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咨詢師是你的朋友嗎?
同這個咨詢師在一起很舒服,這是最起碼的感覺。心理咨詢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而且治療師不是你的朋友,他(她)不能也不會做你的朋友。如果你要把他們當成朋友,那只能理解為特殊意義上的朋友,即一個處在職業(yè)關系中的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正因為如此,你必須充分信任你的咨詢師。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或者你總是不得不對你的心理咨詢師撒謊,或者隱瞞重要的信息,或者你過分在意咨詢師對你的看法,你將不會得到任何實質(zhì)性的幫助。在咨詢與治療狀態(tài),任何出于咨詢治療之外的針對咨詢師個人的想法,都可能會妨礙你接受幫助。如果在上述方面,你感覺不好,譬如:你完全不能放松,你覺得咨詢師就是你的朋友,你不能坦誠地對待面談過程中的提問,你試圖刻意迎合或者對抗你的咨詢師,你就需要另外選擇一位咨詢師了。如果你僅僅是出于對某位咨詢師的好奇而接受咨詢或分析,那就放棄這種“花錢不討好”的計劃吧!
二、咨詢師的學歷和專業(yè)背景重要嗎?
常有人對我說:“ 我想找一個很專業(yè)的有經(jīng)驗的心理咨詢師,但現(xiàn)在咨詢師太多了,我該怎么識別呢?”另一些人可能會打電話來說:“我是某某高校心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畢業(yè),我想在您那里兼職?”。眼下僅僅在成都,可能就有上千人通過短期培訓拿到了“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資格證書”,并四處應聘或者自行開業(yè)。之所以告訴你這些信息,是因為正是這些信息會影響或者干擾你對心理咨詢師的選擇。
心理咨詢師的學歷和專業(yè)背景真的重要嗎?在我看來是既重要,也不重要。要說專業(yè)背景,就是心理學大學教授也不一定能做好咨詢;要說職業(yè)資格證書,沒有職業(yè)資格就不能上崗,這是從勞動管理的角度說的,但是有這個證書的人卻多數(shù)并不能勝任心理咨詢工作,說不定他(她)還是著名的患者呢!這也是事實;你直接詢問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水平如何?”,可能沒有一個人會回答“我,不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重要規(guī)則:貨比三家、仔細調(diào)研、謹慎選擇。你既要詳細了解心理咨詢與治療機構公布在網(wǎng)上的專家介紹、文字和文章資料,也要主動通過電話進行垂詢。如果你能碰巧和你初步選中的咨詢師通上一個電話,找找感覺,你就會有更直觀的印象。當然,通過曾經(jīng)接受過心理咨詢的朋友的推薦,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渠道。
三、我支付不起心理咨詢的費用怎么辦?
如果你支付不起心理咨詢的費用,你當然可以選擇一些收費更低的咨詢師,或者干脆找一些非職業(yè)化的心理援助工作者,譬如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社區(qū)公益性心理咨詢服務燈,或者尋求生活當中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的朋友。不過,在你要放棄專業(yè)心理咨詢之前,你需要知道,幾乎所有的執(zhí)業(yè)心理咨詢師都有關于收費的優(yōu)惠方式。譬如,有單次收費的標準,也有多次付費或者會員式的優(yōu)惠標準。譬如一位收費在每小節(jié)500元的咨詢師,選擇接受系統(tǒng)的治療并一次性付費,可能每小節(jié)的費用只有300——400元。這樣,由于關系穩(wěn)定,咨費又不高,就可以大大降低你的經(jīng)濟負擔,并為你心理重建與性格調(diào)整帶來持久的影響。
大多數(shù)心理咨詢師都希望和你建立穩(wěn)定持久的輔導關系,這不是從咨詢師的收入角度來考慮的,重要的是對來訪者有利。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心理問題的解決,都不可能僅僅通過一次或者2、3小節(jié)的面談就獲得根本性的解決。一般來說,十多個小節(jié)的咨詢,在心理咨詢中是常見的,這就為你選擇優(yōu)惠付費方式提供了平臺。只不過,你需要一次性的支付較多的費用。聲稱可以一次就解決問題的人,一定不是靠譜的心理咨詢師!
另外,我也不贊成單純依據(jù)費用標準選擇咨詢師。實際上某些情況下,選擇一個自己高度認可的咨詢師,比選擇一個權威的知名的專家,對你會更有幫助。當然,你要對一個咨詢師進行全面考察會有些困難,但你可以更充分地考察咨詢機構。某些時候你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覺。特別是一些名氣很大的外地專家,由于他們客觀上不能夠和你建立穩(wěn)定持久的咨詢關系,加之收費又很高,反而是一種高成本低效果的選擇。
四、那么是選擇男咨詢師還是女咨詢師呢?
