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一個明白人,所以能逍遙的過好一生。
而處在最好同時也是最壞時代的我們,卻因為活得不明不白,所以即使聽了很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不過我們也不用那么絕望,因為《莊子》這本書就是能幫助我們過好這一生的寶典。
特別是著名學(xué)者梁冬先生格外推崇、并以這部分寫了一本書的“人間世”篇,我在里面找到了能幫助我們過好這一生的三大哲理!
1、“先存諸己”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是指“古代的圣人,都是先做好自己,再去影響別人改變”。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好為人師,其身不正的他們卻老是喜歡教育別人要怎么做,要求別人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去走。
我有一個伯父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經(jīng)常置家里的大小事務(wù)于不顧、就只顧著去打麻將,但卻老愛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好好學(xué)習(xí)、不能玩物喪志等等。
受到他的影響,他的子女也是終日游手好閑,沒成為他心目中的好好學(xué)生。歸根到底,還是由于他本身就沒有起到一個榜樣的力量,所以根本沒辦法影響到他的子女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可見,“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是有多么重要。我們很多時候都想著要去改變別人,卻沒想過其實最需要作出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改變自己,這是我們過好這一生的寶典之一。
2、“德蕩乎名”
“德蕩乎名”,是指“道德水平下降,是因為過度重視‘名’”。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道德淪喪,這確實從一方面反映了“道德敗壞成了當(dāng)今社會的一個大問題”。
很多人做事越來越?jīng)]有底線,置道德于不顧,這種做法只能是小人一時得志,到最后都會慘敗。
我在上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有一些客戶沽名釣譽,希望和我們公司進行一些不道德的交易。我們公司拒絕了,雖然這樣會少了一些收入,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后來這些客戶都出了問題,和他們有不道德交易的供應(yīng)商也是紛紛遭殃。
可見,“德蕩乎名”,放下沽名釣譽的想法,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才能活好這一生。
3、“虛即心齋”
“虛即心齋”,是指“摒除過多的欲望和雜念,使內(nèi)心皈依虛靜狀態(tài)”。
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很多時候,我們都有著一顆驛動的心。
這會使我們產(chǎn)生很多的欲望,于是“貪嗔癡”也就隨之而來了。
物質(zhì)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反而活得越來越不幸福了,就是因為我們的心越來越躁動了,不回歸平靜的精神家園的話,我們真的很難過好這一生。
所以,正如莊子在書中所提到的“心齋”,當(dāng)我們回歸虛靜,才能逍遙過一生!
以上三部分內(nèi)容來自《莊子》的“人間世”篇,當(dāng)我們能做到“先存諸己”,擁有虛靜的“心齋”狀態(tài),并時刻警惕自己“德蕩乎名”,何愁過不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