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鑒圖說》分為上下兩部--上部題名為《圣哲芳規(guī)》,編錄上自堯舜;下止唐宋共23個古代帝王的“其善為可法者”事跡共81則;下部題名為《狂愚覆轍》,共錄三代以下共20個帝王的“惡可為戒者”劣行共36則。《周易》稱九為陽爻、六為陰爻,這上下兩部書在選取事例時分別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為數(shù),用以區(qū)分善惡,暗合《易經(jīng)》,可謂用心良苦。
在《帝鑒圖說》中,圖畫部分占有相當(dāng)?shù)姆萘浚瑫忻恳粍t事例都配著一幅畫,每幅畫都占一整幅頁碼。有明一朝,繪畫藝術(shù)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除了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征明之外,還出現(xiàn)了仇英、陳洪綬等著名人物畫家?!兜坭b圖說》的繪畫者雖未署名,但以其為御用圖書配畫的資格論,想必為一時之選。畫面上,以二維空間表現(xiàn)透視關(guān)系,線條流暢,造型生動,人物的表情、動態(tài)、服飾無不精心繪制,充分展示了當(dāng)時繪畫藝術(shù)的超卓技藝。
上篇圣哲芳規(guī)-1任賢圖治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1任賢圖治,唐史上記:帝堯在位,任用賢臣,與圖治理。那時賢臣有羲氏兄弟二人、和氏兄弟二人。帝堯著他四個人敬授人時。使羲仲居于東方嵎夷之地,管理春時耕作的事;使羲叔居于南方交趾之地,管理夏時變化的事;使和仲居于西方昧谷之地。管理秋時收成的事;使和叔居于北方幽都之地,管理冬時更易的事。又訪問四岳之官,著他薦舉天下賢人可用者,于是四岳舉帝舜為相。那時天下賢才,都聚于朝廷之上,百官各舉其職。帝堯垂拱無為,而天下自治。
上篇圣哲芳規(guī)-2諫鼓謗木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諫鼓謗木,唐史上記:帝堯在位,虛己受言。??终掠胁钪?,人不敢當(dāng)面直言,特設(shè)一面鼓在門外,但有直言敢諫者,著他就擊鼓求見,欲天下之人,皆得以盡其言也。又恐自己有過失,人在背后譏議,己不得聞,特設(shè)一木片在門外,使人將過失書寫在木上,欲天下之人,皆得以攻其過也。
上篇圣哲芳規(guī)-3孝德升聞
張居正編撰
明代
虞史上記:大舜的父是個瞽目人,他前妻生的兒子就是大舜。舜母故了,瞽叟又娶一個后妻,生的兒子叫做象。那瞢叟愚頑不懂道理,后妻囂惡不賢,象又兇狠無狀。他 三個人時常商量著要殺舜,舜知道了,設(shè)法躲避,然后得免。然終不敢怨@其父母,只盡自家的孝道。久之,感化得一家人都和睦。瞽叟見他這等孝順,也相信歡喜了,所以人都稱他為孝子。-當(dāng)時帝堯要求賢德的人,可遜以帝位者。群臣都舉薦他。此先,帝堯已知大舜善處父母兄弟,是個圣人,但是不知他處夫婦之問何如。于是召舜去,把兩個女兒都嫁與他為妻。舜又能以德化率這二女,在他父母前都盡做媳婦的道理。堯因此遂禪以帝位。
上篇圣哲芳規(guī)-4揭器求言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夏史上記:大禹既居帝位,恐自家于道有未明,義有未熟,或事務(wù)有不停當(dāng)處,或有可憂而不知,或獄訟之未斷,四方遠近的人,無由得盡其言。于是將鐘鼓磬鋒鞀五樣樂器掛在外面。告諭臣民說道:“有來告寡人以道者,則擊鼓;諭以義者,劓撞鐘;告以事者,則撂鋒;語以憂者,則敲磬;有獄訟者,則搖鞀?!庇碓诶锩?,聽見有哪一件聲響,便知是哪一項人到,兢令他進見盡言。
上篇圣哲芳規(guī)-5下車泣罪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夏史上記:大禹巡行諸侯之國,路上遇見一起犯罪的人,心中不忍,便下車來問其犯罪之由,因而傷痛垂泣。左右的人問說:“這犯罪之人,所為不順道理,正當(dāng)加以刑罰,君王何故痛惜他?”禹說:“我想堯舜為君之時,能以德化人,天下的人都依著堯舜的心為心,守禮安分,自不犯刑法。今我為君,不能以德化人,這百姓各以其心為心,不順道理,所以犯罪。是犯罪者雖是百姓,其實由我之不德有以致之,故我所以傷痛者,不是痛那犯罪之人,蓋痛我德衰于堯舜也?!?/p>
上篇圣哲芳規(guī)-6戒酒防微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夏史上記:大禹之時,有一人叫做儀狄,善造酒。他將酒進上大禹,禹飲其酒,甚是甘關(guān),遂說道:“后世之人,必有放縱于酒以致亡國者?!庇谑鞘柽h儀狄,再不許他進見;屏去旨酒,絕不以之進御。
上篇圣哲芳規(guī)-7解網(wǎng)施仁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商史上記:成湯為君寬仁,嘗出至野,見有人四面張著羅網(wǎng)捕鳥雀,口里禱祝說:“從天上墜下的,從東西南北四方飛來的,都要落在我網(wǎng)里?!睖勚蝗蹋瑖@息說:“這等,是那鳥雀一個也逃不出去了,何傷害物命不仁如此!”于是使從人將那網(wǎng)解去三面,只存一面。又重新替他禱祝,說道:“鳥之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任從你飛翔,只是舍命要死的,乃落吾網(wǎng)中?!狈驕蝗逃诤ξ锶绱?,其不忍于害民可知。所以,當(dāng)時漢江之南,列國諸侯,聞湯這一事,都稱說:“湯之仁德,可謂至矣,雖禽獸之微。亦且及之,而況于人乎?”于是三十國,一時歸商。
