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我國餐具之一,最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jīng)有使用的記載了。而關(guān)于筷子的傳說、意義以及功能也是有很多種說法。
按照我們現(xiàn)有的歷史,商紂王應(yīng)該是使用筷子最早的一位君王了。據(jù)說紂王喜怒無常,就平時用餐來說,有很多廚師都是因為紂王覺得飯菜太熱或者太冷而被下令處死。有一次吃飯時,新進宮的妲己發(fā)現(xiàn)有幾道剛上的菜太燙了,此時紂王已來到她身邊。妲己想了想,把用頭上兩根玉簪拔下來,夾菜吹涼了再送到紂王口中,紂王很受用,便天天都要如此,時間一長,演變成了玉筷。
后來紂王又叫人做了一雙象牙筷。一位名叫萁子的大臣聽到了,就說,這么好的象牙筷與普通杯子不相配,必定要配玉杯、玉碗,那么吃的東西也一定要是山珍海味才行了。如此一來,奢靡之風(fēng)一開,宮中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勤儉,我感到很擔(dān)心。之后果然如萁子所料,紂王增加賦稅,奴役百姓,建鹿臺,天天在酒池肉林里嬉戲,最終亡國了。
后世人把這個叫做象牙筷定律,一旦接觸到更好的,心中的貪念會越來越大,最終把自己帶向深淵。
先秦時,筷子叫做梜;漢朝才叫做箸。這個時候,筷子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作用,專門用來吃羹里的菜。唐朝時,筷子又有了一種新功能,那就是被人們拿來占卜。由于筷子常見,所以日常人們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用筷子卜一卦。在九一八事變的前幾天,幾個日軍就曾用筷子占卜來決定是否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到了宋朝,筷子就成為了嫁妝的一部分。筷子讀音與快子一樣,有了筷子做陪嫁,意味著新婚夫妻快快生子的意思,但此時大部分人還是叫箸。明代時,吳中一帶普遍把箸叫做快子。那里的很多船家都很忌諱“住”這個字,而箸與其同音,于是就改為快子,意為行船快,早日平安到達。時間久了,因為筷子用竹木制成,因此給快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正式叫做“筷子”!
?清朝時,筷子的一種新功能被開發(fā)出來了。沒錯,就是電視劇里面經(jīng)常演的——銀筷試毒。因為古代時用砒霜制成的毒藥很多種,古人對于砒霜的煉制沒有現(xiàn)代精細(xì),因此煉出來都是純度不高的。這種砒霜里面含有很大的硫化成分,遇到容器容易變黑,變黑的那部分就是硫銀。當(dāng)然,如果是其他更厲害的毒藥就驗不出來了。
筷子的使用也是很講究的。用餐前,筷子要整齊的放在碗右邊,不能放得亂七八糟,長短不一,否則會不吉利,容易有個“三長兩短”;用飯時不要常常把筷子一頭用嘴咬著,還發(fā)出聲音,這被人認(rèn)為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行為;如果你用餐時們還喜歡拿筷子敲碗筷,大家會看不起你……
所以,筷子雖小,但是它的作用含義大著呢!現(xiàn)代也有研究表示,筷子用多了,小孩手指會更加靈活,促進頭腦發(fā)育和身心健康。
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有其他東亞的國家也在用筷子,例如韓國、日本、越南等等。
筷子的歷史古老悠長,就像中華文明一樣。近現(xiàn)代以來,隨著西方文化的輸出,我們生活里有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影響,很多人迷上了過西方的節(jié)日,吃西方的快餐美食,有許多原本屬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卻逐漸被拋棄,也沒有被很好的保護和傳承下去??曜邮切疫\的,雖然很多人在用它的時候并不知道它的歷史,但總算沒有被丟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