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前啟后 :
“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些話眾所周知,耳熟能詳。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出自何處。
齊國是周武王給姜太公的封國,齊國歷代的諸侯自然姓姜。而一個大軍事家的出現(xiàn),卻為以后的“田氏代齊”埋下了伏筆。
提起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吳起、孫臏等一些名字耳熟能詳。但有一個人,知道的人很少,卻因一部兵法著作引起了司馬遷的高度重視。
在《史記》中,孫武、吳起等這些大軍事家都是合專,這個人到現(xiàn)在也名氣不大的人,卻是單獨列傳,而且《史記》記載中,只有一戰(zhàn),此一戰(zhàn)還是一場追擊戰(zhàn)。
武廟十哲,是指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并祭祀歷代名將所設(shè)置的廟宇,供奉的是周朝以來的十個最杰出的大軍事家。這十個人不光要求戰(zhàn)功卓著,還要有軍事理論流傳于世,并且在歷朝歷代中,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能攪動風(fēng)云的人物。
而因為《史記》記載中的這一場追擊戰(zhàn)和他的一部兵書著作,讓這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名字在“武廟十哲”中赫然在列。
這個名字叫田穰苴,因曾任齊國大司馬,故此也叫司馬穰苴。他寫的那部兵書叫《司馬法》(周威烈王給這部兵法改名為《司馬穰苴兵法》)?!皣m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边@句話就出自這部《司馬法》。
田穰苴是春秋時期承前啟后的大軍事家,武廟十哲中,他的位置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從周朝春秋時期的數(shù)百年間,起著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作用。
而他的著作《司馬法》,卻力壓《孫子兵法》,讓司馬遷對其評價之高無以復(fù)加 :
“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襃矣若夫穰苴,區(qū)區(qū)為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世既多司馬兵法,以故不論,著穰苴之列傳焉?!保ā妒酚洝匪抉R穰苴列傳)。
意思是說,我(司馬遷)讀司馬穰苴寫的兵法,感覺宏闊意遠、深不可測,夏商周三代的戰(zhàn)爭,也未能完全發(fā)揮出它的內(nèi)蘊。像現(xiàn)在把《司馬穰苴兵法》的文字附在里邊,也未免推許的過份了。至于說到田穰苴,不過是為小小的諸侯國帶兵打仗,怎么能和《司馬兵法》相提并論呢?社會上既然留傳著許多《司馬兵法》,因此不再評論,只寫這篇《司馬穰苴列傳》。
此等評價,足以表明讓司馬遷單獨列并高度贊揚的正是這部兵書。也充分說明了田穰苴宏觀戰(zhàn)爭藝術(shù)的造詣。
由于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端抉R法》這部兵書流傳下來也不完整。但其軍事思想?yún)s對歷朝歷代的兵家影響巨大。
二,臨危受命 :
田穰苴(生卒不詳),因曾任大司馬,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后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田氏家族在齊國是名門望族,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齊桓公時,陳國發(fā)生內(nèi)亂,陳完為避禍跑到了齊國,改姓田氏。
齊景公的時候,晉國進攻齊國的阿城和甄城,同時燕國又侵略齊國黃河南岸一帶。齊國軍隊大敗。齊景公為此十分憂慮,寢食難安。
齊國著名賢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是田家庶出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希望君王能試試他”。
(“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愿君試之?!薄妒酚洝匪抉R穰苴列傳)
于是齊景公召見了田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
田穰苴對齊景公說:“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軍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出來,置于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不會信任,人的資望輕微,權(quán)威就樹立不起來。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寵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jiān)軍才行?!庇谑驱R景公就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派莊賈去做監(jiān)軍。
“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quán)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文能附眾、武能威敵的田穰苴。不愧為文武全才,作為一個剛剛領(lǐng)軍的將領(lǐng),一般的君主是不會放心的。自己提出配一個監(jiān)軍,自是為了讓齊景公完全放心。
三,執(zhí)法立威 :
田穰苴向景公辭行后,便和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營門會齊?!钡诙?,穰苴率先趕到軍門,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等待莊賈。
但莊賈一向驕橫貴顯,認為率領(lǐng)的是自己的軍隊,自己又是監(jiān)軍,就不特別著急;親戚朋友為他餞行,挽留他喝酒。
已經(jīng)到了中午,莊賈還沒來。穰苴就推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巡視營地,整頓軍隊,宣布了各種規(guī)章號令。等他部署完畢,已是日暮時分,莊賈這才到來。
田穰苴問:“為什么約定了時間還遲到?”莊賈表示歉意地解釋說:“敝人的朋友親戚們送行,所以耽擱了”。
田穰苴說“身為將領(lǐng),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yīng)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營宣布規(guī)定號令后,就應(yīng)忘掉自己的親朋,擂鼓進軍,戰(zhàn)況緊急的時刻,就應(yīng)當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人侵略已經(jīng)深入國境,國內(nèi)騷動不安,戰(zhàn)士們已在前線戰(zhàn)場暴露,無所隱蔽,國君睡不安穩(wěn),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系在你的身上,還談得上什么送行呢!”