上篇圣哲芳規(guī)-8桑林禱雨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商史上記:成湯之時,歲久不雨,天下大旱。靈臺官太史占侯說:“這旱災(zāi),需是殺個人祈禱,乃得雨?!背蓽f:“我所以求雨者,正是要救濟生人,又豈忍殺人以為禱乎?若必用人禱,寧可我自當(dāng)之。”遂齋戒身心,剪斷爪發(fā),素車白馬,減損服御,身上披著白茅草,就如祭祀的犧牲模樣,乃出禱于桑林之野。以六件事自責(zé),說道:“變不虛生,必有感召。今天降災(zāi)異以儆戒我,或者是我政令之出不能中節(jié)歟?或使民無道,失其職業(yè)歟?或新居的宮室,過于崇高歟?或?qū)m闈固的婦女,過于繁盛歟?或包苴之賄賂得行其營求歟?或造言生事的讒人,昌熾而害政歟?有一于此,則寧可降災(zāi)于我一身,不可使百姓們受厄?!睖?dāng)時為此言,一念至誠,感動上天,說猶未了,大雨即降,方數(shù)千里之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9德滅祥桑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9德滅祥桑
上篇圣哲芳規(guī)-10夢赍良弼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10夢赍良弼
上篇圣哲芳規(guī)-20笑祖儉德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0笑祖儉德
上篇圣哲芳規(guī)-21露臺惜費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1露臺惜費
上篇圣哲芳規(guī)-22遣辛謝相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2遣辛謝相
上篇圣哲芳規(guī)-23屈尊勞將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3屈尊勞將
上篇圣哲芳規(guī)-24蒲輪征賢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4蒲輪征賢
上篇圣哲芳規(guī)-25明辨詐書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5明辨詐書
上篇圣哲芳規(guī)-26褒獎守令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6褒獎守令
上篇圣哲芳規(guī)-27詔儒講經(jīng)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7詔儒講經(jīng)
上篇圣哲芳規(guī)-28葺檻旌直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8葺檻旌直
上篇圣哲芳規(guī)-29賓禮故人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29賓禮故人
上篇圣哲芳規(guī)-30拒關(guān)賜布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0拒關(guān)賜布
上篇圣哲芳規(guī)-31夜分講經(jīng)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1夜分講經(jīng)
上篇圣哲芳規(guī)-32賞強項令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2賞強項令
上篇圣哲芳規(guī)-33臨雍拜老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3臨雍拜老
上篇圣哲芳規(guī)-34愛惜郎官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4愛惜郎官
上篇圣哲芳規(guī)-35君臣魚水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5君臣魚水
上篇圣哲芳規(guī)-36焚裘示儉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6焚裘示儉
上篇圣哲芳規(guī)-37留衲戒奢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7留衲戒奢
上篇圣哲芳規(guī)-38弘文開館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8弘文開館
上篇圣哲芳規(guī)-39上書粘壁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39上書粘壁
上篇圣哲芳規(guī)-40納箴賜帛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0納箴賜帛
上篇圣哲芳規(guī)-42敬賢懷鷂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2敬賢懷鷂
