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華文化之溪”、“中華詩詞第一溪”,毫無疑問是若耶溪。西施曾在這里采蓮,歐冶子曾在這里煉劍,李白、杜甫、孟浩然、蘇軾、王安石、陸游都曾在這里泛舟,更有眾多的詩詞名家在這里留下精美的詩篇。
那最精彩的10首“若耶溪”之詩都是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將揭曉謎底,分享精彩好詩和大家一起欣賞。
南風(fēng)雨過若耶深,
蓮女菱歌亂別心。
后夜繁霜凋綠蓋,
洞房歸去理秋砧。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抒發(fā)離愁別怨的詞作,用語優(yōu)美、委婉是這首詩的特點。
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zhuǎn)花稀到碧潯。
傾國美人妖艷遠,鑿山良冶鑄爐深。
凌波莫惜臨妝面,瑩鍔當期出匣心。
應(yīng)是蛟龍長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首先點題,寫出若耶溪美景,然后懷古,引出西施采蓮、歐冶子若耶溪煉劍之事,最后以景代情,寓意若耶溪當?shù)厝私艿仂`,是臥虎藏龍之所。
相逢此溪曲,勝托在煙霞。
潭影竹間動,巖陰檐外斜。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借問淹留日,春風(fēng)滿若耶。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作者游覽若耶溪,遇到好友孔九,跟好友同游。若耶溪景色優(yōu)美,現(xiàn)又恰逢如伏羲時無憂無慮的盛世,此時此景堪比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綦毋潛問好友,能否在此多停留幾日,共賞若耶美好春光。
此詩用語懇切,情景交融,深厚友誼彌漫在字里行間。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這首詩是李白漫游若耶溪時所寫,描寫精心裝扮的少女們于明媚的春日在溪中采蓮,歡聲笑語,衣袂翩翩,成為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惹得岸邊少年們下馬駐足觀望,眼中含愛慕之情。滿含生機和活力的場景。
這首詩用語自然、清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讀來清雅脫俗,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若耶溪上踏莓苔,
興罷張帆載酒回。
汀草岸花渾不見,
青山無數(shù)逐人來。
這首詩寫于王安石鄞縣任上時,當時他途徑越州,泛舟若耶溪,詩興大發(fā),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用語樸實無華,情融于景中,作者輕松、歡快的心情暗含其中,王安石的政治抱負也隱約可見。
九月霜風(fēng)吹客衣,
溪頭紅葉傍人飛。
村場酒薄何妨醉,
菰正堪烹蟹正肥。
這首詩寫于陸游過若耶溪時,他置身大自然之中,觸景生情,想到官場險惡,自己飽受奔波流浪之苦,不如置身山水,不醉不歸。
這是飽含漁樵之情的一首詩。
輕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巖中響自答,溪里言彌靜。
事事令人幽,停橈向余景。
這同樣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寫于崔顥游覽若耶溪時。作者用輕靈簡凈的筆觸,素淡勻潤的色調(diào),描繪出若耶溪山水之美,暗含自己愉悅、寧靜的心情。
這首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過游覽若耶溪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寄托作者喜清厭濁、好靜惡鬧之情。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fēng)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是山水詩佳作,作于綦毋潛于安史之亂后歸隱時。
此詩寫作者“泛舟溪上”的所見所聞,寫了春江、月夜、晚風(fēng)、花路、扁舟、林月等景物,創(chuàng)造出幽美、寂靜、閑適、淡雅的境界。
該詩流露出作者輕松愉悅,安于自然,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 尾句“愿為持竿叟”點明主旨,表明自己的意向和追求。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這是李白寫的一首寫景詠史詩,詠西施若耶采蓮,卷入?yún)窃街疇幍哪嵌螝v史。
首聯(lián)寫鏡湖有三百余里,到處都是含苞欲放的荷花,美景無限。次聯(lián)寫美景引來美女采蓮,美女引來愛美之人,看西施的人擠滿了整個若耶溪,夸張生動、形象。最后寫西施被越王帶走,勾起人們對吳越爭霸那段歷史的遐想。
此詩情、景、史、事融為一體,引人遐想,頗耐人尋味。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這首詩是王籍的代表作,我認為也是“若耶詩詞”的壓卷之作。
此詩寫王籍泛舟若耶溪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長久羈留他鄉(xiāng)的思歸之情,暗含歸隱之心。
此詩景起情收,情景交融,文辭清麗,自然和諧。尤其頸聯(lián)“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最為精彩,以動襯靜,富含理趣,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備受后人推崇。
最精彩的10首“若耶溪”之詩分享完了,寫景抒情俱佳,讀了這些詩,想必大家對“中華詩詞之溪”若耶溪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