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講“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李瑁更悲催,是被親生父親奪走愛妻,他怎么可能沒有怨言,只不過李隆基與李瑁,先是君臣,才是父子,皇帝老子硬是奪妻,李瑁這個當兒臣的,除了認命什么也做不了。
當然,李隆基也知道將兒媳婦占為己有這件事并不光彩,可是楊玉環(huán)太美太溫柔,剎那之間只想與她一起到白頭,也就豁出去了,不過該走的面子工作還要做,也要適當?shù)难a償一下被綠了的李瑁。
其實他們父子之間的孽緣應(yīng)該從一個女人算起,此女說的不是楊玉環(huán),而是李瑁的生母,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武惠妃是女皇武則天一手養(yǎng)大的侄孫女,唐玄宗即位納入后宮,因為相貌姣好、善于逢迎,深得李隆基喜愛,鑒于當時朝廷對武家很抵觸,李隆基才打消了封她為后的想法,立為惠妃,但她在宮中的待遇等同皇后,李隆基愛屋及烏,對武惠妃所出的子女皆另眼相待,那時他與李瑁還是父子情深的。
武惠妃自幼受到武則天的熏陶,有野心有城府,想廢掉太子,扶持壽王李瑁為太子,遂設(shè)計構(gòu)陷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李隆基信以為真,貶黜三王,不久后三子皆被害身亡。
這次風波過后,武惠妃還沒來得及扶持李瑁當太子,自己的心理防線就崩潰了,總覺得三王向她索命,最后被心魔逼死了,這時李隆基也醒過味來,覺得自己廢黜三子太草率了,只是佳人已逝,仍追封其為皇后,但其子女就要擔著母親殺人的罪責,夾著尾巴承受冷落,小心翼翼的做人了。
就在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極度空虛寂寞的時候,見到了兒媳婦楊玉環(huán),起了占為己有的歹心,接著就學李治迎娶武則天的模式玩起了偷天換日。
首先,李隆基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下令讓楊玉環(huán)出家做道姑,待在道觀;
五年后,李隆基為兒子李瑁又選了一位壽王妃,算是對兒子的補償,也是告誡他要識時務(wù),此時的李瑁還擔心父親會因為母親的所作所為遷怒于自己,根本什么都不敢做,乖乖的按照父親的吩咐娶了新王妃,可能心里還盤算著老爹會因為奪了自己妻子,對自己有愧疚,能夠放自己一馬。
李瑁新婚不久,李隆基就將楊玉環(huán)從道觀接回了皇宮,封為貴妃,楊玉環(huán)成了唐玄宗后宮最尊貴的女人,也成了前夫的后媽,可恨的是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兩人還總當著李瑁秀恩愛,李瑁心里也應(yīng)該會萬馬奔騰吧!
好在李瑁與新王妃感情不錯,后來還生了五個兒子,李瑁這也算一種因禍得福,要是一輩子守著楊玉環(huán),沒準就要斷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