉米須含維生素K,對維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礙有治療作用。可見農村的傳言還是有可信度可言的,只是夸張了那么一大截而已。
2.保護心臟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3.利膽作用 玉米須有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膽汁內有機物和渣質減少,黏稠度、比重和膽紅素含量降低。所以可作為利膽藥用于沒有并發(fā)癥的慢性膽囊炎或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
4.利水、消腫 在婦科方面,它可用于預防習慣性流產,妊娠腫脹,乳汁不通等癥。玉米須對人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故對各種原因引起水腫都有一定療效。
5.治濕疹 濕疹是夏季的常見皮膚病,表現(xiàn)皮膚先出現(xiàn)紅色丘疹,粟粒樣皮疹或皰疹,繼而伴有滲出液,干燥后形成灰白色或黃褐色痂皮,搔后易發(fā)生感染。玉米須性平、味甘淡,有清利濕熱之功,濕疹多由濕邪所致,故用玉米須內服外敷治療,有良效。
玉米須服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玉米須有降糖、降壓的功能,如平時就患低血糖或低血壓患者,在喝了玉米須水后,就會使癥狀越發(fā)嚴重。一旦沒及時發(fā)現(xiàn)和進行治療,患者還有可能出現(xiàn)生命危險。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控制玉米須的使用量。另外,在服用玉米須水的時候排尿量會增加,如果此時沒有及時地進行補液,就會導致體液的迅速流失。所以也要及時補充水分。
玉米須泡水有哪些功效?
玉米須是很不起眼的一種東西,吃玉米后我們常當垃圾丟,可是玉米須的功效可多呢,玉米須泡水喝具有很高的食療保健價值,對一些病癥如高血壓、糖尿病、膽囊炎可以達到一定的緩解治療作用。以下逸仙藥師進行介紹:
玉米須是玉米的花柱和柱頭,性甘,平,鮮用、曬用均可。
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
臨床應用:
1、水腫,小便不利。可以單用大劑量煎服或者與冬瓜皮,車前子等配伍,治療水濕內停之水腫、小便不利。
2、淋證??膳c金錢草、海金沙、車前子同用,治療膀胱濕熱之小便短赤澀痛。
3、黃疸。有利膽退黃的作用,玉米須能促進膽汁排泄,降低其粘度,減少其膽色素含量,因而可作為利膽藥用于無并發(fā)癥的慢性膽囊炎、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患者??蓡斡么髣┝考宸蛘吲c金錢草、茵陳、梔子等配伍使用。
4、慢性腎炎。單用水煎服,可改善腎功能和減輕尿蛋白。
5、急慢性肝炎:有黃疸者加茵陳同煮服;慢性者加錦雞兒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米須還具有以下作用:
1、降低血壓
2、降血糖
3、降血脂
4、止血,對于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礙有效??捎糜谘例l出血、咯血、鼻衄、吐血等。
5、預防習慣性流產等等。
玉米須泡水方法:
1、把玉米須清洗干凈,用開水沖泡或煮水服用。
2、玉米保留玉米須,放進鍋內一同煮熟,然后吃玉米、喝湯水。
3、和冬瓜一起食用煮湯,有利尿消腫作用。
4、將玉米須陰干后放入盛有綠茶的杯中,用開水沖泡,有減肥功用。
又:生活中有這么個東西,對于輔助降血糖有很好的幫助,只是平時把它當廢料扔掉了。它就是吃玉米時丟掉玉米須,用來泡水喝,能輔助降糖。
很多人吃玉米的時候會把玉米須扔掉,從藥學和營養(yǎng)學來講是一種浪費。
很多朋友一定就要問了,那玉米須泡水喝,真的對糖尿病有幫助嗎?
在中藥界,玉米須還有個霸氣側漏的名字叫“龍須”,性微溫,味甘,具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作用,用于調治糖尿病,也早有書籍記載:
最早藥記載在《滇南本草》,《BTV養(yǎng)生堂》節(jié)目,就專門介紹過玉米須的降血糖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玉米須提取物能改善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糖脂代謝,減輕2型糖尿病糖脂毒性對其胰腺、心臟、肝臟及腎臟的損害,進而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展。
大量研究表明,玉米須中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成分,如皂甙、黃酮、生物堿、有機酸、揮發(fā)油、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玉米須中的皂甙是降低糖尿病病人血糖的主要成分。另外玉米須中還含有鉻,鉻是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可以加強胰島素功能。
玉米須中黃酮類物質的含量是玉米粒15倍,其可減少自由基產生并清除自由基,具有很好抗氧化能力,且玉米須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高于大豆異黃酮,可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
實驗表明,用玉米須水煎劑可明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30g的降糖作用與100mg降糖靈作用相似,其水煎劑具有對抗腎上腺素升血糖作用,且大,中劑量組作用強度優(yōu)于2.5mg優(yōu)降糖的作用,而對正常動物血糖無明顯影響。
不僅如此,玉米須的營養(yǎng)價值,可見于下面三點:
1、玉米須中的揮發(fā)油、苦味糖苷、皂角、生物堿以及蘋果酸等營養(yǎng)成分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2、玉米須的利尿作用,可促進鈉的排出,具有一定的降壓功效,適合高血壓的患者飲用。
3、玉米須中皂苷是降低血糖主要成分,有助于胰島素功能加強,黃酮類物質有很強抗氧化能力,可有效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
材料:玉米須1g,蒲公英0.4g,玉竹0.3g,玫瑰花0.3g
做法:首先將材料洗凈,然后用開水沖泡后飲用。除此之外,也可以將玉米須、蒲公英放入鍋中加入清水進行熬煮,煮熟之后再加入玫瑰花以及玉竹,3分鐘后服用湯水。
玉竹根,有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表明,玉竹含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多種甙類和氨基酸、鋅、錳等營養(yǎng)物質,具有保護心臟、血管,清理體內垃圾,延緩衰老等作用。
蒲公英性涼,加上溫和的玫瑰花,可以中和寒性,適合更多的人,而玉竹根可生津止渴,常作為糖尿病人的食療,所以這個方子搭配起來效果更佳!
但是也要提醒大家,盡管如此,也絕不可用玉米須替代降糖藥物,如在服用降糖藥物的同時,飲用玉米須水進行輔助,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