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元氣與陰陽平衡 -----從一名中醫(yī)的言論談起

黃大律師在群里發(fā)了一頁書的圖片,是著名已故老中醫(yī)李醫(yī)生的和田某的對話。(見附圖)再談陽氣與疾病

田某談到,一般人認為陰陽要平衡。

李醫(yī)生:這個觀念不完全對,為什么呢?從內經開始,易經開始就特別強調,人的陽氣,乃是生命的根基。這個東西,是包括你人體的所有器官你所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yǎng)成分,這些東西是屬陰的。那個氣是居于統(tǒng)帥地位的,是一個主導。所以陰的東西,都是在的統(tǒng)率下,絕對不是半斤八兩,平起平坐,陰陽平和這個陰陽平和是指這個氣主導下的陰陽平和。
 
康老師看了以后,給了這么一句:陽沒有錯,元陽為生命之本。但認為陽是陽氣,陰是其別的東西,從根本概念上就錯了。
 
下面我就按老師的解答來整理一下。
 
一、何為元氣

元氣是娘胎里就帶來的,叫元陽之氣,也叫陽氣。它的本性,就是運動的、發(fā)散的,所以被稱為生命的源動力,或生命的活力。它要推動生命的運行。元陽之氣最充足的時候,是剛從娘胎里出來的嬰兒。所以練功有一句話:復歸于嬰兒。

二、元陽之氣的性質

元陽是本體,陰陽是這個元氣運行的兩種狀態(tài)和性質,或者說叫一體兩面?!耙魂帪橐魂栔?。”翕:xi,聚攏收縮之意。說的是陽氣往回聚攏收縮,這種現(xiàn)象的性質為陰性,也即,陰是把陽收攏,使元陽之氣凝聚的狀態(tài)。陽氣往外發(fā)散,叫陽性。這個元陽之氣的本體就具備這兩種特性,一陰一陽。陽要散,陰要收。陽的發(fā)散大了,就會使陽氣耗散不歸;陰的狀態(tài)大了,就會使陽氣凝而不通。所以,要保持陰陽平衡。
 
陰陽是元陽這個生命本體運行的兩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兩種性質。而不是兩樣東西,是一體兩面。
三、為何陰陽會失衡  

人生下來,從娘胎里帶來的元陽之氣是有定數(shù)的,元陽之氣本身的性質就是一邊在發(fā)散,一邊在收斂,為的是保持平衡,不能耗散的大了、快了、多了。因為若老是這樣耗散陽氣,耗散完了,人的生命也就終結了。也不能不發(fā)散,只是收聚。陰的狀態(tài)大了,就會使陽氣凝而不通,就沒了活力了。人從一生下來就一直在耗散陽氣,雖然它本身具有收斂的性質,但往往是散大于收。后天的各種思維、行為、方方面面,都是在不斷的耗散陽氣,人人基本上都處于一種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在外面的往往是陽遠遠大于陰。太極里叫一陰九陽,或二陰八陽。這種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就是因為不知要收斂固密,培元固本,所以百疾俱生。因此,養(yǎng)生在凝神,凝神則氣聚,氣聚則形全
 
所以,中醫(yī)治病就是在調整陰陽平衡。而練太極拳,也就是在尋求身體內這個陽氣運行中的陰陽兩種性質的平衡狀態(tài),讓陽氣發(fā)散,又不讓它發(fā)大了,既讓它固密(即收斂),還又得讓它運行。
 
人們現(xiàn)在擔心的不是陽氣不發(fā),,而是與生俱來一直在發(fā)散、耗散。而固密收斂的性質,沒有去管理它,沒有去養(yǎng)它。因此,這兩個性質已經產生了不平衡。所以要去練陰,要保持住這個收斂的性質,這叫培元固本。
四、什么叫扶陽,如何培元固本

一年四季任何時候都不要傷害元氣,要去養(yǎng)陽。也即要養(yǎng)護我們這個元陽的本體。那么怎么養(yǎng)陽?如何培元固本,培養(yǎng)元陽之氣呢?那就是不要讓這個本體過于發(fā)散,要練它的收斂之性。若能讓收斂和發(fā)散都達到5:5的狀態(tài),那是最好的。即發(fā)多少還能收回來多少,也即拳論上所講:五陰并五陽。而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一般人都達不到。有生以來對陽氣的耗散,陰陽已經大大失衡。

 
從中醫(yī)的角度,不管何種疾病,他是先要調理你的陰陽平衡。
 
而從太極拳的角度,主要是要練出收斂之性。這就不得不提太極勁兒。
 
五、太極勁的陰與陽  

太極勁是練太極拳的人都在追求的一種能力,一種身體狀態(tài)。方法是練松,然后松到極限,身體內里會出來一種內力,叫太極勁。這個內力,如水中之力,它的本性是一種陽性之力,就在水中含著,含而不露,這是它的本性。它只在水中才顯現(xiàn),一出水面,絕不再顯現(xiàn)。如一艘大船放在水面上,水中的力量能把大船托起。又如水中放一空心球,空心球就浮在水面上,向水下按壓,水的浮力是很大的,很不容易壓下去。但球一但拿出水面,水中的力絕不再顯現(xiàn)。