上篇圣哲芳規(guī)-43覽圖禁杖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3覽圖禁杖
上篇圣哲芳規(guī)-44主明臣直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4主明臣直
上篇圣哲芳規(guī)-45縱囚歸獄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5縱囚歸獄
上篇圣哲芳規(guī)-46望陵毀觀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6望陵毀觀
上篇圣哲芳規(guī)-47撤殿營居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7撤殿營居
上篇圣哲芳規(guī)-48面斥佞臣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8面斥佞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9剪須和藥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49剪須和藥
上篇圣哲芳規(guī)-55召試縣令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55召試縣令
上篇圣哲芳規(guī)-56聽諫散鳥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56聽諫散鳥
上篇圣哲芳規(guī)-57啖餅惜福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57啖餅惜福
上篇圣哲芳規(guī)-58燒梨聯(lián)句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58燒梨聯(lián)句
上篇圣哲芳規(guī)-59不受貢獻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59不受貢獻
上篇圣哲芳規(guī)-60遣使賑恤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0遣使賑恤
上篇圣哲芳規(guī)-61延英忘倦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1延英忘倦
上篇-圣哲芳規(guī)-62淮蔡成功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2淮蔡成功
上篇-圣哲芳規(guī)-63論字知諫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3論字知諫
上篇-圣哲芳規(guī)-64屏?xí)?/p>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4屏?xí)?/p>
上篇-圣哲芳規(guī)-65焚香讀疏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5焚香讀疏
上篇-圣哲芳規(guī)-66敬受母教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6敬受母教
上篇-圣哲芳規(guī)-67解裘賜將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7解裘賜將
上篇-圣哲芳規(guī)-68碎七寶器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8碎七寶器
上篇-圣哲芳規(guī)-69受言書屏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69受言書屏
上篇-圣哲芳規(guī)-70戒主衣翠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70戒主衣翠
上篇-圣哲芳規(guī)-71竟日觀書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上篇-圣哲芳規(guī)-71竟日觀書
上篇-圣哲芳規(guī)-72引衣容直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宋太宗以寇準為樞密院直學(xué)士??軠蕿槿?,忠直敢言。一日奏事殿上,不合太宗的意思,太宗發(fā)怒起去。欲罷朝回宮??軠始瓷先コ蹲√诘呐鄯?,請?zhí)趶?fù)還御座,決斷其事,務(wù)要聽其言才罷!太宗見他這般鯁直,反嘉美他說道:“朕得寇準,如唐太宗之得魏微也。”
上篇-圣哲芳規(guī)-73改容聽講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仁宗初年,宰相王曾以帝新即住,當(dāng)親近師儒之官,讀書勤學(xué),以涵養(yǎng)圣德。乃請臨御崇政殿西閣,召侍講學(xué)士孫夷、直學(xué)士馮元進講《論語》。起初,定以雙日御經(jīng)筵,后來以學(xué)問不宜間斷,雖是單日也召侍臣講讀。帝在經(jīng)筵講讀時,或偶然左右觀看別處,或容體⑩少有不端,孫夷即端拱而立,停住不講。蓋恐帝心不在書上,雖講無益也。仁宗見夷這等誠懇,那怠惰的意思,即時收斂,為之竦然改聽。
