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教生死相許。
這是禽中之冠大雁的回答。
1205年秋天,年僅16歲的元好問赴太原應(yīng)試。在汾水之濱偶遇一位捕雁者說:
早晨獵殺了一只大雁,不成想其已經(jīng)脫網(wǎng)的伴侶悲鳴著不肯離去,最后竟撞地而亡。
感念于大雁的不離不棄,元好問將二者買下,合葬于水邊,名之“雁丘”,并填詞紀(jì)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yīng)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金· 元好問· 《摸魚兒· 雁丘詞》
清雍正 蘆雁紋海棠形銅盤
有情如雁,向來都是從一而終。即使一方提前離去,落單的一只再也不會尋找新的伴侶,孤雁終生。
因了這份過人的情義,古人會以大雁為定情信物。
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雁贄。——《儀禮· 士昏禮》
也就是說,三書六禮中的五禮都會用到大雁。
元代 青白玉雕蘆雁紋佩
觀復(fù)博物館藏
大雁不只情深,還守信。身為南北遷徙的候鳥,大雁會隨時節(jié)變換而遷動,從不爽期。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 李清照· 《一剪梅》
鴻雁傳書:傳的不只是來信,是你對我的牽掛;遞的不單是手書,更是我對你的惦念。
清乾隆 松石地粉彩雙喜圖直頸瓶
觀復(fù)博物館藏
兩兩戲沙汀,長疑畫不成。
錦機爭織樣,堪憐伐淺清。
鳧鷗皆爾類,惟羨獨含情。
——唐· 杜牧· 《鴛鴦》
相守相伴的,還有鴛鴦。
“鴛鴦雄雌不相離,人獲其一,則一相思而死,故謂之匹鳥?!薄豆沤褡ⅰ?/span>
問世間情為何物?
鴛鴦?wù)f,我愿用一生的陪伴來回答。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