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高考中,很多獲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孩子,沒能把握住這個機會,甚至因此和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每一次階段性的考試后,家長們都在反思,我們精心為孩子們設計的求學之路為何結果是有遺憾的?什么原因讓這些有能力拿到自主招生“門票”的孩子,沒能獲得高校自主招生的入場券?他們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偏差呢?
記者在與幾位獲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但沒能最終入圍的考生交流中留意到,他們都是學校、班級的“尖子生”,他們當中的多數(shù)人都是刷題高手,他們用3年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初審資格,有不少同學甚至同時獲得了多個大學的自主招生資格,但最后的一關卻鎩羽而歸。高考641分的小雪就是其中之一。她說,自主招生考試的題型完全超出了他們平時刷題的范圍,面對涉獵面很廣、思維發(fā)散的面試題,我12年的學習是有遺憾的。
小雪所說的遺憾在面試那一關表現(xiàn)得極為充分。面試主要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從近兩年高校自主招生面試試題來看,各大院校非常傾向于根據(jù)社會熱點提問,以此來考察考生的思維能力,而這恰恰是他們的短板。
一位在美國硅谷工作的華人說,從小到大,身為一個理工男的我,接受的教育是,你只需要刷題、刷題、刷題,就能考出好成績,找到好工作??墒堑任业搅斯韫群?,發(fā)現(xiàn)接觸到的環(huán)境完全不是這樣。那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人對孩子強調(diào)的不是刷題,而是設計。我們的教育方式與美國教育的根本差別也在思維方式。要孩子擁有擁抱未來的能力,注重孩子思維的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是重中之重。思維的創(chuàng)新與拓展能為孩子的未來帶來多大的影響和改變呢?近日,哈爾濱理工大學設計教授張簡一為我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張簡一老師,哈理工機械動力工程學院工業(yè)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產(chǎn)品開發(fā),產(chǎn)品設計,TRIZ理論及應用研究,設計心理及人因研究。2006年起師從俄羅斯國際四級TRIZ大師維克多學習TRIZ理論,獲得國際TRIZ協(xié)會二級TRIZ大師認證。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張老師深切地感受到,引導孩子更早地接觸設計思維,將創(chuàng)新思維真正引入到孩子的學習中,對孩子學習能力提升是多有價值的一件事。因此,她決定帶著她的研究生團隊,走進中小學生,把看似玄妙的科學發(fā)明解密,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觸發(fā)明創(chuàng)造。
張老師說,設計思維是一套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的方法論系統(tǒng),是從人的需求出發(fā),為各種議題尋求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并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的思維方式。這一概念最初脫胎于全球頂尖設計公司IDEO的合伙人之一David Kelly于2004年在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辦的設計學院,并把這套源自企業(yè)的協(xié)作流程打造為一門核心課程。設計思維的基本流程模型包括五大部分:Empathy(同理心)、Define(需求定義)、Ideate(創(chuàng)意動腦)、Prototype(制作原型)和Test(實際測試),從人的心理需求入手去做設計。
對于孩子來說,參加設計思維課程,可以在思維模式上得到全面的鍛煉。一方面,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帶動孩子們主動探究、全方位探索,努力去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另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各項能力都會得到培養(yǎng),例如共情能力、統(tǒng)籌能力、可視化表達能力、合作能力、領導能力和動手能力等等。
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神經(jīng)技術……諸多新型技術的崛起,使得我們這些教育者必須考慮,怎樣讓學生們?nèi)チ私夂瓦m應未來的世界??梢灶A見的是,當孩子們在未來遇到問題的時候,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將不再是知識,而是如何去思考、創(chuàng)造和變革,如何以項目為導向、既獨立工作又合作無間。在充滿變化的社會中,讓孩子們從小建立通過細致的小組合作、計劃、共情的多元思維方式掌握創(chuàng)新探索的方法,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未來才可以廣泛應用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實習、工作和各項活動中,而這一能力也是孩子們應該十幾年學習最終要培養(yǎng)并具備的能力。
多大的孩子適合設計思維訓練?
張老師說,作為思維模式的鍛煉方式,設計思維訓練可以從小學階段開始。通過設計思維課程,讓學生們探索更多改變世界的方法:把大的問題分解,把復雜的問題個性化和個人化的時候,它就不會那么難解決。其實,設計思維最精彩的部分還在于,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或者家長,引導孩子們開始使用這種思維方式后,他們將會跟隨自己的思想火花,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路線。
如果家長想教孩子設計思維,該如何操作呢?