咨詢師的性別是一個你想忽視但卻很難忽視的問題,但沒有標準答案!這可能與你的性別交往傾向有關。一些人更愿意與同性交往,另一些人更愿意與異性交往,這種交往傾向也容易影響到心理咨詢師的選擇。對于這個問題的理性態(tài)度是:沒有必要刻意回避異性別咨詢師,也沒有必要有意尋求同性別咨詢師。接受心理咨詢與生活當中對某些心理大師的追捧或“追星”行為有很大的不同。譬如,你可以在學習或生活當中與有一個心理專家做好朋友,但你卻不能夠和你的心理醫(yī)生成為生活意義上的朋友。所以,出于性別關注去刻意選擇某一性別的咨詢師,可能是有害的。
有兩種觀點或擔憂似乎是不必要的:第一種觀點是,不要和異性別的咨詢師談論性的問題,涉及兩性關系的問題最好找與自己性別相同的咨詢師;第二種觀點正好相反,覺得只有異性別的咨詢師才能幫助自己解決與異性交往中的難題或性問題。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客觀的。實際上,咨詢師在幫助你的時候,并不主要依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或性別身份,他們主要依據(jù)的是心理學知識和臨床工作經(jīng)驗。你完全可以不必考慮這個問題。這就好比一個沒有孩子的心理咨詢師,完全可以為你提供好的“子女教育”方面的咨詢服務,因為人類的心理規(guī)律與間接經(jīng)驗,對于我們來說同樣是有用的。我們常說,這個咨詢師職業(yè)經(jīng)驗豐富,是指他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經(jīng)驗,并不指他生活閱歷和人生經(jīng)驗。當然,我并不否認心理咨詢師個人閱歷對于治療的價值。
那么,選擇異性別咨詢師有沒有什么好處呢?我覺得有!就像你選擇同性別咨詢師一樣。你只需要憑自己的直覺與沖動去選擇,而不要加入道德防御就可以了。特別地,不要因為覺得與一個異性討論自己的隱私會不安全,而有意放棄一個與自己性別相反的心理咨詢師。因為,這有可能恰恰就是你需要解決的問題。
五、怎樣看待咨詢師的理論取向和流派?
在查閱咨詢師的資料時,你會遇到一些專業(yè)詞匯,譬如“精神分析”、“系統(tǒng)家庭治療”、“認知療法”、“人本主義”等等,在介紹某某專家的專業(yè)特長、訓練背景和服務領域時,文字上會有一些不同的描述。你不必過分在意這些信息,特別不必深究這些信息。因為,不同理論取向、不同流派、不同心理治療方法,對于同一心理問題的處理,往往有異曲同工之妙。
每一個工匠都有自己最順手的工具,每一位咨詢師都有自己慣用的方法。當然,這些工具和方法并不只有一種。譬如戒網(wǎng)癮,訓練的方法有效、心理分析的方法也有效、認知療法有效、催眠方法一定程度上也適用。一般來說,僅僅掌握單一治療工具的咨詢師,是沒有辦法在這個職業(yè)上“混”下去的,更無力處理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以南島的咨詢師為例,大多數(shù)是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理論取向的(可能因為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療的主流吧),也比較熟悉人本主義、家庭治療流派的各種方法,但他們對于其他一些流派如行為治療、認知領悟、森田療法、催眠放松、后現(xiàn)代主義等,都有相當?shù)慕?jīng)驗。多種不同理論取向相結合是心理咨詢的好的形式,譬如:用精神分析方式思考你的病例或觀點,同時卻用一種折衷或者認知——行為療法來治療。具體到技術環(huán)節(jié),不同的咨詢師會有不同的手段和咨詢風格。
在垂詢預約的時候,你可能會詢問你的咨詢師用什么方法幫助你?這是你的權利,不過這也是一個不容易說清楚的問題,除非你是心理咨詢的業(yè)內(nèi)人士。在咨詢前,過分質(zhì)詢這個問題會讓一些工作很忙的咨詢師與你無緣,如果是在咨詢中,你過多討論這個問題也會浪費你的寶貴時間。因此建議你,你可以了解各種治療流派與方法,但最好不必對咨詢師的咨詢手段和方法進行不厭其煩的調(diào)研。請注意,不要盲目相信神秘的治療手段的神奇功效,不要自作主張地要求你的咨詢師使用你自己推薦的治療方法。
六、我和治療師網(wǎng)上聊天會有幫助嗎?
