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jīng) 注解 十二
真常品 第十二
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
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
原文:真常應(yīng)物
注解:
無念紛擾,謂之:真,
五德五元,謂之:常,
感而遂通,謂之:應(yīng),
藥苗發(fā)生,謂之:物。
原文:真常得性
注解:
此感彼應(yīng),謂之:得,
真靈不散,謂之:性。
原文:常應(yīng)常靜
注解:此常,
乃是:平常之常,
又非:真常之比。
平常事來,則:應(yīng),
平常事去,則:靜。
原文:常清靜矣
注解:
是言:寂然不動。
修道之士,掃心飛相,
去妄存誠,清靜身心,
陽極生陰,寂然不動,
萬緣頓息,陰極生陽,
感而遂通,萬脈朝宗。
而其:先天五德發(fā)現(xiàn),
名曰:真常。
真常,即是:良知。
先天,五元,發(fā)現(xiàn),
名曰:應(yīng)物。
應(yīng)物,即是:良能。
良知良能,名曰:真性。
人心死盡,道心全活,
名曰:真常得性。
先天一炁,大道無形,
名為:物知覺,
收斂,名為:應(yīng)。
人心常死,則道心全活,
道心全活,則妄念不生,
妄念不生,則常復(fù)先天,
常復(fù)先天,則藥苗常生,
藥苗常生,則真性常覺,
真性常覺,則真常常應(yīng),
真常常應(yīng),則河車常轉(zhuǎn),
河車常轉(zhuǎn),則海水常朝,
海水常朝,則火候常煉,
火候常煉,則金丹常結(jié),
金丹常結(jié),則沐浴常靜,
沐浴常靜,則法身已成,
法身已成,則了然無事。
故曰:
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
可嘆:
在儒者,希圣學(xué)賢,
一見:四書五經(jīng),
每言:去欲為先,
就以一味去欲而了大事。
再不窮究:存心養(yǎng)性。
不窮,心,是:何存?
不究,性,是:何養(yǎng)?
在釋者,參禪學(xué)佛,
一見:法華金剛,
每言:去念為先,
就以一味去念而了大事,
再不窮究:明心見性,
不窮,心,是:何明?
有究,性,是:何見?
在道者,修真學(xué)仙,
一見:清靜道德,
每言:觀空為先,
就以一味觀空而了大事,
再不窮究,修心煉性,
不窮,心,是:何修?
不究,性,是:何煉?
如果,一味,頑空枯坐,
豈能:修成:先天大道?
豈不知:大道即天道,
天道,生長萬物,
全賴日月星辰,風(fēng)云雷雨。
易曰:
鼓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fēng)雨,
日月推遷,一寒一暑。
如果一味:空空無為,
萬物豈能:自然生成?
文昌帝君,詩曰:
乾坤日月皆無心,
赤氣揚(yáng)輝處處靈。
唯有玄根同太極,
自然煥發(fā)合天經(jīng)。
流行萬古兼千古,
合撰清寧永太寧。
清靜洞陽敷妙德,
真經(jīng)運(yùn)動不留停。
孚佑帝君,詩曰:
真常之炁大而剛,
充塞乾坤顯一陽。
自此生平千萬世,
恒安熙皋樂無疆。
清氣靈圖皆煥發(fā),
瓊書寶典善鋪張。
天地有根因有此,
玄玄妙妙見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