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詩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掌握了意象,鑒賞詩歌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們可以從意象出發(fā)走上一條行之有效的詩歌鑒賞之路。
一、意象的含義和認識。中國詩學一向重視“意”與“象”的關系,亦即“情”與“景”的關系。簡單地說,意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一般來說,詩人多取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托情思,作為意象。如古詩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秋風吹不盡,落葉滿長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中的自然意象。有時,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jié)和史實,也是用來寄托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即相對于自然意象的社會意象,如“途中早行之客”、“溪邊晚釣之翁”。社會意象入詩,其作用與自然意象的作用大致相同,也在于抽象情思的具象化,使情思的表達含蓄蘊藉。
二、意象的理解和發(fā)掘。理解和發(fā)掘詩歌意象的方法甚多,在此擇要闡陳一二。首先,抓住意象特點,整合單一意象。詩歌都離不開意象的分析,而意象常常是單一的個體,因此分析時必須抓住每個意象的特征,并把意象整合起來才能進一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其意象分別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相對應的特點是大,直,長,圓。“大漠”寫出了邊疆沙漠浩瀚無邊的氣勢。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為“孤煙”,它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而一個“直”字,又體現(xiàn)出它的勁拔和堅毅之美。“長河”突出了黃河橫貫大漠的景象及詩人的感受。“落日”本給人以感傷,這里用了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詩人就是通過這些意象和特點,結合起來展示了塞外奇麗壯闊的自然風光,從中又融合了詩人的孤寂情緒。歷來被詩家稱為“千古壯句”。
其次,注意意象的組合方式,發(fā)掘完美的意境。詩歌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是第一步,意象的組合則是第二步。意象組合是指在客觀事物的現(xiàn)象觸發(fā)下,作者捕捉到了主要意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diào)動生活的積累,運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使主觀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生活中的多種物象相互融合,創(chuàng)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有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實際上是藏情于景。詩中沒有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把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表達得情深意摯,真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第三,結合作者的背景生平,理解詩歌意象。詩貴深曲,往往語近意遙,含吐不露,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旨經(jīng)常隱藏在詩句表面意義之下。如宋代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主要突出了“幽人”、“孤鴻”兩個意象,根據(jù)下片內(nèi)容,“孤鴻”這一意象的特點是:驚恐不安,心懷幽恨,揀盡寒枝都不肯棲息,最后寧愿歸宿于荒冷、寂寞的沙洲。一個孤獨寂寞但心念非常堅定的形象。而看上片:在“缺月”“疏桐”“斷漏”三個意象寫出的幽獨凄清的環(huán)境中,“幽人”在“獨往來”,可見“孤鴻”是對“幽人”的襯托,就是“幽人”的形象化。聯(lián)系當時作者剛從“烏臺詩案”中解脫出來,被貶到黃州的經(jīng)歷,我們可以知道“幽人”是在寫自己,“孤鴻”也是作者自己,人而似鴻,鴻而似人,托鴻以表達詩人孤高自賞也不愿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tài)度。
三、意象的拓展和延伸。古典詩歌的意象是極其豐富多樣的,相同意象可以寄寓相同或不同情志,如江水分別可代表時光的流逝、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fā)展趨勢;梅花代表著傲骨、高潔、堅強不甘落人后;小草可寄予著生命力強、希望、荒僻、離恨、地位的卑微;花落意味著人生失意、事業(yè)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小雨代表著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式的教化……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對古典詩歌的常見意象還可以整合,如:梅、蘭、荷、菊、冰雪、松、竹等,常用“托物言志”來表達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長天、高山、雄關、大江、滄海、大漠等意象常聯(lián)系著豪情壯志;古道、落日、寒風、冷雨、子規(guī)、梧桐等,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凄涼悲愴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楊柳、芳草、長亭、關山、殘月、歸雁、羌笛等,常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抒寫離別思鄉(xiāng)之情;春日、明月、清風、花草等,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閑情雅致。
一個意象有時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以上介紹的是它們最常見的寓意,在鑒賞詩歌時,我們還要從整體上加以考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