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臺歷,第五頁】
先做一個聲明,也是糾正甲骨文臺歷上的一個錯誤。
甲骨文臺歷第五字,祖,
沒有甲骨文寫法,或者甲骨文寫法不從示。
所以,六書也就不是形聲。
之所以有這個錯誤,是因為篩選資料不嚴格。
因為目前《甲骨文字典》,《字源》《古文字類編》中的寫法都不從示。
在沒有找到相應的甲骨文之前,
從示的寫法都是錯誤的。
【甲骨文臺歷,第六頁,祖】
當然,有人也說,確實見過甲骨文的這個寫法啊。
如果看到了,其實那是祖辛的合文,
再說一遍:祖的甲骨文和金文寫法都不從示。
【祖,篆書寫法】
好我們現在來說下祖的字形。
祖的甲骨文寫法不從示,就是且的寫法。
那么且的甲骨文寫法該如何理解呢?
按《甲骨文字典》中的解釋,
且就是砧板(說文里叫薦),
古文里叫做俎,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記得吧。
還有其他從且的字,發(fā)音同祖,
比如:組,租,阻,詛,柤,珇,爼等等。
看來,且的發(fā)音,以前同祖。
而且,且的另一發(fā)音,ju,和祖同韻。
再一次證明,且和祖在上古時期,讀音有可能相通。
【《甲骨文字典》,祖的解釋】
我們還是回頭來看《甲骨文字典》的解釋。
俎是切肉用的砧板,
而且從且的甲骨文寫法看,
就像是砧板的剖面圖,側視圖。
大家都知道,
在祭祀的過程中,要獻上犧牲
犧牲就是豬牛羊三牲
祭祀的時候要把這三牲放到案板上
再放到祭臺上,
【全球華人共祖,皇帝】
祭祀的對象與自然神不同,
這里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祭祀,
祭祀的對象是自己的祖先
或者叫做祭祖。
所以,在一些金文中,就用俎代替祖。
在甲骨文刻辭中,用到且的地方
也大都跟祭祀殷商的先公先王有關。
比如,祖丁,祖辛,祖乙等等,
其實,這個只是對字形的一種解釋。
【甲骨文臺歷,祖的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也比較流行,
就是且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
當然,這個提法不只一個兩個人的,
贊同且是生殖崇拜相關的有:
馬敘倫,郭沫若,還有《字源》中的解釋。
李學勤也解釋說,在甲骨文刻辭中
出現祖的地方,祭祀對象都是男性祖先,
與男性生殖崇拜也是相符的。
郭沫若解釋說,在甲骨文刻辭中
出現的簡寫的寫法,祖妣,分別不從示,不從女。
都是生殖器的象形。
分別代表男性祖先和女性祖先。
【《說文解字注》,祖】
不管是刀俎之俎還是男根象形
且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代表祖先
而且是男性祖先。
所以,在后來的《說文解字》中,對祖的解釋:
祖,始廟也。
始,就是初始,開始,原始的意思。
廟,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說文解字》中,解釋廟的發(fā)音時,解釋說祖先之相貌。
【甲骨文臺歷,祖的引用出處】
甲骨文臺歷中的引用和出處,
含義比較集中,都是祖先或者祭祖的意思。
比如說,左祖右社。
這是《考工記》里的敘述。
大家都知道,考工記是上古時期跟建筑相關的一部著作。
歷朝歷代的建筑中,講究的都從考工記中尋找出處。
那么這個左祖右社在哪里有應用呢?
【北京,太廟】
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北京紫禁城的太廟和社稷壇。
太廟,就是祭祀皇帝的先祖的地方。
社稷壇,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社稷壇,現在是中山公園,
里面最著名的就是五色土,
太廟,現在是勞動人民文化宮,
另外,漢字中的寺廟,
最開始的時候跟佛教沒一點關系,
不管是寺還是廟。
什么是寺?就是有廣大庭院的建筑,
【清朝,大理寺】
而且歷史上叫做寺的衙門都跟法律相關。
廟,剛才我們說了,是祭祖的地方。
在古代中國
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
都會祭祖。
皇帝祭祖的地方叫太廟,
老百姓祭祖的地方叫祠堂。
再補充一句,跟寺相關的。
寺:按說文解釋,廷也,
就是比較有規(guī)格的朝廷建筑。
而且跟法度相關。比如鴻臚寺,大理寺,
因為白馬馱經停止在鴻臚寺,
后來佛教的地方就叫做寺了。
下期預報: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