上篇-圣哲芳規(guī)-74受無逸圖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仁宗時,有龍圖閣學(xué)士孫爽侍講讀。每至前代治亂,必反復(fù)規(guī)諷。嘗取《書·無逸》篇中所載古帝王勤政恤民的事跡,畫作一圖,叫做“無逸圖”,進上仁宗,欲其知所法也。仁宗喜之,命掛在講讀閣里,日日觀覽。其后新造“邇英”、“延義”二閣成,又命館閣??辈滔澹选稛o逸》一篇寫二閣之屏上,使隨處皆得觀覽。
上篇-圣哲芳規(guī)-75不喜珠飾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記:仁宗時,宮中人好以珠為首飾,采買者多。因此京師中珍珠登時漲起價來。仁宗恐宮中相尚不已,風(fēng)俗趨于侈靡,思量要革它。一日在剜殿上游賞,諸妃嬪們都在左右。有個寵幸的張貴妃到來,頭上的頭飾都是珍珠。仁宗望見,故意把袖子遮了臉,不看她。說道,滿頭插得白紛紛的近于不詳之象,好沒些忌諱。張貴妃慚愧,慌忙退去,摘下珍珠首飾,換了別樣首飾來。仁宗方才喜悅。從此宮中人只說仁宗厭忌此物,再不敢戴它。京師里珠價登時大減。
上篇-圣哲芳規(guī)-76納諫遣女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仁宗時,王德用判定州,曾取兩個女子獻入后宮,以悅?cè)首谥?,仁宗就收留在后官,這是仁宗差處。那時諫官王素聞知,即奏此女不可收留,勸仁宗去之。仁宗笑磚王素說:“朕乃真宗之予,卿乃宰相王旦之子,卿父輔佐我父皇,君臣相得,則朕與卿有世好之舊,與別的群臣不同,只得實與卿說。這兩個女子委的是王德用進的,但朕已誤納,現(xiàn)在左右服事了,如何去得?”王素奏說:“陛下以此女在左右為不可去,不知臣之所憂,正恐此女在陛下左右蠱惑圣心,有累圣德,所以勸陛下去之耳?!比首谝宦劥搜裕熳晕蚱涫?,竦然動容,即時命宮官打發(fā)二女出宮。王素奏說:“陛下既已聽忠言,少待陛下還宮從容遣之,亦無妨,何必如此急遽。”仁宗說道:“待我還宮時,萬一此女有留戀不肯去的意思,我那時為情所牽,恐也遣他不成了,不如趁今遣之為易?!鄙贂r,宮官來奏,二女子已出內(nèi)東門去訖。仁宗方才退朝。
上篇-圣哲芳規(guī)-77天章召見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仁宗曾臨幸龍圖天章閣,召見輔弼大臣,及御史中丞以上,因此手詔,問諸臣以時政欠闕差失處,都給與紙筆,著他就坐上開寫以對,當(dāng)時諸臣皆有奏答,唯翰林學(xué)士張方平,條答汰冗兵、退剩員、慎磨勘,擇將帥四事,帝見其所言,切于治道深加驚嘆。明日早,又賜手敕,詢問他昨日詔書上所不及的事,著他一一奏來。又有侍御史何郯上言,翰林管內(nèi)外制文的諸臣,原是為備顧問而設(shè),乞詔諭他,今后但是朝政有闕失,得于見聞之真者,并許他上疏論列直言無隱,以助圣化。仁宗因何郯說的有理也欣然從之。
上篇-圣哲芳規(guī)-78夜止燒羊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仁宗一日對近臣說,朕昨夜因睡不著,腹中覺饑,想些燒的羊肉吃,近臣因問說,何不令人取進,仁宗說,恐膳房因此遂為定例,夜夜要辦下燒羊,以備取用,則傷害物命必多,豈可恣口腹之欲,不忍一夕之饑,而忍于戕害無窮之生命乎!因此遂止。又一日有獻蛤蜊二十八枚者,說一枚價值錢千文,仁宗說,這一下箸之閏,就費了二萬八千文錢,似此享用無度,我豈能堪,遂不受其獻。
上篇-圣哲芳規(guī)-79后苑觀麥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仁宗留意農(nóng)事,宮中后苑里有空地,都使人種麥,又于其地建一小殿,名叫寶岐殿,麥一莖雙穗謂之岐,此豐年之祥,最宜寶重,故以為殿名。每年麥熟時,仁宗親自臨幸后苑,坐寶岐殿看人割麥,諭隨駕的輔臣說道:“宮殿前似當(dāng)栽植花卉,以供賞玩,今朕造此殿,獨不種花卉,但年年種麥,此是何故?蓋以我深居九重,無由知稼穡之艱難,所以種麥于此。要看他耕種耘鋤,庶幾農(nóng)家之苦,時時在吾目中也。大抵四民中,惟農(nóng)為最苦,春耕夏耘,早作暮息,四體焦枯,終歲勤動,還有不得一飽食者。
上篇-圣哲芳規(guī)-80軫念流民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神宗時,行了王安石的新法,擾害百姓,民不聊生,到熙寧七年(1074年)問,天又大旱,年歲饑荒,東北一帶的百姓都流移轉(zhuǎn)徙,死亡離散,其艱難困苦之狀,實為可憐,那時有一個官是光州司法參軍,叫作鄭俠,因考滿赴京,在路上看見那流民的模樣,心甚不忍,說道:小民這等窮苦,朝遷如何知道,乃照那樣子畫一本圖形,叫做流民圖,其中有采樹葉、掘草根充饑的,有衣衫破碎,沿途討吃的,有餓死在溝渠的,有扶老攜幼流移趁食的,有戀土不去,被在官公人比較差徭拷打枷鎖的,有拆屋御房鬻兒賣女變價納官的,一一都畫將出來。至京之日,將這圖本進在御前,奏說:只因新法不善,致的百姓這等,傷了天地的和氣,所以久旱不雨。如今要天降雨,需是把新法革去不行才好。神宗將此圖反復(fù)看了幾遍,才曉得新法之害與民間之苦如此,甚是感傷懊悔,長嘆數(shù)回,袖了入宮,一夜不能睡著,到明日,傳旨著在京開封府官,查那新法為民害者共有一十八件,都罷革不行。當(dāng)時京城內(nèi)外的百姓,聽說如此,以為從此得生,人人歡呼相慶。即日天果大雨。處處田苗俱各沾濡充足。
