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年代#,#宋元瓷器#。
官鈞窯所用窯爐爐體平面有近圓形、馬蹄型、長方形等幾種,鈞官窯1號雙火膛窯爐,又被稱為雙汝狀火膛長方形窯,是官鈞窯典型的窯爐,截至2010年底沒有發(fā)現(xiàn)相同結構的窯爐。
所用原料一般就地取土,這些原料從礦坑取回,認真挑選,出去雜質(zhì),放置在露天料場,通過日曬、雨林、上凍、開化、再日曬、雨林、上凍、開化,反反復復,土料變得酥松,自然酥開成散土狀,配制泥料時,根據(jù)原料情況采取不同方法進行粉碎,石料用石碾,土料用泥耙。粉碎后的泥料要入池陳腐,陳腐好的泥經(jīng)過人工殺泥變得水分均勻,軟硬一直,才可以使用。
成型坯件經(jīng)過素燒再上釉,釉料加工用溝碾粉碎,濕法配釉,釉料配置非常嚴格,氧化銅作為著色劑已經(jīng)加入釉料。施釉厚薄恰到好處,盤洗圈足內(nèi)外均施釉,不施釉的足上多涂褐色護胎釉。釉燒過程中,以還原火在1250~1270度之間燒成。
鈞官窯的成型工藝十分嚴謹,除手拉坯、印坯等方法外,還采用了泥板成型制作出方形器物和六角形器物。官鈞釉加工時間長,細度高,在施釉時釉層均勻,但易產(chǎn)生前期龜裂而燒成時候形成“蚯蚓走泥紋”。
傳世宋鈞陳設器的釉有玫瑰紫、海棠紅、天藍、月白等釉色,釉的基本色調(diào)在同期民窯器物中都有,但又有不同。民窯器物是在天藍、月白釉上飾以紅色斑塊,兩種釉色調(diào)對比鮮明;而陳設瓷釉的配方與民窯不同,銅紅與其他金屬氧化物在高溫燒成中自然熔融,紅中有藍、藍中有紅,千變?nèi)f化。
官鈞窯瓷具有較高的藝術韻味,它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藝術美、造型美、釉色美融為一體。
上傳大有名堂貼的故宮藏瓷--鈞窯之部的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