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儒家圣人,他的思想影響到現(xiàn)在還深深影響著我們??鬃拥牡軐⑺难孕薪虒?dǎo)編成《論語》,《論語》里面有很多故事對世人都非常有教育意義,被我們歷代皇帝列為治國之根本。作為孔子的后人按理說肯定是對孔子的教導(dǎo)銘記于心的。但他的后人卻沒有把他老人家的話記在心里,導(dǎo)致家破人亡。是怎么一回事呢?
子路
我們先講一下孔子都說了什么?在《論語》中,有一次孔子的得力弟子子路想要去衛(wèi)國做官,任大司馬,可是孔子卻不贊同子路去。因為衛(wèi)國的國君統(tǒng)治無方,太子德品不好,國家派系林立??鬃泳透勇氛f: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入,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但子路對孔子說他有信心有能力治理好衛(wèi)國??鬃泳驼f:防禍于先而不致于后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焉可等閑視之。因此“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這句名言就流傳下來了,這也代表了孔子的人生態(tài)度。也是非常正確的安身立命之法。
孔融讓梨
但孔子的后人卻不這么認為,事情是這樣的。三國時期,孔子有一位后人叫孔融,相信大家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這位孔融不但品格高尚,謙讓有禮,而且文采極高。加上他是孔子后人的身份。當(dāng)時平民百姓對他也是非常的敬重,連袁術(shù)、曹操這樣的權(quán)傾朝野的一代梟雄對孔融的身份也是極為忌憚的??兹谠f “袁術(shù)乃冢中枯骨“不足掛齒。袁術(shù)都忌憚孔融的身份,怕影響太大,不敢殺他。
后來袁術(shù)稱帝,曹操非常著急,但又對袁術(shù)又無可奈何,著急之下就拿楊彪泄憤,誣陷楊彪要謀反,要殺了他。這事讓孫融知道了,跑去罵了曹操一頓,這件事本來就是曹操理虧,說不過孔融,只得放了楊彪。但這也讓曹操記恨上了孔融。但孔融亳不在意,反而拿此事到處諷刺曹操。
曹操
后來曹操要攻打蜀漢東吳,孔融卻說:“無義之師討伐仁義之師,豈有不敗之理?”這可是要動搖軍心的啊,以孔融的身份名聲,說出此話,直接就把曹操定為了不義之師,民心盡失,軍中將領(lǐng)和士兵的士氣都會受到嚴重的打擊的。曹操忍無可忍就派人殺了孔融。
孔融
孔融引來如此殺身之禍,和他忘記了先祖孔子的教導(dǎo)“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有關(guān),孔融是處處立于危墻之下啊。怎么能不死呢?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更何況這位老人是孔子這位大能的話呢!各位網(wǎng)友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