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家娃多大添加輔食的,在我們大眾的認知里,4~6個月給娃添加輔食,是正常的。
的確如此,美國兒科學會和中國營養(yǎng)學會都建議此階段增加喂養(yǎng)方式。
但具體的輔食添加,還要看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按照科學的方式來進行的。
寶寶的第一口食物,通常是含高"鐵"的米粉,這樣可以防止新生兒缺鐵性貧血。
之后再逐步引入蔬菜汁、菜泥、果泥、肉泥等好消化且味道好一些的食物,方便寶寶接受。
大寶六個月還在鄉(xiāng)下姥姥家,第一口輔食我媽媽準備給他吃蛋黃,讓我攔住了。
蛋黃不適合給寶寶做輔食的第一選擇,它不好消化而且致敏源多,建議先吃過米粉、果蔬等食物后再逐漸添加。
為啥要給寶寶添加輔食?
說起來添加輔食這回事,一般的老人會反對。她們認為:"又不是沒有奶,為啥要加別的?"面對這種質疑,我們正面回應:
a. 及時添加輔食,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b. 能促進胃腸道功能發(fā)育;
c. 補充除了乳類食物以外的營養(yǎng);
d. 促進生長發(fā)育所需;
e. 為幼兒之后的飲食打下基礎。
對于輔食添加,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規(guī)定指出:純母乳的寶寶,6個月開始可以逐步添加輔食;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則從4個月開始就可以添加輔食了。
上面這張表格,明確說明了嬰幼兒神經(jīng)發(fā)育的表現(xiàn),以及不同的月齡,寶寶可以吃的食物類型。如果家長平時添加輔食比較困惑,可以通過這個表格,給娃科學喂養(yǎng)的。
嬰幼兒輔食添加原則
給娃添加輔食,要遵循哪些原則?雖然表格中列舉的很清楚,但有些媽媽可能還是看不懂,我們可以拆解開進行講解。
★、月齡相匹配:給娃添加輔食,要跟他的月齡匹配,適合的時候添加即可。太早寶寶消化不了,太晚則咀嚼、消化能力得不到鍛煉和發(fā)展,還可能會造成寶寶營養(yǎng)不良。因此建議在4~6個月添加。
★、由少到多:給寶寶添加輔食,量是逐漸增加的,根據(jù)寶寶的接受程度,有沒有過敏反應等。比如加雞蛋,是要先添加四分之一的蛋黃,逐步增加。
★、由稀到稠:這里說的是寶寶吃食物的形態(tài)。從最初的比較稀的粥類、米糊類,逐漸到較為粘稠的食物。
剛開始寶寶的腸道和消化能力弱,逐漸過渡才能是最適合的,從流質食物到糊狀到半固態(tài)再到固態(tài)食物。
★、一種到多:給寶寶添加輔食,是需要一樣一樣增加的,從一種食物到多樣,逐漸增加,這樣寶寶出現(xiàn)不適應,也可以快速知道是哪種食物引起的。
輔食種類添加:淀粉(谷物)-蔬菜-水果-肉類。
在添加輔食的問題上,家長應該遵循一個原則"12個月內不加佐料,無鹽少糖"。寶寶的味覺還未發(fā)育完全,能不加佐料就不要加,而且糖、鹽都盡量不加或稍加,這樣可以保證寶寶品嘗到食物最原始的味道。
不同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有區(qū)別
就像上文中世衛(wèi)組織所說,每個月寶寶的輔食添加是有不同的,家長要明白,為何給娃添加這些食物。
4-6個月(初試食物的味道)
在添加輔食的階段,是為了讓寶寶嘗試一下食物的味道,只是少量給寶寶添加,讓他適應下這種全新的喂養(yǎng)方式,從奶瓶到湯勺,最初建議以流質、軟的食物為主。
7-9個月(練習咀嚼和吞咽)
寶寶已經(jīng)開始長牙了呢!在給寶寶家輔食的時候,可以逐漸增加量和食物的硬度,從糊狀過渡到碎菜、肉末等。
大寶8個月的時候,我常常會做疙瘩湯給他喝,小時候最愛喝疙瘩湯,而細軟的小疙瘩,可以鍛煉到寶寶的咀嚼能力,但不要太大哦!
10-12個月(養(yǎng)成規(guī)律進食習慣)
該階段的寶寶,吃輔食的量逐漸增加,奶類喝的(吃的)少了很多,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吃了。有些寶寶甚至可以一頓飯跟隨家人吃(坐10幾分鐘)。他已經(jīng)開始建立自己的進餐習慣,所以,每天記得要按時給他吃飯哦!
如果寶寶已經(jīng)從母乳改為奶粉喂養(yǎng),也建議平時增加水果、蔬菜、肉類的輔食供應,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2個月+(進入幼兒飲食階段)
在寶寶2歲之前,都建議單獨給他做飯。寶寶的食物比較清淡、細軟且不油膩。
如果家人為了方便,直接讓寶寶吃家庭餐,請一定保證家里的食物都是口感清淡且好消化。
每周更新食譜,盡量讓寶寶的飲食多樣化,符合其生長需求,而不單一。
枕邊育兒寄語:
給寶寶添加輔食,不論是哪種方式,我們都不能完全照搬。只能根據(jù)自家娃的具體發(fā)育情況,逐漸的進行,才是最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