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top3外語類高校本科四年,英語學習歷程】
Part 1
臨近畢業(yè),回顧本科四年,努力過,也頹廢過。
高中時,我是理科生,花在英語上的時間很少。
高考成績出來后,能選擇的好院校和專業(yè)比較有限,加上我自認為英語也不算差,因此就填報了某外語院校的英語專業(yè)。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選英語專業(yè)只是因為沒得選,或是來自父母要求;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到了大學后,才發(fā)現自己不適合這個專業(yè)。
自認為英語還可以的我來到省會上學后,卻發(fā)現自己的英語真的是差得不行,許多大城市孩子的口語好得不行。
更令我沮喪的是,學校是全英授課。
尤其是男生,在美女如云的外語院校里,不敢開口說英語,靦腆得都不知道誰才是女生。
習慣了侃侃而談的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內心又急于想擺脫困境,就強迫自己早早起床去圖書館。
可是焦慮之下又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才能學好英語。去圖書館仿佛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儀式而已。
Part 2
由于一直都喜歡看書,就打算從看英文書開始。
我一開始看《小王子》、《安徒生童話》、《老人與?!?,然后開始看《哈利波特》。到最后,我《哈利波特》全套看完了,專四也獲得了優(yōu)秀。
可是到了大三,卻絕望地發(fā)現,我好像跟大一的時候一樣,還是聽不懂新聞聽力,聽不懂外教的課。
我以為是自己天資平庸,所以進步緩慢,就繼續(xù)看書,摘抄單詞。
隨著詞匯量增長,加上一直以來上課都有課堂展示的需要,我的口語好像在進步,做的課堂展示老師都給予了不錯的評價。
一切似乎都好了起來。
Part 3
大四某天,因一個朋友有事,我去代他的新聞聽力課。
那是大一的課程,我才發(fā)現,當我閱讀外刊都津津有味了,卻還是聽不懂BBC。
問題出現在哪里?
出現在,我一直都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聽力。
因為來自小城市,基礎不好,練聽力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情,我聽不懂某個音頻,當我翻它的transcript的時候,單詞卻都認識,我就傻眼了。
其他中國學生講英語的時候我可以聽懂,中國老師的英語我可以聽懂,可是當我聽native speakers的時候,他們會有大量的連讀、吞音,我卻聽不懂了。
因為我長期忽略這一塊,我對一個單詞的“樣子”是認識的,但是它的發(fā)音對我來說其實相當于一個陌生的單詞。
大三下學期的筆譯是我所有科目的最高分,拿了班里第一,而口譯卻是我最低分,讓人哭笑不得。
閱讀詞匯跟聽力詞匯并不是一個概念,看得懂一個單詞不等于當你聽到的時候也能理解。
相信不少朋友都試過跟同學日常聊天的時候,對方突然蹦出一個term,而自己并沒聽懂那是什么意思。
當對方寫給你看的時候,你才恍然說,哦你說的是這個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究竟是懂了這個表達,還是沒懂呢?應該說,沒全懂。
英文是一門注重語音的語言,光知道它的spelling是不夠的,還得聽得懂才行。
甚至某種程度上聽說能力比讀寫能力更重要,前者對后者是有促進作用的,因為像英語、西班牙語,你會念,拼寫就八九不離十了。
我們學校里不少很厲害的老師,可以跟外國人談笑風生,但是年紀大的往往帶有很重的口音。
這說明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要趁早。雖然我口語好像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課堂展示變得流利起來,但我的發(fā)音方面確實進步得有限。
所以回過頭來,當初學習的順序錯了,應該從聽力、口語開始,然后到閱讀、寫作,就像一個嬰兒學母語一樣。
而我選擇了從閱讀出發(fā),導致聽力詞匯嚴重不足,專四的語速和發(fā)音還好應付,專八聽力Part B的discussion乃至BBC新聞聽力就很讓人頭疼了。
Part 4
所以專八之后,我痛定思痛,開始琢磨提高我的聽力了。
好的方法更容易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方法才有效果。網上流傳著各種英語方法,比如奶爸推薦的n+1和不少人推薦的shadowing,而我覺得英語方法,除了技巧之外,材料也很重要。
對于聽力的訓練,很多人都是強調聽BBC、VOA,有些則推薦TED。這些當然是很好的聽力材料,尤其是TED,很有深度。
可是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來說,聽這些又枯燥又令人沮喪。
被一篇虐完又被另一篇虐,沒完沒了,這樣只會讓人失去學習的興趣。
所以,學習材料比方法更重要。
我就想, 有沒有適合不同水平的方法,經過摸索,我發(fā)現美劇才是練聽力跟口語的好材料。
一方面不同的影視作品單詞難度不一樣,但是說話都是像正常人那樣說話的,另一方面劇情有趣,可以長期堅持。
我以前看的美劇不多,而且無論是看書還是看劇我都不喜歡看第二遍。
所以,決定用美劇練習聽力和口語之后,我采取shadowing的方法。
我逐句聽十分鐘,把聽不懂的挑出來,生詞整理一下,逐句模仿,一遍過后,出去的時候,搭公交的時候,我都可以聽我練過的音頻,最好可以跟著念,尤其是那些吞音吞得讓人絕望地那幾句。
每天晚上再睡前播放,調30分鐘結束,劇情有趣,聽得很開心,還治好了睡眠困難。
以前壓力大,神經有點衰弱,很容易被舍友影響?,F在聽著美劇,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所以這個學期,我已經迷上了這種“煲劇學習法”。表面上學習新單詞的速度比不上背一天十個單詞,可是記得牢,記得深,還有不少口語化的表達。
我至今還記得第一句,“then you peed on PJ and I thought, hey, give the kid a shot.”
Part 5
總的來說,作為過來人,如果有朋友擔心自己英語天賦不夠,又無法轉專業(yè),我希望你明白,語言學習天賦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英語不好,長時間沒有進步,一方面可能是天賦沒有那幾個大神出眾,另一方面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對。
學習的材料很重要,挑一個有趣的,然后堅持下去,逐漸提高難度。最好選擇有聽力和文本的,方便精讀。
注意難度,比如如果是大一的話,我不會建議他一開始就去精聽美劇,我可能會建議他去精聽簡單點的材料,比如小豬佩奇。
不要嫌棄它幼稚,我一個平時喜歡看政治新聞,了解歷史政治的人,看得也挺有意思的。
拿TED這種有深度的作精讀材料反而太累人了。
希望大家都可以早早學好英語,將它作為一門技能,用于工作,去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