上篇圣哲芳規(guī)-81燭送詞臣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蘇軾在神宗時,被小人排抑,一向貶謫在外,至哲宗登極,才取他做翰林學(xué)士。宋朝翰林院設(shè)在禁中,每夜有學(xué)士一員輪流直宿,以備不時顧問。有一夜遇蘇軾該直,哲宗的祖母太皇太后與哲宗同御便殿宣蘇軾入見,太皇太后問蘇軾,卿如今做什么官,蘇軾對說待罪翰林學(xué)士,謂之待罪者,說他不稱此官,惟待罪責(zé)而已,謙詞也。太皇太后又問,學(xué)士是美官,卿一向流落江湖,怎能勾到此地位。蘇軾乃歸恩于上,說道:臣幸遭遇太皇太后及皇帝陛下見知,故得到此耳。太皇太后說,非我用卿,乃先帝神宗意也,先帝每讀卿的奏疏文章,必贊美說,奇才奇才,不久先帝遂晏駕,故未及用卿耳今我用卿為此官,實承先帝之意也。蘇軾因此追感先帝知遇,不覺痛哭失聲。太皇太后與哲宗也相向而泣。那時左右內(nèi)臣,也都感傷流涕,太皇太后賜蘇軾坐,又賜他茶吃,將退時,撤御前的金蓮燭送他歸院??茨菚r人君接見臣下,問答從容,禮數(shù)款洽,藹然如家人父子一般,所以為臣的感激主恩,不覺悲泣。君臣間是何等景象,史稱宋家以忠厚立國,又言其競得尊賢敬士之報,豈不信矣。
下篇狂愚覆轍-01游畋失位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夏史上記:太康即位,荒于逸樂,不以國事為念,只好在外面打獵,巡游于河南地方,洛水之外,流連百日,不肯回還。把朝廷政事都荒廢了,百姓禾稼都踐踏了。民皆嗟怨。當(dāng)時,有一個臣,叫做后羿,極善射。因民之怨,率領(lǐng)軍馬,手持弓矢,拒之于河上,不要他歸國。其弟五人,恨他荒淫無道,壞了祖宗的基業(yè)。于是,作詩五章,稱述其祖大禹的訓(xùn)詞以怨之。謂之《五子之歌》。太康畢竟不得歸國。居于陽夏之地而死。
下篇狂愚覆轍-02脯林酒池
張居正編撰
明代
2、 夏史上記:夏桀無道,不修德政。因征伐有施氏之國,有施氏進了個美女,叫做妹喜,桀甚是寵受。她說的言語,無不聽從。造為瓊臺、象廊,極其華麗,竭盡了百姓的財力。又性嗜酒放縱,不但自家酣飲,將各樣禽獸之肉堆積如山,烹熟為脯者,懸掛如林;鑿個大池注酒,池中可以行船,積糟為堤,其高可望十里。擊鼓一通,則齊到池邊低頭就飲,如牛之飲水者三千人。桀與妹喜歡笑,以此為樂。朝政之廢可知矣。
下篇狂愚覆轍-03革囊射天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商史上記:商王武乙無道,不知敬事天地,把木雕成人形,叫做天神。與之對局而博,使人代為行籌。若是偶人輸了,就將他斫碎。恰似殺戮那天神的一般。又將皮革為囊,里面盛著生血,高懸于空中,仰而射之,叫做射天。其慢神褻天如此。在位五年,出畋獵于河渭之間,著暴雷霹死。
下篇狂愚覆轍-04妲己害政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商史上記:紂無道,恃強用兵,征伐有蘇氏之國。有蘇氏畏其威力,進獻個美女,叫做妲己。紂得了妲已,甚是寵愛她。凡是她說的就聽,造作奇巧的服飾、器物,以悅其心。使樂官師延作為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大率都是淫聲。又窮極土木之工,造鹿臺一座。以瓊瑤為室,以玉石為門。厚斂百姓的財物以為私積。那鹿臺之內(nèi),錢財充實,鉅橋之倉,粟米盈滿。又鑿個大池盛酒,懸鳥獸之肉為林,使男女裸體馳逐于其問。宮中又開設(shè)九處店市,與外人交易買賣。君臣酣飲,從夜達旦。竭民膏血,極欲窮奢。所以,一時的百姓都興嗟含怨,困苦無聊。諸侯有背叛者,妲己說:“諸侯之畔,都因罰輕誅薄,主威不立所致?!奔q聽其言,使人鑄銅為柱,柱上涂上脂油,下面燒起炭火,將銅柱加于炭火之上,使有罪的人,在柱上行走。那銅柱既熱又滑,人如何行得,就都墮在炭火中燒死。妲己看見,以為笑樂。這個叫做“炮烙之刑”。
下篇狂愚覆轍-05八駿巡游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周史上記,穆王時,有個臣叫做造父,善能御車駕馬。是時穆王得了八匹極善走的駿馬,使造父駕著,往西方去巡幸。當(dāng)時天下太平,穆王駕著那駿馬,任意遨游,不思返國,把朝廷政事都廢了,民心離叛。東方有個徐夷,因此乘空造反,僭稱為徐偃王。近徐的諸侯,多有往朝于徐者。周家的王業(yè)到此中衰。
下篇狂愚覆轍-06戲舉烽火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周史上記:幽王寵愛美女褒姒,褒姒性不好笑。王只要得她一笑,設(shè)了萬般的方法,引褒姒笑。褒姒故意只是不笑。先是,王與諸侯相約,若有賊寇兵至,就煙墩上舉起烽火為信,則列國舉兵來救援。至是,王念無可動褒姒笑者,遂無故舉烽火。諸侯望見,只說有賊兵到城下,卻不見有賊兵。褒姒見哄得眾諸侯空來這一遭,乃不覺大笑。然諸侯由此不信幽王。后犬戎調(diào)兵伐王,王復(fù)舉火召兵。諸侯見前次哄了他,這遭一個也不來。王遂被犬戎殺害 于驪山之下,連褒姒也擄去了。
下篇狂愚覆轍-07遣使求仙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秦史上記,始皇帝好神仙,說海中有三座山,都是神仙所居。始皇東巡至海上,遣方士齊人徐市等,入海訪求此三山,及仙人長生不死之藥。這神仙之說,本是荒誕,徐市因始皇好之,遂哄他說,海中實有三神山,臣等雖不曾到,常在海上望見之焉。請得齋戒,與童男童女,及百工技藝之人,入海求之,則三山可到,不死之藥可得也。始皇不知其詐,遂發(fā)童男、童女三千人,及百工技藝之事,使徐市等泛海求之。徐市得了這許多人,走在海外,尋個地方,就在那里作了王,不回來。而仙藥終不可得也。