于是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約定時間遲到的人是怎么說的?”回答說“應(yīng)當斬首?!鼻f賈很害怕,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他搭救。報信的人去后不久,還沒來得及返回,就把莊賈斬首,向三軍巡行示眾。全軍將士都很震驚害怕。
“莊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三軍之士皆振栗”。(《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過了好長時間,齊景公派的使者才拿著符節(jié)來赦免莊賈,由于過于著急,再加上心情緊張,車馬飛奔直入軍營。
田穰苴對使者說:“將領(lǐng)在軍隊里,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又問軍法官說:“駕著車馬在軍營里奔馳,軍法上是怎么說的?”軍法官說:“應(yīng)當斬首?!笔拐弋惓?謶?。
田穰苴說:“國君的使者不能斬首?!本蛿亓耸拐叩钠蛷?,砍斷了左邊的夾車木,殺死了左邊駕車的馬,向三軍巡行示眾。讓使者回去向齊景公報告,然后率軍就出發(fā)。
四,一戰(zhàn)成名 :
田穰苴率軍在行進途中,士兵們安營扎寨,掘井立灶,飲水吃飯,探問疾病,安排醫(yī)藥,田穰苴都親自過問并撫慰他們。還把自己作為將軍專用的物資糧食全部拿出來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樣平分糧食,特別照顧體弱多病的。
“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yī)藥,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三天后臨戰(zhàn)陣,將士們看到田穰苴說話算數(shù),治軍有方,有法必依,鐵面無私,個個精神振奮、斗志昂揚。生病的士卒都要求跟從,奮勇求戰(zhàn)。
晉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就把軍隊撤回去了。燕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渡黃河向北撤退,因而潰散。
于是齊國的軍隊趁勢追擊他們,收復(fù)了所有淪陷的領(lǐng)土,然后率兵凱旋。
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zhàn)。晉師聞之,為罷去。燕師聞之,度水而解。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nèi)故境而引兵歸。(節(jié)選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史記》中用大量沒有詳細描述田穰苴的生平事跡,卻用大量筆墨描寫了田穰苴斬使立威的故事。于后來孫武練兵,斬了不守紀律的君主的妃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治軍貴在嚴,領(lǐng)軍須有威;治軍不嚴,將領(lǐng)無威,軍隊就不可能有戰(zhàn)斗力,而這樣的軍隊是不可能戰(zhàn)勝敵人的。從嚴治軍就是要以法治軍,樹立軍法軍紀的權(quán)威。將領(lǐng)就是要通過嚴格執(zhí)法執(zhí)紀來樹立威嚴,嚴格執(zhí)法執(zhí)紀也是一種守信。
司馬穰苴從嚴治軍、以法治軍,殺了不守約定、違反軍法軍紀的監(jiān)軍莊賈,既樹立了自己的威信,也教育了將士,從而增強了齊軍的戰(zhàn)斗力,擊退了敵軍,收復(fù)了失地 。
《史記》中其他人物也是如此。表明司馬遷喜歡八卦、突出故事性。也正因為如此,《史記》讀起來是精彩紛呈、毫無枯燥之意。其歷史價值為“史家絕唱”,文學(xué)造詣稱”無韻離騷”。
五,抑郁而終 :
齊軍凱旋時,齊景公和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按照禮節(jié)慰勞全體將士。齊景公不但沒有為殺莊賈的事怪罪田穰苴,而且還拜他為大司馬,讓他執(zhí)掌齊國的軍政大權(quán)。
“未至國,釋兵旅,解約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與諸大夫郊迎,勞師成禮,然后反歸寢。既見穰苴,尊為大司馬。田氏日以益尊於齊”(《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田氏家族的勢力在齊國日益發(fā)展,引起大夫(古代官名)鮑氏、國氏、高氏的不滿。后來,這一班人忌妒他,在齊景公面前中傷、誣陷他。齊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職,田穰苴抑郁發(fā)病而死。
”已而大夫鮑氏、高、國之屬害之,譖於景公。景公退穰苴,苴發(fā)疾而死”。
田乞、田豹等人因此怨恨高氏、國氏家族的人。此后,等到田常殺死齊簡公,就把高氏、國氏家族全部誅滅了。
到了田常的曾孫田和,便自立為君,號為齊威王。他率兵打仗施使權(quán)威,都廣泛地模仿穰苴的做法,各國諸侯都到齊國朝拜。
齊威王派大夫研究討論古代的各種“司馬兵法”,而把大司馬田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邊,故而定名叫《司馬穰苴兵法》。
“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國等。其后及田常殺簡公,盡滅高子、國子之族。至常曾孫和,因自立為齊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諸侯朝齊。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
由此看來,田氏在齊景公時期,家族尚未顯赫,從田穰苴開始,家族逐漸興旺、權(quán)柄日重。德高望重的田穰苴抑郁而死,使田氏家族對姜氏諸侯產(chǎn)生了憤恨,由此開始,逐漸拉開了“田氏代齊”的序幕。
六,立身賢正 :
一天,齊景公在宮中飲酒取樂,一直喝到晚上,意猶未盡,便帶著隨從來到相國晏嬰的宅第,要與晏嬰夜飲一番,被晏嬰規(guī)勸拒絕了。
離開晏嬰的府第,齊景公又想起了田穰苴。于是,君臣一行又來到田穰苴的家中。
田穰苴聽說齊景公深夜造訪,忙穿上戎裝,持戟迎接出門,急問:“是有諸侯發(fā)兵了?還是有大臣反叛了?”
