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塊錢對于大人來說可能不是什么大數(shù)目,但對孩子來說,這算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當孩子跟你說“媽媽,能給我十塊錢嗎”的時候,媽媽不同的做法,會決定孩子的財商,這對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種媽媽:怕孩子亂花錢,就是不給,還替孩子管所有的錢
在學校外的文具店里,燦燦的同學們一起挑選文具,突然有同學問燦燦:“你怎么不選文具?”燦燦將雙手抱在胸前,裝作若無其事地說:“我還有很多文具,不需要買的?!被丶抑?,燦燦和媽媽說了這件事,并問:“媽媽,能給我十塊錢嗎?”媽媽卻跟他說:“你現(xiàn)在還小,不需要用錢,要文具讓媽媽給你買就行?!背速I文具,燦燦想要買任何東西媽媽都不會給他錢,還會把燦燦收到的壓歲錢拿走,說是怕他亂花錢。
其實燦燦的媽媽會這樣對待他,是因為在她很小的時候,家里對金錢方面的掌控非常嚴格,所以她對自己的孩子也這般嚴格,生怕燦燦亂花錢。燦燦確實從沒亂花過一分錢,但那是因為他從來沒有自己花過錢,燦燦媽媽這種對孩子金錢管理的方式,會導致孩子金錢意識走向極端。孩子從小無法管控自己的金錢,缺乏金錢概念,將來有了足夠的金錢,就容易大手大腳,或者特別渴望金錢,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
第二種媽媽:只有孩子勞動了,才會給孩子零花錢
一次偶然的機會,俊俊的媽媽給了他十塊錢讓他去洗碗,結果成效還不錯,從此家里就多了一張服務清單:“洗碗——十元,掃地——十五,拖地——二十……”媽媽發(fā)現(xiàn)俊俊變得懂事多了。有一次去別人家做客,媽媽想讓俊俊幫忙,俊俊張口就說“我要十塊錢”,媽媽這才意識到,俊俊的勤快其實是受到利益的驅使,并不是發(fā)自真心的。
很多家長都知道物質獎勵的方法,試圖通過各種辦法激勵孩子,有勞才有得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只有勞動才能獲得回報,會讓孩子產(chǎn)生固定思維,即勞動必須給報酬,將來會變得唯利是圖。
這兩位寶媽的做法都是方面教材,不利于孩子管理財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定期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并且教會孩子記賬,讓孩子知道用錢明細,做好金錢規(guī)劃,如果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秀,可以有額外的獎勵,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和同齡人相處不至于低人一等,同時還能有效控制孩子的金錢往來,讓孩子擁有一個正確的財商。
各位家長,你們在孩子金錢意識管理這方面有什么妙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