太極勁兒就如這種水中之力,本性就是一種陽性之力。所以也可以說太極勁是一種掤性勁兒。

也有人把太極勁兒比喻為彈簧之力,或橡皮筋之力。請注意這是一種比喻。說它像彈簧之力,這是它給人的感覺,是你壓彈簧上來的反彈之力。但這里插一句,千萬不要認為太極勁兒就是彈簧力,從而去刻意的要把身體練成彈簧一般。因為彈簧或皮筋都是實體,實體中是出不來虛力的。

記住,太極力是虛體中才能出來的。雜技演員的身體的柔韌性再好也出不來太極勁兒,那都是筋骨之力,是實體出來的。太極勁本身是陽性,陽性勁本身就是要發(fā)散的。但是這個元陽本體一運行起來就有陰陽變化。陰陽變化的過程是漸變的,不是非陰即陽的單陰單陽過程。

我們一要先認識它, 二要讓它流行,三要能用意識控制它。也即我們在陽氣外散發(fā)放的過程中,要有意的練收斂之性質,要把它收到身體里,藏而養(yǎng)之,越養(yǎng)越大,而不是一味地任由其發(fā)散。

康老師用一個剎車來比喻。在開車前行的過程中(這是陽性),一定要有剎車(陰性),如果沒了剎車、沒了控制,后果可想而知。

康老師的身體里養(yǎng)出來的太極勁越來越大。他這個本體,就具有太極勁兒的陰陽兩個性質,一動起來分陰分陽。讓它走陰,對方什么都摸不著,這叫陰;讓它走陽,對方會忽然感到一個東西出來了,這叫顯。一變陰陽,太極拳的效果就出來了。陰的時候讓對方感到空,什么都摸不著;陽的時候瞬間發(fā)人。但這個本體就是元陽一氣,兩種性質在相互交替。也即拳論上所說:一即二,二即一,即二即一,陰陽混一。是一體的兩面。

后  記  

人從一出生以來,就在天天耗散元陽之氣。雖然它本身具有收斂之性,但耗散遠遠大于收斂。固密的能力已經很差了。所以人們養(yǎng)生就是在練收斂之性,要讓它這個耗散的狀態(tài)慢慢地收回來,這就是培元固本。讓它固密的性質越來越強,要把一陰九陽的現(xiàn)狀慢慢的收回而變得平衡。五陰并五陽是理想狀態(tài),但這個很難。一動起來,陰陽就不平衡。所以老是要盡量去保持平衡。

再用康老師身上的太極勁兒的表現(xiàn)來說明一下。

康老師往那兒松松的一站,手伸出來,一個太極狀態(tài),沒出也沒收,這是一種中和之態(tài),你上去推、推不動,似乎勁兒很大,好像是輪胎(注意,不是石頭)。你猛地一撒手,他仍然是紋絲不動。他若想吸你,可以讓你感覺不到力,也可以讓你感到很大的抽力。這是他說了算。他若要發(fā)你,你瞬間出去。你向后退了好幾米,但他絕不會跟著你也跑了。這就好像拉弓射箭,把弓弦向后拉,這是收在蓄勁。這個抽的過程可以讓你感覺到力,也可以讓你感覺不到力,只是一個空。發(fā)的時候是把拉回來的、蓄的勁兒一放就出去了,弓弦到了原來的水平位置就絕不再外出了。

也好比那個零點坐標系,勁在零點位置。向回收是負勁;向外發(fā),回到零點就停了。至于劍被發(fā)放出去多遠,那是勁兒的效果。

從老中醫(yī)對陰陽的解釋,認為人的陽氣是一個東西,陰又是一個東西,這本身已經錯了。老中醫(yī)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但經驗不可能永遠毫無差異的傳承。重要的是,對陰陽五行生克的基本原理要搞清楚。而這個根,在易經中。只有先徹底搞明白了易經,才有可能去黃帝內經中恰如其分地運用。若從黃帝內經入手,不清楚陰陽五行學上的基本概念,沒有從根本上正確認識,中醫(yī)只會越來越沒落。

太極拳也是一個道理。對太極拳的陰陽的性質、概念、練法不清楚,喜愛、追求、練習一輩子,也仍然進不了太極之門。

 

身心是一體的

懂文化、理法,修得其心;

用太極之道修得其身

修心、修身,改變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重新煥發(fā)生機勃勃的生命狀態(tài),讓身心充滿喜悅和靈動!


綠氧谷:

      以免費傳播真正的太極知識、太極文化為載體, 讓更多的人關愛生命,傳承文化,享品質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原來陽氣是這樣養(yǎng)的
性命圭旨白話解
【校長講堂】唐農:生命以火立極才是《內經》本來面目
基于扶陽思想郁病的次第治療*
太極(陰陽)法論命的核心要訣 和十干與陰陽、五行的關系!
內氣及其行狀態(tài)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