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萌萌君再某社交平臺上看到一段視頻,陳道明在教一群學生學習表演,陳道明的演技毋庸置疑,可以說是學表演學生的男神。
在看到陳道明老師精彩無比的現(xiàn)場指導后,劉蕓激動地對他說:“我上學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像您這樣的老師來教我們啊?”
陳道明回答道:“好演員不是教出來的,表演也不是教出來的,表演永遠是帶的!”
“什么叫帶?”陳道明站在劉蕓前,低頭靠近問道。接著突然猛不丁地在她耳邊打了一個很大聲的響指,劉蕓嚇了一跳。
表演是需要真實,演員給出真實的生理反應,才能打動觀眾。
他接著說:”想體會扇耳光后的憤怒吧,我‘啪’先扇你一個。扇完以后你記住了,情緒記憶記住了。我再扇你的時候,你不用演了?!?/p>
陳道明在這次精彩絕倫的“扇耳光”表演教學示范里,告訴了學生一個源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基本原則,就是:共情。
所謂共情(empathy),又叫同情心,就是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表演中,只有深入體會角色的真實情感,與角色共情,才能做出真實感人的演出。
其實,共情不僅是表演的第一原則,也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
為什么呢?
因為,教育的關鍵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共情。教育者必須與被教育者、與教育內容之間產(chǎn)生共情,教育者才能真正了解被教育者的理智情感意志狀態(tài),才能明白教育內容的基本規(guī)律,以便采取最好的教育方法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共情才能產(chǎn)生共同興趣,曲意逢迎為何注定失???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男性很討厭逛街,多年都不會陪配偶逛一次。好不容易另一半邀請同行,即使啥都不干,只需陪走,逛一會也都會興趣索然,心里一邊結束倒計時,一邊叫苦不迭。
相反,兩個嗜好一致的姐妹相約,看著各類琳瑯滿目的商品,瞳孔放大,逛街對她們來說,就是一次徹底的狂歡。
反觀親子教育,科目繁多,內容復雜;從出生甚至懷孕胎教開始,每天都要進行,要持續(xù)到孩子成年。與逛街比,難度要高18層樓以上。因此,兩代若沒有共同興趣,親子教育就幾乎成為了“不可能任務”。
而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興趣,最理想的方式,是先培養(yǎng)家長的自學興趣,再和孩子一起共學。
比如:想要孩子喜歡閱讀,那么家長就要喜歡閱讀,并能有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孩子的玩具,家長也可以跟著孩子一起玩,成為孩子的“玩伴”;想要孩子少看動畫片,自己就不要回家就玩手機;父母的榜樣作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里,家長自己先培養(yǎng)興趣,實在是最劃算、最高效和親子雙方都最少受罪的家庭教育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