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極看重品行修養(yǎng),主張“作字先作人”,并為扭轉妍媚書風而吶喊,提出“四寧四毋”之說,開啟欣賞書法的“另一扇窗”?!八膶幩奈恪笔墙?jīng)過傅山長期書法藝術的實踐得出來的,其具有深遠的美學內(nèi)涵。關鍵是在空間分割,重點在于字和字的對比關系、筆法、字勢、章法等方面,將字與字的對比關系羅列出來,加以組合,即可加強作品給人帶來的視覺效果。
很多古人對于“拙”都采取肯定的態(tài)度。老子《道德經(jīng)》曰:“大巧若拙”。明顧凝遠曰:“元人用筆生,用意拙,有深意焉。”“拙”與“巧”是一對重要的審美范圍,既相互對立又彼此聯(lián)系。筆者認為傅山是想舍其“巧”,創(chuàng)作風格更趨向于鐘繇的古“拙”。傅山論作字之道,曰:“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生奇,歸于大巧,若拙已矣?!备瞪剿^的“拙”,是質樸古拙,是樸素自然。一個人的書學思想往往受到其他思想甚至整個時代的文化氛圍的影響。絕沒顛簸不破的書學理論,也沒有孤立封閉的美學現(xiàn)象。傅山書學思想博大精深,且有打破趙體書風沉悶格局的趨勢。
傅山一生博學多才,有俠肝義膽,更常懷醫(yī)者仁心。其深遽的思想和高潔的人格如同矗立在三晉大地上的一座高峰。傅山極看重品行修養(yǎng),主張“作字先作人”,并為扭轉妍媚書風而吶喊,提出“四寧四毋”之說,開啟欣賞書法的“另一扇窗”。傅山從書法源頭追溯,在塵封己久的篆籀中探尋拙樸之美,不期然而然地成為清代尚碑書風的先導?!案呱窖鲋梗靶行兄?。雖不能至,然私向往之”。傅山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書學上的啟迪,更有不改初心的執(zhí)著與無畏。關鍵是在空間分割,重點在于字和字的對比關系、筆法、字勢、章法等方面,將字與字的對比關系羅列出來,加以組合,即可加強作品給人帶來的視覺效果。
傅山,可以說是不幸的,也是孤獨的。觀其一生,歷經(jīng)明清易代,至親離世,臨終前可謂國破家亡。然而歷史終究是公平的,坎坷的命運卻鑄就了他不同流俗的傳奇經(jīng)歷和書法風格。他崇顏抑趙,銳意進取,在自己方寸間的天地“任情寫意”,同時采擷諸子,出入釋老。他的書學思想像暗夜的點點星光,留給后人無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