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畢業(yè)那幾年,大叔經(jīng)常被老板批評:
“這規(guī)劃弄的,怎么一點兒沒思路”
“你連一個PPT都弄不好,你還能干點什么”
對于自尊心很強的大叔來說,這種近距離赤果果的打臉,哭暈在廁所那是常有的事。
時隔多年,剛工作時的尷尬,每每午夜夢回,還在噩夢里徘徊。
某日起,大叔終于下定決心研究一下,
PPT
這個在學校不教,上班要常用,自己摸索又要很長時間的玩意兒到底怎么上手。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總結,實踐,提煉。
分享如下:
工作中,一套邏輯清晰,外觀精美的PPT,能帶給我們什么。
1、表達順暢
2、提升自己的逼格
3、讓老板刮目相看
4、讓聽眾心情愉悅,傳遞演示者的信心
但,往往我們追求的PPT,經(jīng)我們譜寫出來的樣子,卻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在想明白PPT的結構和邏輯之前,先不要著急動手。
1、受眾為下屬,屬于工作布置類,著重需要說清楚干什么,干到什么標準,誰來干,需要什么時間完成。
2、受眾為同事,需要說清楚闡述的內容和受眾之間的關系,影響,以及需要的配合及支持。
3、受眾為老板,屬于工作規(guī)劃類,需說清目標,策略,行動計劃,衡量標準,責任人和重要節(jié)點里程碑。
明確受眾,是希望聽眾覺得言之有物,站在用戶角度,運用用戶思維。
無數(shù)次的實踐后,大叔發(fā)現(xiàn),
PPT的外觀為“術”,是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類同武學上的“招式”,這種技能在后天可以練習,講究一個熟能生巧。
而思維是“道”,是背后支撐PPT的原理,是“武功之運行心法”。
那么
1、運用思維主結構:金字塔結構
金子塔結構,始于原麥肯錫咨詢顧問,并作為商業(yè)和咨詢界近40年的經(jīng)典培訓內容。
一句話說清楚金字塔結構:一個核心論點,多個分論點支撐,再往下則為多個論據(jù)進行論證。
金字塔結構具有三大特征:
A、先擺明結論
B、核心論點和分論點采用自上而下支撐結構
C、橫向采用窮舉、歸納及演繹思維模型
2、思維次結構之:縱向思維模型
金字塔結構中,除了先擺明核心結論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敘事結構,那就是自上而下的結構,稱之為縱向思維模型。其具有兩大特征:
A、上層論點及支撐論點
B、WHY/HOW的問答式結構
3、思維次結構之:橫向思維模型
在金字塔結構的運用中,除了縱向思維模型之外,還有兩大橫向思維模型,在運用橫向思維模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MECE分析法。
MECE(便于記憶,可以讀作me see)分析法,意思為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即在分析問題的解決方案前,先把我們能想到的,和所調研的所有問題完全羅列,并去除重復的同一觀點,即為MECE分析法。
舉個栗子,
如果我們要到達某個山頂,運用MECE法
4、橫向思維模型:歸納法
在將問題點均已羅列之后,我們需要按照問題點的結構或者重要性,進行歸納,并得出歸納后的結論。
5、橫向思維模型:演繹法
通常意義上的演繹法,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是一種推理、論證的過程呈現(xiàn)。
“思維是核心,內容是血肉,外觀是表象”,PPT的制作最最常見的就是形式大于內容,邏輯結構層次不清。
演示者說不清,受眾聽不懂。
最后,我們回顧一下:
衷心希望,眾卿有一天馳騁在PPT世界里,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