齊景公笑著說:“沒有?!?/p>
田穰苴又問:“那您為什么深夜來我家?”
齊景公說:“想到將軍軍務(wù)勞苦,想和將軍共飲?!?/p>
田穰苴回答說:“陪國君飲酒享樂,君王身邊本就有這樣的人,這不是大臣的職份,臣不敢從命。
齊景公于是去了大夫梁丘的家里喝酒。次日,晏嬰與田穰苴都上朝進諫,勸齊景公不應(yīng)該深夜到臣子家飲酒。于是,鮑氏、高氏、國氏三大家族紛紛向齊景公進讒言,欲驅(qū)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勢力。
齊景公便采納了鮑氏、高氏、國氏的意見,將田穰苴辭退了。田穰苴被貶后,心情憂郁,不久病故。
田氏、鮑氏、高氏、國氏為當時齊國的四大家族。之所以其他三個家族聯(lián)合來詆毀田氏,只是因為田穰苴的突出功勛。
以上所述,賢良自見。如果齊景公能親賢臣遠小人,重用晏嬰、田穰苴,還能發(fā)生“田氏代齊”的事嗎?由此也突出了田穰苴賢良方正的性格和為人。
七,歷代高評 :
來看看這個一般不為人知的大軍事家在歷朝歷代的名人是怎樣的評價:
晏嬰:“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p>
司馬遷:“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襃矣若夫穰苴,區(qū)區(qū)為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世既多司馬兵法,以故不論,著穰苴之列傳焉?!?/p>
《太史公自序》:“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
曹植:“穰苴授節(jié)于邦境,燕、晉為之退師,而景公無患?!?/p>
張駿:“且韓信之舉,非舊名也;穰苴之信,非舊將也;呂蒙之進,非舊勛也;魏延之用,非舊德也。蓋明王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能,則授以大事。”
司馬貞:“燕侵河上,齊師敗績。嬰薦穰苴,武能威敵。斬賈以徇,三軍驚惕。我卒既彊,彼寇退壁。法行司馬,實賴宗戚?!?/p>
《十七史百將傳》:“孫子曰:‘令之以文,齊之以武?!谖哪芨奖?,武能威敵。又曰:‘法令孰行?!跀厍f賈以徇三軍。又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谑孔錉帄^而燕、晉解去是也。”
陳元靚:“齊得穰苴,授以兵柄。立司馬法,行將軍令。燕則其雄,晉削其盛。一戰(zhàn)之功,疆埸斯靜?!?/p>
王世貞:“司馬穰苴、孫武,天下之言兵者歸之。穰苴兵法不可見,所見獨孫子十三篇,其精切事理,吾以為太公不能過也。而太史公獨稱穰苴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未能竟其義’。如其文若爾,穰苴其尤勝耶然太史公于穰苴則僅詳其斬莊賈,于孫武僅詳其斬愛姬而已,以為用兵之道,一賞罰盡之矣?!?/p>
黃道周:“穰苴庶族,人微權(quán)輕。燕晉壓境,齊國殆傾。晏嬰明識,舉苴用兵。法斬貴族,一軍皆驚。再加恩馭,莫不奮興。未經(jīng)血戰(zhàn),勢已雷轟。敵人潛遁,追奔掃清。尊為司馬,兵法存名。
八,后記 :
講到古代的戰(zhàn)爭,就必須要說名將,因為將軍是一場戰(zhàn)役中決定勝負的關(guān)鍵因素。
《商君書·戰(zhàn)法》中的記載:若兵敵強弱,將賢則勝,將不如則敗,若其政出廟算者,將賢亦勝,將不如亦勝,意思是說,軍隊實力相當,將軍的能力高就能取勝,打仗前要做出謀劃,將軍更加賢明,就能取勝,由此可見將軍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
不過話又說回來,自古將軍有很多,但是能成為名將的卻很少,而能寫出兵法的名將,則更是鳳毛麟角。
而司馬穰苴就是鳳毛麟角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