下篇狂愚覆轍-08焚書坑儒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秦史上記,始皇帝三十四年,從丞相李斯之言,天下人但有私藏《詩》、《書》及百家言語、文字者,都著送官,盡行燒毀,旦再不許天下人讀書。有兩人成偶,口談《詩》、《書》者,就戮之于市。有援引古事,非毀當(dāng)今者,全家處死。官吏有見知不舉者,與之同罪。所存留不毀者,只是醫(yī)藥、與卜筮、種樹這幾種小書而已。時有儒士侯生、盧生,兩個人相與譏議始皇所為,不合道理,又恐得罪,因逃去躲避。始皇聞之大怒說:這儒生每造為妖言,煽惑人心,不可不誅。乃使御史訪察、案問之。諸生互相訐告,攀扯連累,凡犯誹謗之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殺于咸陽地方。
下篇狂愚覆轍-10女巫出入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西漢史上記,武帝縱容民間女巫出入宮中(女巫,如今師婆之類)。教宮人們祈禱解厄,刻木為神道形象,埋在屋里,時常禱祀以祈福。于是宮人們,有彼此妒忌怨罵者,就告訐于武帝,說他們在背地里雕刻人形,魘(y6n)鎮(zhèn)咒詛主上。武帝發(fā)怒,打死宮人甚多。武帝心中既疑,嘗夢木人數(shù)千,持杖要來打他。因此身體欠安。有奸臣江充,自知太子惡他。見帝年老,恐日后為太子所誅,因奏說:主上這疾,由巫蠱魘鎮(zhèn)所致。武帝信之,就著江充窮治巫蠱之獄,遍宮中掘地莧尋木人。江充就借此傾陷太子,說臣到太子宮中,掘得木人尤多。武帝怒,太子負屈,無以自明,不勝憤恨之心,遂擅發(fā)武庫兵仗,捕得江充誅之。武帝愈怒,說太子謀反,使人捉拿太子。太子惶怯,走出湖縣,自縊而死。
下篇狂愚覆轍-11五侯擅權(quán)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西漢史上記:成帝初即位,待太后家王氏過厚,用長舅陽平侯王鳳作大司馬、大將軍,專執(zhí)朝政,諸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人同日都封為列侯。當(dāng)時人號他做五侯。受封之日,黃霧四塞。天戒甚明如此,而成帝不語。后來王商、王根,又繼王鳳秉政。王氏一門貴盛,乘朱輪、華轂之車者,多至二十五人,都分占勢要之官。朝中仕宦,個個是他門下私人。饋送財寶者,四面而至。五侯爭以奢侈相尚。大起第宅,窮極壯麗,至用赤土為墀,門戶上刻成連瑣,而以青色舉行之。僭擬朝廷宮殿的制度。園中起土山漸臺,恰似白虎殿一般,又徑自鑿開長安城墻,引城外的灃水到他宅里為池。其侈僭如此。那時群臣及官人等,多上書說王民權(quán)威太盛恐不可制。成帝只為溺愛母家,都不聽其說。因此,王氏越發(fā)橫恣,無所忌憚。其后平帝以幼年繼立,新都侯王莽專政,權(quán)威盡歸其手,遂毒殺平帝,篡漢自立。
下篇狂愚覆轍-12市里微行
張居正編撰
明代
1、 西漢吏上記:成帝好微行。微行,是私自出外行走,不使人知其為天子也。他既是私行,所以不乘輦輅,也不要百官扈駕。只悄悄地著幾個禁衛(wèi)的期門郎,或常侍的仆役跟隨著,或時坐一小車,或混同隨從人,都一概騎馬,出入街市坊里、荒郊野外,遠至鄰京縣邑,斗雞走馬,以為戲樂。此時,侍中張放,封富平侯,得寵于上,貴幸無比。成帝乃假充作張放的家人,以震服人心,泯其形跡。
下篇狂愚覆轍-13寵昵飛燕
張居正編撰
明代
西漢史上記,成帝微行時,一日到陽阿公主家。有個歌舞的女子,身體最輕,能為掌上舞,名叫趙飛燕。成帝見了,甚是喜悅,就召入宮中,大得寵幸。飛燕有個妹子,名叫合德,姿容性格更是裱艷粹美。亦復(fù)召入。時披香殿里有個博士,姓淖名方成,最有識見。跟隨成帝之后,見了飛燕姊妹這等模樣,知是不祥之兆。因以口唾之,說道:漢家以火德王天下。此女子入宮,必亂國家,乃禍水也。滅火必矣。其后,飛燕姊妹日見寵幸。不久,俱封為婕妤。果然在成帝面前讒譖許后,說他詛咒主上。成帝信其言,遂將許后廢處昭臺宮,而立飛燕為后,卒以敗德亂政焉。
下篇狂愚覆轍-14嬖佞戮賢
張居正編撰
明代
西漢史上記,哀帝時有個侍中,叫做董賢。他容貌美麗,性體和柔,而便佞邪辟,以此得帝寵幸, 至與帝同臥起。其尊貴之勢,震動朝廷。帝詔令總管營建的將作大匠,替董賢起蓋大第宅,諸般的技能。工巧無不做到,又賜他武庫里禁兵,尚方的珍寶,及東園中葬器,皆朝廷所用,俱以賜賢,無一不備者。其時,有個賢臣鄭崇,因此諫爭,以為不可。上怒,而下崇于獄,競死獄中。
下篇狂愚覆轍-19羊車游宴
張居正編撰
明代
晉史上記:武帝自平吳之后,以為天下一統(tǒng)、四海無虞,遂嬌縱放逸,好游幸宴樂,不理政事。后宮婦女,多至萬人。欲有所幸,不能自決所往,因以羊駕車,任它行去。羊所住處,就在那里住下,宴樂寢宿。于是宮人望幸者多,都把竹葉播在門上,鹽水灑在地下,引得那羊來食之。以住帝車而宴寢焉。因武帝這等荒淫無度,不理國事。于是,皇后之父楊駿得以專權(quán)擅政,交通請托,威福權(quán)勢,傾動內(nèi)外,朝政日以壞亂。至其子惠帝又不肖。夷狄交侵,五胡亂華,而中朝之禍,自此始矣。
下篇狂愚覆轍-21金蓮布地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六朝齊史上記:齊主寶卷,荒淫奢侈,凡后宮的服飾器用,必選那極品珍貴奇異之物。寵愛一個女子潘姐,嘗以黃金打成蓮花,貼在地上,叫潘紀在上面行走。齊主觀而悅之,說道:“這個是步步生蓮花也。”自是,取用浩繁,而要愛寵幸之人,乘機以行奸網(wǎng)利。指一科十,由此百姓困窮,無所告訴,惟號泣道路而已。
