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再晚開始也不遲
郝明義著
張妙如圖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09年5月版
小時候看《人猿泰山》,最羨慕的事情,倒不是他有個叫珍妮的女朋友,而是他在樹枝之間自由的攀援。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森林只是他的森林,由他自由來去的世界,這種自由感,才是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遺憾的是,我的胳膊老也長不到猩猩那么長,所以,這種呼嘯的快感要晚很多年才來到,當(dāng)我學(xué)會了閱讀之后。
閱讀這件事,大致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書越讀越薄。比如我們在念教科書的時候,是不是極其盼望將那幾百頁的羅利巴索,如竹筒倒豆一般地傾注到豆?jié){機(jī)里,最后出來一杯熱豆?jié){喝掉了事?再比如后來我們閱讀那些所謂“成功學(xué)”、“勵志”、“職場秘籍”之類的書,拿一支筆在書中劃劃寫寫,只為找出其中最“真知灼見”的“名言警句”,好用來“防身殺敵”,從此“無往而不利”。這一類的讀書,說老實(shí)話,到底就是“搞錢教育”,只教給大家技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并且獲利,而已,就跟母猩猩教小猩猩掰香蕉的道理一樣。但是,那種呼嘯攀援的樂趣,又怎么能在這種教育中獲得,當(dāng)你的眼里只有一根香蕉的時候,很難想象,會以為飛躍到另一棵樹上是樂趣。
另外一種讀書的方式,是將書越讀越厚。有一個我們都明白的道理是,當(dāng)一件事情不涉及到功利的時候,它才會有樂趣。讀書這件事也是一樣,你指望它出人投地的時候,你指望它升官發(fā)財?shù)臅r候,它一定就面目猙獰了。“一張皮椅、一張邊桌、一座立燈”式的閱讀,才有可能將閱讀引向樂趣的森林。一本書,對另一本書來說,它們絕對不是一本書與另一本書,樹木有它們的森林,書籍也有。在書籍與書籍之間尋覓,并且,以自己的情趣和好惡,在書籍間自由地往來,不一定將手中的每一本書讀完,給它們開放的時間,給自己發(fā)現(xiàn)的空間,我們作為“越讀者”,在書籍間往來,聯(lián)接起每一本的閃光點(diǎn),有回憶,有追尋,有百思不得其解,有恍然而終于大悟。一個平靜的夜晚,一盞暖色的臺燈,幾本有趣的書,再加上一壺茶,閱讀這件事,可以使人生變得優(yōu)雅而美好。
作為著名的出版人,本書作者在書中將閱讀分為四種類型:教科書—主食閱讀;經(jīng)典理論—美食閱讀;工具書——蔬果閱讀;消遣讀物——甜食閱讀。毫無疑問,只有將這四種類型的書都拿過來“越界而讀”,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越讀者”?;蛘?,在我們的這個網(wǎng)絡(luò)時代,我們還需要加上“網(wǎng)絡(luò)閱讀”,在那些浩瀚的信息文字中徜徉,可算是我們時代的饋贈與樂趣之一。“除了愛情,沒有任何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這話應(yīng)該算對了一半,遲來的愛情,可不見得一定是美好,而閱讀,卻不會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