和心理咨詢師網(wǎng)上聊天對自己會有幫助嗎?我想有。其實,任何溝通都有一定的療傷作用。我的許多學生或朋友(偶爾也有網(wǎng)上認識的陌生人)好像非常愿意與我QQ網(wǎng)聊。如果心情輕松,或者比較清閑,我會認真地聊上幾句;如果我對對方特別感興趣(譬如是一位喜歡我的美女、一位特別尊重我的學生、一位對我表示崇拜的粉絲),我就會很樂意和他(她)聊將起來,甚至亂說一氣。這沒什么。因為心理醫(yī)生也是最普通的人嘛,說不定和你一樣也是有這樣那樣心理困惑的人呢。
和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yè)的人網(wǎng)聊,雖然不一定有什么風險,雖然不乏收獲和趣味,但對你的心理問題而言卻很少有實質(zhì)性幫助。請記住,這個和你聊天的人,不論他的職業(yè)是不是心理咨詢師,現(xiàn)在一定不在“心理咨詢師”的位置上。因為心理咨詢需要一個角色設置,因為就治療本身而言,咨詢師不能夠有治療以外的非職業(yè)動機。而和你網(wǎng)聊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特定個人動機,以滿足他自己的心理需要。要不,他(她)為什么要和你聊下去?這可是實話。所以,與其和一個感覺不錯的心理咨詢師網(wǎng)聊,不如直接找他(她)做咨詢面談,或者與這個你認可的咨詢師建立正式的網(wǎng)上咨詢關系。
有一個事實你要鑒別:一個整天樂于通過網(wǎng)上聊天和你接觸的心理咨詢師,一定是一個十分清閑的家伙,或者是一個“業(yè)務狀態(tài)”不怎么好的人。這樣的人,可能因為口碑不怎么樣,或者初出茅廬,在職業(yè)狀態(tài)多半無人問津,所以閑來無事網(wǎng)上打發(fā)時間,說不定還是冒牌的專家呢!當然,一些心理咨詢機構出于對機構進行宣傳的需要,也為了方便大家咨詢前的預約垂詢,會為大家提供網(wǎng)上垂詢的通道,為你解答關于心理咨詢的相關問題。這無可非議。你完全可以借助這個渠道對這個機構的情況和治療師的做更多的了解。
七、為孩子或配偶預約治療師真的很難嗎?
為自己選擇咨詢師容易,為別人選擇咨詢師難。雖然很難,但你還是愿意為你的家人挑選治療師。這不僅因為你愛他們,也因為他們的問題或許就與你有關,你冥冥之中覺得自己有某種責任,所以盡管有些不容易,有些費力不討好,你還是樂此不疲。
不要說是為自己的孩子、配偶、父母親人選擇咨詢師,就是為朋友、同事推薦咨詢師,你要是不小心犯了低級錯誤,都會事與愿違,都會有風險。這種情形常常發(fā)生。一些曾經(jīng)接受過我心理咨詢與治療幫助并且十分認可我的人,會不自覺地把我介紹推薦給他們的一些需要幫助的朋友或親人,而且還打電話告訴我。這樣自然很好。不過也有很不成功的例子:不僅沒有因為你的推薦他們就主動來找我,甚至可能因為你的錯誤推薦而遠遠地避開我,避開這個咨詢機構。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很尷尬的局面,是因為隱私問題。畢竟他們沒有接觸過心理咨詢,他們表面上對你的熱情推薦表示認可,說不定心底里卻擔心起來:“哼!如果我找他(她),誰知道你推薦的那個咨詢師會不會把我的隱私告訴你?或者我在咨詢所碰到你!”這是很正常的反應。所以這種情況下,你只能很遺憾地當一個“不好”的好心人了。
為朋友、家人推薦或預約咨詢師,有三件事情要注意:第一,不要強調(diào)你和某某咨詢師很熟,或者強調(diào)你和某某心理專家是朋友;第二,不要越俎代庖,凡事只是“推薦”而已,刻意要求和鼓動他們來接受心理咨詢會引起心理防衛(wèi),更不要像“咨詢師的同伙”那樣為某某專家“打廣告”,以至于別人誤以為你在咨詢師那里提成呢;第三,不要隨便地對配偶或孩子說“你需要接受咨詢,我給你預約了誰……”,而是讓他們自己做選擇??梢哉f,選擇咨詢師的權利也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人權??!如果你的孩子或家人不來見咨詢師(咨詢師一般也不會主動出診),同時,如果你為此又深感焦慮,最好的選擇就是你自己來接受咨詢了。這就回到了主題上——怎樣為自己選擇心理咨詢師。
本文版權屬于“南島心理咨詢研究所”及“向程”老師,如需商業(yè)轉載,可聯(lián)系我們……
本文相關配圖來源于“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