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xùn)|”、
“河?xùn)|先生”。
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
二十一歲那年,柳宗元考中了進(jìn)士。二十六歲時,柳宗元擔(dān)任了他人生中第一個官職——集賢殿書院正字(皇家圖書館管理員)。
此時,柳宗元與韓愈、劉禹錫一見如故,三人經(jīng)常喝酒唱和,不醉不罷休,俗稱“中唐鐵三角”。
他們?nèi)岁P(guān)系非同一般,“鐵哥們”。提倡革新,廢除舊制,這勢必觸痛宦官們的既得利益,宦官利用唐憲宗的權(quán)勢對革新派進(jìn)行瘋狂打壓。先是王叔文、王伾被貶,而后他和劉禹錫等八人也被貶為遠(yuǎn)州司馬,史稱
“二王八司馬事件”。柳宗元被貶永州。在永州的第一年(805年),就相繼經(jīng)歷了母親去世、幼女夭折、房屋被燒的種種不幸。古代文人好像都有種耐抗力,他把窮山惡水看作是游玩蘇杭;把親人離世埋藏心底,收拾心情,調(diào)整心態(tài)。
在永州寫了二十七篇游記,
其中 《永州八記》是中學(xué)必讀的課目散文。作者借寫山水游記針對弊政吐露胸中憤郁,以景寫實。
柳宗元和劉禹錫同進(jìn)士、同升遷、同流放,二十年來萬事同,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大雁塔下分別十年換來的短暫聚首。很快,他們又雙雙被貶到了離長安路途更加遙遠(yuǎn),條件更加艱苦的地方。柳宗元被貶為了柳州刺史,劉禹錫則被貶為了播州(今遵義市)刺史。播州地處偏僻的西南,路途遙遠(yuǎn)。柳宗元想到劉禹錫有個八十的老母親,要和劉禹錫互換一個被貶的地方,希望能把柳州授給劉禹錫,自己去播州上任。可惜人微言輕,不被上峰采用。但可以看出柳宗元對劉禹錫的情誼之深。
韓愈與柳宗元及劉禹錫曾經(jīng)也是同事,韓、柳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也挺好的,兩人還共同發(fā)起了一場極為著名的“古文運(yùn)動”,但兩人的政見并不一致,柳是王叔文一黨中的中堅,而韓卻對王很是討厭,所以他們朋友歸朋友,政敵還是政敵。
819年冬,唐憲宗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韓愈歷來不信佛,故上《論佛骨表》給皇上,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唐憲宗閱后,頓時龍顏震怒,要處韓愈以極刑。幸虧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他才免于一死,從輕發(fā)落貶為潮州刺史。真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陽路八千。"
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后遷任柳州刺史。他的后半生在流放、貶謫之中度過,在“千萬孤獨(dú)”中, 在憤懣無奈中,46歲的柳宗元英年早逝于柳州。柳宗元臨終前,托孤韓愈,將自己平生的作品寄給劉禹錫,囑咐劉禹錫為自己編撰文集。
柳宗元逝世后,韓愈寫了
《柳子厚墓志銘》,追記其一生的功績。文中高度評價了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績,頌揚(yáng)了柳宗元的高尚品德,并對柳宗元的文學(xué)建樹大加贊賞。
柳宗元生前留有600多部詩文作品,其中要數(shù)他的五言絕句《江雪》,為后世人贊頌不已。《江雪》也是在永州寫成的,為貶謫文學(xué)的代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span>
寥寥數(shù)筆,就描摹出了一幅寒江獨(dú)釣圖,真是一篇詩中有畫的佳作。意境深遠(yuǎn)、文句雋永,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
詩中起頭的四個字,有著很強(qiáng)的意識感。
“千”、“萬”、“孤”、“獨(dú)”,
看似簡短四個字,確實暗藏機(jī)鋒,將每句詩的頭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dú)”。
光是這四個字,是否就能引起你無數(shù)的遐想呢?“絕”與“滅"是怎樣的情態(tài)呢?孤獨(dú)變成畫,變成有形的東西該是什么樣呢?這些其實都是靠意境來營造的。而這正是詩之妙處,一幅水墨畫意境之美烘托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