下篇狂愚覆轍-22舍身佛寺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六朝梁史上記:武帝惑于佛教,尊信甚篤,親自幸同泰寺,設(shè)為大會,聚集僧欲人眾。脫去袍服,穿了僧衣,行清凈大舍施之法,修持齋素出了家,把自己的身子舍在寺里。睡的是素床,用的是瓦器,坐的是小車,使喚的只是幾個家人,屏去了天子的奉養(yǎng),件件用度與那出家的一樣。.又親升講堂法座,為僧俗大眾講《涅槃經(jīng)》。佛家說,人死去精神常存,但示寂滅而已,叫做涅粱,故有《涅槃經(jīng)》。武帝信之,故親講與眾人聽。文武群巨,見武帝迷惑,舍身在寺里,無可奈何。乃共出錢十萬,獻在佛前,贖出武帝來,上表請帝還宮聽政。武帝初時不肯,懇請三次,然后許之。
下篇狂愚覆轍-23縱酒妄殺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六朝齊史上記:齊主高洋,好酒而荒淫鐵樂,肆行狂暴。嘗作下烹人的大鍋,解人的長鋸,與鐵銼碓臼等物,擺列庭中,以為刑具。每醉便手自殺人,以為戲樂,那時宰相楊愔,不忍無罪之人被殺,乃簡那該死的囚犯,置列庭帳之內(nèi),叫做供御囚。待齊主醉后要殺人之時,就以此囚應(yīng)命。
下篇狂愚覆轍-24華林縱逸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六朝齊史上記:齊后主緯,好自彈尾琶唱曲,所唱的曲子音調(diào)哀慘,聞?wù)弑瘋?,反名“無愁之曲”。說他作天子,長享快樂.,更無憂愁也。民間相傳其事,遂號他為”“無愁天子“。嘗于華林園內(nèi)立“貧兒村”,自家穿著衣服,妝作乞人的模樣,行乞飲食以為戲樂。
下篇狂愚覆轍-25玉樹新聲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六朝陳史上記陳后主叔寶在位,荒淫無度。起三座高閻,一名臨春,一名結(jié)綺,一名望仙。各高數(shù)十丈,閩數(shù)十闖,其窗牖欄桿,都是沉檀好木做成的。又飾以金玉,嵌上珠翠,閣里所擺設(shè)的衣服、玩器,都是珍奇美麗之物,近代所未曾見者,其宮室服用奢侈如此。后主又好為詞曲,選宮人能文的,叫做女學(xué)士。群臣能文的,如江總、孔范等,都縱容他出入禁中;陪侍游宴,叫做狎客。后主每飲宴,即命諸妃嬪及女學(xué)士與狎客每同作詩,一贈一答,以為娛樂,無復(fù)顧忌。諸詩之中,揀詞語極艷麗的,被諸管弦新作一樣腔調(diào)。選宮女千余人都唱此曲,與樂聲相和,其曲有《玉樹后庭花》及《臨春樂》等名目。曲中的說話,大略都是夸美諸妃嬪的容色而已。君臣酣飲狂歌,自晚上到天明。每日是如此,以為常事。其聲色游宴之娛又如此。
下篇狂愚覆轍-26剪彩為花
張居正編撰
明代
隋史上記:煬帝溺于選游,用度奢侈。于宮中營筑別苑一所,叫做西苑,周圍有二百里寬,中為海子。周圍亦十余里,海中起方丈、蓬萊、瀛洲等山,以像東海中三神山,各高百余尺。山上都有臺、觀、宮殿,羅列于上。海子北邊,開一道河渠縈紆回繞,引水注于海子內(nèi)。沿渠蓋院落一十六所,院門都傍臨著河渠。每一座院里面,都有宮人美女,而以四品夫人掌管。窮極華麗,以恣游玩。遇秋冬時節(jié),見宮樹凋落,則剪五彩絹帛為花、為葉,綴于枝條之間。于池沼中,亦剪彩為荷、為芰、為菱、為芡,貼在水面,與眷夏間的景物一般。久之,若顏色改變,又換上新的。其侈靡如此。那十六院中的宮女,彼此各以繒饌精麗相爭相勝,以此希恩取寵。煬帝游觀無厭,惟目不足,好乘月夜,隨從、宮女?dāng)?shù)千騎遨游苑中。命詞人編成清夜游的歌曲,使宮女于馬上唱之。未幾,又游幸江都,留連不返,遂以失國。
下篇狂愚覆轍-27游幸江都
張居正編撰
明代
隋史上記:煬帝從水路巡幸揚州江都地方,所乘的龍舟極其高大。一舟四層:上層有正殿、內(nèi)殿、朝堂,中兩層有一百二十間房,這三層都用金玉裝飾。第四層是內(nèi)侍所居?;屎蟪说慕凶鱿梵ぶ?,制度略小些,也一樣華麗。別有九只船叫做浮景,一船三層。這九只船都是水殿,以像離宮另館。其余船數(shù)千只,是后宮、諸王、公主、百官以下乘的。共用扯船的夫八萬余人,皆以錦彩為衣。還有護衛(wèi)軍士坐的船,又數(shù)千只。這許多船在江中,頭尾相接,二百余里遠。又有馬軍擺列著在兩岸上,夾舟而行。所過州縣,五百里內(nèi),都要供獻飲食。多者,就有百車;窮極水陸珍奇品味。后宮厭飫,用不盡的,無處安頓,多棄埋之。
下篇狂愚覆轍-28斜封除官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唐史上記,中宗在位,沉溺酒色,不恤國事把朝廷政務(wù)都只委托于皇后韋氏,因此政出多門,朝綱壞亂。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長寧公主,與其妹郝國夫人,及宮人上官婕妤、尚容柴氏、女巫第五英兒,這幾個女寵都在內(nèi)用事,將國家的官爵擅自出賣。不拘什么出身,就是那屠戶、賣酒及一應(yīng)下賤的人,但納得三十萬銅錢,里面就降一道敕書,除授他官,斜封著付中書省發(fā)行。也不用文憑,也不由吏部。以此當(dāng)時把這用賄買官的人,都叫做斜封官。官爵至此,冒濫極矣。又上官婕妤等數(shù)人,外面都置買下私宅,有時出到私家來,有時進入宮里去,出入任意,沒人敢禁止她。一時朝士,都出其門,交通賄賂,以求援引進達。風(fēng)俗至此敗壞極矣。