很多家長覺得發(fā)明創(chuàng)造,申請專利是相當神秘的事情,其實設計思維訓練有其固有的步驟和模式,有很多規(guī)律可遵循。我們針對青少年的思維特點,在復雜的體系中抽取基礎的四十個原理,和另外的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幫助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設想,把設想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新的成果。Thinking的方法怎樣訓練孩子。第一步通過同理心的訓練,情景的沉浸,讓孩子通過洞察去體驗用戶的情感,使用方式,合理與否,它的方便性,舒適性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找到產(chǎn)生使用的痛點,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進。第二步通過第一步所產(chǎn)生的痛點進行定義,定義出我們產(chǎn)品的邊界在哪,我們的需求是什么。第三步我們最重要的頭腦風暴,利用頭腦風暴的方法,讓孩子產(chǎn)生設計的暢想,新奇的想法能不能實現(xiàn)。通過思維的發(fā)散收斂,再發(fā)散再收斂,提出原形的概念,針對前面的痛點,制作一個產(chǎn)品的原形,對原形提出問題來考核它是否達到了最初的目標,疼點消失,或是定義的界限能否得到滿足等等。在這之間會教給孩子小的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比如5WEH法,或是5W2H法,這個讓孩子來反思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我們自身的設計是否滿足需求。
我們會引導孩子用設問的方式,讓他思考,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為什么做,做這些時的機會成本、時間成本有哪些?我們提供給孩子的是快速想象的方法。用不足60秒的時間,讓大家快速想象,并用圖形或是簡單詞語來記錄他的思維過程。我們會在四天的課程中,用一段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這個訓練是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完成,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掌握創(chuàng)新的方法。我覺得學習是快樂的事情,如果覺得痛苦的時候,學習會打折扣的。
4天的課程中我們還會教孩子自由聯(lián)想的方法,月圓能想到什么,八月十五我們想到月餅,正月十五我們想到燈籠,想到湯圓,家庭的團圓,嫦娥奔月的故事,還會想狼在月圓之夜孤獨的嘶吼。4天的課程還會教給大家思考的工具,比如強制類比,大家可以看我們燈泡有什么特點,薄薄的,發(fā)光的,發(fā)熱的,螺旋的,球形的,真空的,把這些類比到鞋上,是不是可以做薄的鞋,發(fā)光發(fā)熱的鞋底,球形的鞋,或是存在真空的鞋。我們總結出事物的特點,通過強制類比轉(zhuǎn)移到另外事物上,從而開拓思路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
在Desigh Thinking的課堂上經(jīng)常用的方法是頭腦風暴,頭腦風暴不是胡思亂想,它是很科學的自由暢想。在瘋狂的頭腦風暴中,孩子們被鼓勵針對各自選定的內(nèi)容,發(fā)散思維,多想多寫多畫,一一記錄下來。并且,老師還會訓練孩子快速呈現(xiàn)想法的技能:教孩子們一些畫簡圖的技巧,幫助孩子們用簡單線條,勾勒出腦海中的想法;把復雜的思考,通過可視化的圖片,快速輸出。此后,老師鼓勵學生們回顧自己所有想法,權衡利弊,挑選出最符合用戶需要的那個,為后面制作模型做準備。團隊合作貫穿始終,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分享和合作,可以幫助他們達到更高的目標。而在統(tǒng)籌環(huán)節(jié),即預估自己制作原型時需要什么原材料、每樣材料大概需要多少時,孩子做事情的計劃性、前瞻性也得到了考驗與訓練。值得一提的是,“設計思維”有個基本理念,建立模型的用材要盡可能的廉價簡便。我們給孩子提供的用材有剪刀、卡紙、雙面膠、吸管、雪糕棒、扭扭棒等,孩子們列出自己的需求清單交給老師,由老師幫忙統(tǒng)一采購。
我們的研究生團隊會根據(jù)孩子的描述再提升和包裝,把它變得更成熟,是孩子們要的這樣原創(chuàng)的好方法。
最后,我們會帶孩子們一起進入“元認知”環(huán)節(jié),即反思整個流程,帶領孩子做總結。除了引導孩子們思考過程中的問題,老師還會引導孩子們在一張Reflection紙上涂涂畫畫,完成一張直觀的“反思圖”。通過這樣的總結,學生們可以復習、強化反思作品,提高元認知能力和統(tǒng)籌能力,并且也鍛煉了互助、領導能力。
TRIZ加Desigh Thinking讓孩子們都可能成為設計師,只要掌握了我們的方法,參與到程序當中你都是好的設計師。比如,我們的自行車已經(jīng)做了好幾年,通過九屏圖的分析,未來的自行車是什么樣的,在超系統(tǒng)中發(fā)現(xiàn)問題。自行車的超系統(tǒng)里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和它的使用人群有緊密的結合。情景的沉浸,移情,同情,頭腦風暴等等,對我們車子進行邊界的界定,它是什么樣子的,做成了這樣的自行車,自行車在未來發(fā)展的時候,什么人用什么車子,通過這樣分析的結果,小孩自行車,大人自行車,雪地自行車,找到非常特殊的人群,我們找到了康復期的病人,是不是也需要自行車,他需要什么樣的自行車……如果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形成創(chuàng)新的習慣,他就會無時無刻不想著創(chuàng)新。從一個“想法”到真實的成果,由孩子自己決定整個課程的走向,讓孩子具備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社會接軌,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從有利他的需求角度去看待生活,這也是一種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