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活中的“名言”相信大家也只是脫口而出,但是并不知道它的出處在哪里,如今生活中大家最慣用的一句損人的話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可是這句話的出處是哪里大家知道嗎?這句話的下一句大家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這句話是在孔子的口中說出來的,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并不是個個出類拔萃,比如像弟子宰予,曾經(jīng)孔子剛要開始講課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又一個人的位置上空空的,其余的弟子們都衣冠整齊、儀態(tài)彬彬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有那個空著的位置顯著格外的突兀。
孔子這才想起這是自己那個最不爭氣的弟子-宰予的位子,十分氣憤的孔子拂袖而去,直奔到弟子宰予的房間中,發(fā)現(xiàn)宰予正在床上呼呼大睡,完全沒有意識到先生的課已經(jīng)開始了,孔子十分生氣,大罵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孔子的這句名言傳到今天大家只記得了前面的半句,大概意思就是比喻一個沒有追求、沒有天分甚至還極其不上進的人就好像一塊腐朽的木頭,內(nèi)部腐爛是沒法雕刻成精美的木制品的。這句話最完美的詮釋了對一個人能力的極度否定,如今很多人都在用上半句的名言,卻很少有人知道孔子的下一句話是什么,其實下一句更狠。
不過大概意思和上半句差不多,都在諷刺的批評一個人的實力問題。但是用糞土來比喻一個人,孔子是個狠人??鬃幽苡眠@句話來形容弟子宰予,說明宰予的行為已經(jīng)是十分過分了,不僅僅是上課睡覺遲到,甚至還很自私,狂傲自大,經(jīng)常挑戰(zhàn)孔子的底線。有一次孔子提到了親人去世,要披麻戴孝三年,期間不能夠辦紅事也不能升官發(fā)財,然而宰予卻直接反駁,說三年的守孝期太長,妨礙了一個人的發(fā)展。
還有一次宰予給先生出了一道進退兩難的題:“如果一個人掉進了井里面,您作為最真正的君子,會不會下去救人呢?”如果下去救人,就顯得孔子有些魯莽,若不下去救人,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怪不得孔子十分討厭宰予,這真的很難讓人接受他的獨特行為??!
雖然宰予在孔子的眼中是一個很調(diào)皮很不聽話的弟子,但是有時候評價一位弟子成功與否不能單單只看他的日常行為和成就,或許宰予不斷給孔子制造難題,還給孔子的教學(xué)生涯增添了一筆樂趣呢!如今“朽木不可雕也”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小編在此還是要強調(diào)一下這句話的下一句,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之后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可理喻到無法挽救的時候,就可以引用孔子的這句話,對此,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