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獸性各走半邊——智者們的幸福路》系列之四十三
現(xiàn)代生物學告訴我們,DNA是可以貯存記憶的,不過很緩慢,用英國天文物理學家霍金的話來說,每年可以有一比特的信息量儲存進人類DNA。這一比特是多少呢,我只知道1兆字節(jié)(mb)=8388608比特(bit),現(xiàn)在隨隨便便一張照片都是幾個兆(M)?;艚鸬脑捯簿褪沁@么一說了,他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人類的經(jīng)歷儲存進人類的DNA記憶當中的過程是很緩慢的(請記住這一點,以后還會用到)。但再緩慢也架不住時間長,上千萬年上百萬年下來,不斷重復,人類的DNA中就儲存了很多遠古的記憶,人類的很多的行動、情緒都是受這種記憶影響。上節(jié)所說的氏族公社生活的三個特點或原則因為對人類生存影響巨大,自然深深地扎在人類的DNA里。這也是我們碰到不公的事就怒不可遏,大眾不患寡而患不公;即使給你高薪,如果強迫你做你不愿做的事你也會不開心;當你周圍的人各顧各的時候你會覺得孤獨、寒心的真正原因,因為這是與你的DNA記憶是不一樣的,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我小時候玩過一種嚇人游戲,就是在一間黑屋子里突然打開手電,從下往上照自己的臉,會顯得異??植?,經(jīng)常嚇得小伙伴哇哇叫。其實這也是一種利用遠古記憶的方式。因為在千萬年以前,人類能夠有的光亮只有太陽或月亮,人們已經(jīng)習慣光線從上往下照射。當光線從下往上照射時,就完全違背了記憶中光線的法則,當然就有一種奇怪恐怖的感覺。
好了,如果用這種觀點去看孔子和赫西俄德對理想社會的描述,對現(xiàn)實生活的抱怨,一切就豁然開朗。無論是大同世界還是黃金時代,實際上是對深埋記憶當中的氏族公社社會生活三大原則的描述。公平正義,大公無私,富有愛心,沒有私產(chǎn),互相照顧,首領(lǐng)根據(jù)能力推舉,老弱病殘,鰥寡孤獨之人都能得到照顧,哪一項的描述都與氏族公社社會生活準則相符。
而孔子和赫西俄德都是身處文明時代或者說國家形態(tài)中,氏族公社已經(jīng)解體,戰(zhàn)爭頻繁,人們?yōu)榱素敻皇馑老喽?,爾虞我詐,作為思維敏感的哲人,能夠感覺到現(xiàn)實與本能感覺的沖突,然后用語言和文字表現(xiàn)出來,加上一些對遠古時期壽命、物資供應的美化,所謂的理想世界的模板就出籠了,而且不管東西方都一樣。
在我致力建設(shè)國家精英社區(qū)的瓦努阿圖之所以會被兩度評為世界幸福感最強的國度,除去自然因素以外,與其大部分國民還生活在氏族公社當中肯定有關(guān),也許是證明我這個理論的鮮活例子。
用這種觀點再去看宗教里關(guān)于天堂的描述,除去不死,無盡的食物(或者不用吃飯)這類憧憬之外(我小時候玩戰(zhàn)爭游戲,也總是幻想自己有一把打不光子彈的槍,因為那時電影里的革命英雄都是子彈打完才被俘或跳崖的。缺啥想啥,也是DNA的要求),平等,愛心,尊重,親如兄弟姐妹,也與氏族社會的生活氛圍差不多,實際是平等、自愿、互助三大原則的具體化。
在亞當夏娃與伊甸園的故事里,開初的幸福生活可以說是氏族公社生活的美化版;被逐出樂園,在塵世間受苦也是隱喻人類在獲得智慧,獲得更多財富的同時,氏族公社解體,人類互相廝殺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殘酷,大多數(shù)人覺得很痛苦。考古學家也證明,進入文明時代以后,人類的個子比石器時代人的個子縮小了,側(cè)面證明文明時代大部分人的營養(yǎng)狀況實際是不如石器時代的。所以《圣經(jīng)》里上帝會說亞當失去伊甸園以后要吃更多的苦。
簡單說,亞當夏娃失樂園的傳說是人類走出氏族公社,建立文明社會過程中形成的矛盾心態(tài)在文化上的記憶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