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也為學生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專家認為,3—12歲是兒童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成人對他們的行為訓練,小學更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黃金時期。
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上,黎里中心小學對主要的幾項不良習慣進行了調查并開出了“藥方”。
調查:3成學生曾忘記帶課本或學習用品
藥方:讓學生按課程表整理書包和學習用品
去年4月,該校曾對四、五、六三個年級的402名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其中“有時,我到了課堂上或坐下來學習時,才發(fā)現沒帶所需的課本、鉛筆等學習用品。”答“是”的學生占29.1%,這表明近3成中高年級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低年級學生中,這種情況肯定更普遍。”參與調查的一位教師這樣說。
針對這個不良習慣,該校開出的“藥方”是:老師要求學生每天按課程表整理書包、收拾文具,并提醒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相關的學習用品。
調查:5成以上學生沒有預(復)習習慣
藥方:預(復)習需老師和家長共同督促
在預習上,該校的調查題目是:“開始學習新課之前,我會做好新課的預習。”回答“是”的占43.0%;否”的占57.0%。
在復習上,該校的調查題目是:“我會定期復習學過的知識。”答“是”的有46.4%,答“否”的為53.6%。
以上共同點在不同年級中,答“是”的人數隨年級的增高略有增加,老師有明確預(復)習要求的班級答“是”的人數明顯高于其他班級。
該校在調查分析中指出,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了預(復)習的重要性并能自覺預(復)習,但大部分學生還是沒有這種意識或有意識而無行動,只有老師提出了要求,學生才會想到去遵循它,期間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監(jiān)督。
調查:6成學生沒有檢查作業(yè)的習慣
藥方:從2年級開始學習自己檢查作業(yè)
在檢查作業(yè)的習慣調查上,該校的調查題目有兩個,第一個是:“有時,我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或匆匆忙忙地應付一下便交上去。”回答“是”的學生占17.5%,也就是說有將近1/5的學生有過拖拉作業(yè)的現象。
第二個題目是:“每次作業(yè)完成后,我都會檢查一遍再交。”回答“不檢查”的學生占59.9%,即近6成學生沒有檢查作業(yè)的習慣。
雖然各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征不同,但在習慣培養(yǎng)上卻不應因年齡而有異,目前小學教育還沒有明確的階段目標。該校在調查后認為,一年級學生應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書寫規(guī)范、保持課本與作業(yè)本的整潔、不亂涂、亂撕;到了二年級,老師和家長就應該開始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檢查作業(yè)的習慣。
黎里中心小學去年4月做了一次“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后,針對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開出了45條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意見,并在2004年9月進校的兩個班(共103名學生)進行實驗。
“1年多來,這兩個班的學生在行為規(guī)范上,比如穿校服和佩帶胸卡、紅領巾等,從來沒有一個學生忘記,而其他班就有學生忘記;在班級衛(wèi)生、課堂紀律、課外活動紀律等方面,這兩個班的成績也遙遙領先于其他班級;在期(中)末考試中,其他班有“良好”存在,惟獨這兩個班是全優(yōu)。欲知該校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上采取的具體措施,請登陸
www.wjllxx.com點擊“課題研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