下篇狂愚覆轍-29觀燈市里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唐史上記,中宗末年,委政宮闈,任情為樂。嘗于正月元宵夜,與韋皇后私出宮禁,觀燈于街市里之間。
下篇狂愚覆轍-30寵幸番將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唐史上記,玄宗寵一個胡人,叫做安祿山,用他做范陽節(jié)度使,使掌著一鎮(zhèn)的兵馬。又加他以御史大夫之職。那安祿山身體肥大,腹垂過膝。看他外面的模樣,恰似個癡蠢直遂的人,而其心卻奸狡慧黠。玄宗嘗拍著他的肚子問說:“胡兒,你肚里有些什么?這等樣大?”安祿山對說:“臣腹中更無他物,止有一點報國的赤心耳?!毙诼犝f,甚喜,又容他出入宮禁。一日玄宗與楊貴妃同坐,祿山拜見,先拜楊貴妃,后拜玄宗。這是祿山知道玄宗寵幸楊貴妃,故意趨奉,以悅其心。及至玄宗問他:“何故如此?”他卻對說:“我虜人的風(fēng)俗,先母后父,固如此耳?!毙诓恢湓p,越發(fā)喜他。又一日在勤政樓上筵宴群臣,百官都兩邊侍坐。玄宗令于御座東間,張一副金雞彩障,設(shè)一個座榻,命安祿山特坐于群臣之上,還令卷起簾子,使人看見,以彰其榮寵。一副金雞彩障,設(shè)一個座榻,命安祿山特坐于群臣之上,還令卷起簾子,使人看見,以彰其榮寵。
下篇狂愚覆轍-32便殿擊球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唐史上紀,敬宗初即帝位,那時他先帝梓宮還在殯,通不知哀思,只好游戲。沒些樽節(jié),常幸各內(nèi)殿,與宦官劉克明等打球,又命樂工奏樂、鼓吹、喧鬧,全無居喪之禮。賞賜那左右近侍及樂工,泛濫不可盡記。又把錢去雇募有力的人,跟隨左右,日夜不離。好自家去捕捉狐貍,以為戲樂。每月視朝還沒有三次。大臣不得進見。政事都荒廢了。其后競遭弒逆之禍。
下篇狂愚覆轍-33寵幸伶人
張居正編撰
明代
五代史記,后唐莊宗自小時,就精通音律,因此教坊樂工多得寵幸,常隨侍左右。那時宮中劉夫人有寵,莊宗有時自家壘抹粉墨扮樂工的模樣,與眾樂工共戲于庭前,以悅劉夫人,使她歡笑,其無恥如此。諸樂工每倚恃莊宗寵愛,通不知上下之分,只叫莊宗做“李天下”。因而出入宮禁,侮弄縉紳士大夫,無些忌憚。又讒譖諸有功大將。莊宗聽信其言,漸漸疏忌諸將,所以群臣憤嫉于內(nèi),諸將怨懼于外,共奉李嗣源以叛。莊宗中流矢而殂。侍臣取廊下陳設(shè)的樂器,堆在莊宗尸上,舉火焚之。莊宗平生好音樂、寵優(yōu)伶,及其死也,與樂器俱焚,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者也。
下篇狂愚覆轍-34上清道會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徽宗崇尚道教,曾替道士林靈素蓋一座宮,叫做上清寶篆宮。徽宗每臨幸其地,便設(shè)大齋醮,但來的,既與齋飯,又與襯,施錢三百,叫做千道會。且令士民都入宮,聽林靈素講道經(jīng)?;兆谠O(shè)御幄于其旁,著靈素在正面坐著高座,使人于下再拜請問。靈素所講的,卻只尋常,無奇異處。時或雜以詼諧褻狎的言語,上下哄然大笑。無復(fù)君臣嚴肅之禮。又令官民人等,都到這寶篆宮里傳授他神霄秘篆,蓋假神其術(shù),言受此篆,可獲再生富貴也。道篆院官因上表章,冊號徽宗作教主道君皇帝。
下篇狂愚覆轍-35應(yīng)奉花石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徽宗性喜花石。蘇州有人叫做朱沖,聞知朝廷要花石,就密求浙江地方奇異的花石進獻?;兆谙菜?,因此年年加添,所貢漸盛?;?、汴二河中,都是載運花石的船只,絡(luò)繹不絕、首尾相接,叫作“花石綱”。又置個應(yīng)奉局在蘇州,命朱沖的兒子朱動總領(lǐng)其事。朱面既奉朝命,專以購求花石為事。巖穴藪澤之中,通去搜索一遍,雖幽深隱僻去處,也無不到。凡士庶人家里,有一塊石,有一棵樹,稍稍可玩的,朱面9就領(lǐng)健卒數(shù)十人,直入其家,用黃杷子遮蓋了,就指說此是朝廷御用之物,著他看守。及發(fā)行時,必撒開房屋,抉破墻壁以出。如山上有奇石,就令人鑿山以取之,用車搬運。催督工程,極其慘刻。雖生于江湖不測之淵,他也千方百計以取之,務(wù)要得了才止。百姓們?yōu)檫@差使重累,多破蕩家產(chǎn),又有鬻賣子女以供其費者。
下篇狂愚覆轍-36任用六賊
張居正編撰
明代
宋史上記,徽宗時,承祖宗累世太平,倉庫錢糧充盈滿溢。那時奸臣蔡京為相,只要保位固寵,乃倡為豐亨豫大之說,勸徽宗趁此太平,歡娛作樂。一日徽宗大宴群臣,將所用的玉盞玉卮示輔臣說:“此器似太華美?!辈叹┳嗾f:“陛下貴為天子,當(dāng)享天下的供奉,區(qū)區(qū)玉器,何足計較?!被兆谟终f:“先帝嘗造一座小臺,言官諫者甚眾?!辈叹┯肿嗾f:“凡事只管自己該做的,便是人言何足畏乎?”徽宗因此志意日侈,不聽人言。蔡京又另外設(shè)法搜求羨余錢糧,以助供應(yīng);廣造宮室,以備徽宗游觀,起延福宮,鑿景龍江,筑艮岳假山,皆窮極壯麗,所費以億萬計。天下百姓,困苦無聊,紛紛思亂,而徽宗不知,恣意游樂,寵任蔡京之心愈固,于是京之威權(quán)震于海內(nèi)矣。那時,又有梁師成、李彥,因聚斂貨財?shù)脤?;朱勔,因訪求花石得寵;王黼、童貫,因與金人夾攻遼人,開拓邊境得寵;這些不好的事,都是蔡京引誘開端。所以,天下叫這六個人做“六賊”,而蔡京實六賊之首。因此,海內(nèi)窮苦,百姓離心,到靖康年問,金人入寇,京師不守,徽宗父子舉家被虜北去。實寵任六賊之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