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去快餐店吃飯,不知道吃什么的時候,我都會點鹵肉飯。
因為鹵肉飯這種東西,五花肉肉加醬油來回燉,手藝再差的廚子,他也不會做得有多難吃。
所以在一家不知手藝底細的快餐店,點鹵肉飯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
但反過來說,要想把鹵肉飯做得特別好吃,也不一件容易的事。
鹵肉飯是一道非常經典的臺灣小吃,已有百余年的歷史。鹵肉飯的由來也是源于當地家庭主婦的生活智慧。
現(xiàn)在絕大多數的臺灣人,其祖民都是來自福閩南地區(qū)。那時來拓荒開墾的祖民們過的還是耕地種田的務農生活,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每年也只有在過年過節(jié)祭祀后,才能在族親那里分到一小塊豬肉。為了讓自家里每個人都能吃上肉,聰明的主婦就把肉切成一塊一塊的小丁,放在鍋中鹵爛,然后拌到飯里,再由全家分吃。這樣家里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吃上一口肉香。
做臺式鹵肉飯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油蔥酥,另一個就是金蘭油膏。
油蔥酥是用紅蔥頭炸出來的,蔥香味特濃,為鹵肉飯增香解膩。
金蘭油膏則是臺灣特產醬油膏,質地要比一般的醬油更為濃厚,味道更加鮮甜,用它做出來的鹵肉湯才是正宗臺灣味!
這幾日推味君家中洋蔥泛濫,這次做鹵肉飯就用洋蔥來代替紅蔥啦,做出來的味道也是要比某些快餐店好得多呢~
洋蔥酥版鹵肉飯
五花肉 / 洋蔥 / 蘑菇 /油菜 / 雞蛋
蔥姜蒜末 / 香葉 / 八角
冰糖 / 料酒 / 醬油膏 / 鹽
—step1—
(先煮兩水煮蛋,剝好皮,等下備用)
先把洋蔥切成細絲,切洋蔥高能預警,有條件的可帶著泳鏡防流淚。
洋蔥切好后,就在鍋中放入少量油,放入洋蔥小火慢炸。
炸的洋蔥脫干水分,變得金黃金黃的就可以關火了。
—step2—
把豬肉們都切成肉丁。
鍋中留底油下豬肉、冰糖、八角、香葉翻炒,先把肉丁煸炒一下,特別是肥肉丁,多炒一炒燉完之后吃著不膩。
豬肉煸炒過后,再放入蘑菇丁翻炒,讓蘑菇丁吸收一下肉香。
蘑菇翻炒2分鐘之后,加入洋蔥酥和熱水,開始準備燉煮了。
—step3—
燉煮之前要先調味,加入3小勺金蘭油膏。
加入適量的料酒,嘗一嘗味道,可以加入適量的鹽,調整一下咸味
然后把這一大鍋鹵肉湯轉移到湯鍋里。
放入兩個白煮蛋,蓋上蓋子中小火燜煮50分鐘。
—step4—
燉到鹵肉汁變得粘稠,鍋中水量大概消耗掉一半,基本就差不多了。(此處漏拍照片了,當時著急吃來著就忘了……)
這時你就可以清水煮油菜。
然后扣一碗米飯,把煮的雞蛋撈出來對半切開,和青菜放在一起,最后澆上一大勺鹵肉就可以開吃了!
其實按照這些步驟一步一步來的話,自己家做出來的鹵肉飯可以秒殺市面上80%的快餐店,畢竟我們自己做,食材都是好的,心意也是足的。
喜歡今天的鹵肉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