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詞的產(chǎn)生,一般都認為是在隋朝。宋代的《詞源》說:“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間為長短句?!爆F(xiàn)在所傳最早的民間詞,是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曲子詞。160多首中大部分來自民間,多作于唐玄宗時代至晚唐五代。詞在盛唐時就很流行,因為當時詩正是興盛的時候,所以文人作詞較少。宋代《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認為李白的《菩薩蠻》是“百代詞曲之祖”。中唐以后,文人作詞者漸多,如白居易、劉禹錫、韋應物、顧況等等,均有佳作傳世。到了晚唐,文人詞家越來越多,而寫得最多、影響最大的是溫庭筠。
溫庭筠,本名歧,字飛卿,生活放蕩,長期出入歌樓妓館,終日“痛飲酣醉”,終身未中進士,晚年方任城尉和國子助教。相傳他相貌丑陋,但詩名頗盛,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其實他最出名的不是他的詩,而是他的詞,史稱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詞方面的成就,當是晚唐之首。
溫庭筠的詞在《花間集》共收66首,絕大部分都是青樓娼女生活和男女間的離情別恨。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說:“溫詞有《金荃集》,蓋取其香而軟也?!彼闶亲プ卦~的特點。如《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水晶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鳳。
第一首寫的是剛睡起的女子梳妝打扮的情態(tài)。前四句寫她的容貌和梳洗的動作,表現(xiàn)她的疏懶與孤獨;后四句寫她妝成之后的美麗,寫她看見繡襦上的雙雙鷓鴣而自傷自憐。這首詞藝術上很有特點:以細微的動作描寫,反襯心理深處的波瀾,描寫的各個意象之間,跳躍性很大,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意蘊含蓄,耐人尋味。
第二首寫的是一位美人在水晶簾內(nèi)頗黎枕上睡覺,暖香惹夢,夢見“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無限的離情別緒襲上心頭,下片寫女主人公日夜思念,裁剪羅裙。其中“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所展現(xiàn)的如畫的景致,千古為人贊嘆。
還有他的《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溫詞造語綺靡綿密,色彩秾麗,這是與內(nèi)容香軟的脂粉氣相適應的。但有些篇章受民間詞的影響,清新疏淡,自成一格。如《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溫庭筠還有不少清新秀麗的名句,如“花落子規(guī)啼,綠窗殘夢迷”;“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這是句子意境深遠,造語清新,廣為后人傳誦。
溫庭筠的詞深受南朝宮體的影響,內(nèi)容離不開青樓妓館、深情相思、離情別恨、詞風秾麗香軟。藝術上精細深微,意脈婉曲,層次豐富,色彩明麗。他的詞風,直接影響著晚唐五代詞人,形成一個流派。五代后蜀趙崇祚輯錄了溫庭筠、皇甫松、韋莊等十八家詞500首,編為《花間集》十卷。這是我國第一部詞集。這十八家詞風相近,因此,后人稱之為“花間派”,而溫庭筠就是花間派詞人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