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飲食調(diào)養(yǎng)上,要注意食用溫補陽氣,性溫升散的食物,比如說蔥、蒜、姜、韭菜等,但是辛辣和發(fā)散的食物也不能過度,另外像大棗、山藥等,多吃新鮮蔬果,有利于平肝清熱通腸。接下來介紹的這六道藥膳特別適合養(yǎng)生調(diào)養(yǎng),親們有空趕緊做起來吧!
養(yǎng)血補氣
何首烏雞
【原料】黃芪30g,山藥15g,當(dāng)歸、制何首烏、熟地各12g,枸杞子3g,烏骨雞1500g,米酒1杯,黑豆1杯,鹽1小匙,老姜5片。
【制作】藥材稍沖洗后,以過濾袋裝好,即為藥材包;黑豆洗凈備用。雞洗凈切塊,入開水中煮5分鐘,取出洗凈。鍋內(nèi)入雞塊、藥材包、調(diào)味料及水12杯,以大火煮開,再改小火煮至熟爛(約半個小時),去藥材包即可。
【功效】養(yǎng)血補氣,健脾補腎,有利于氣血虛弱、手足冰冷、男子精少,婦女不孕癥人群食用。
桑葚蜜膏
【原料】桑葚1000g,蜂蜜400g。
【制作】桑葚洗凈,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取汁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2次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粘稠時,加蜂蜜煮沸,起鍋待冷裝瓶。
【用法】每次1匙,熱水沖服,每日2次。
【功效】滋補肝腎,聰耳明目。用于目暗、耳鳴、失眠、健忘、煩渴、便秘、須發(fā)早白等。
【按語】桑葚甘寒,能補肝益腎、熄風(fēng)滋液,佐蜂蜜潤燥,對春季肝陽上亢、陰虛火旺引發(fā)諸證,有較好的調(diào)理作用。
回春燉盅
【來源】《養(yǎng)生藥膳》
【原料】桑葚子、枸杞子、紅棗各30g,女貞子20g,柏子仁15g,菟絲子、覆盆子各10g,雞腰子20個,老姜3片,蔥3段,米酒、鹽適量。
【制作】藥材稍沖洗,加水6杯,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至湯汁剩約2杯,去渣。紅棗去核,藥湯備用。雞腰子洗凈,入開水汆燙,隨即撈起,洗凈瀝干。燉盅入紅棗、雞腰子、調(diào)料及藥湯,加蓋入鍋蒸至熟透(約20分鐘)即可。
【功效】養(yǎng)心安神,補腎益精。適用于中老年人身體虛弱、腰膝酸疼、四肢冰冷、陽痿、早泄、子宮虛寒。
蓮子銀耳羹
【原料】蓮子肉30g,銀耳20g。
【制作】蓮子肉、銀耳加水400ml,文火煮爛,放冰糖少許即可。
【用法】每日清晨食之,食后稍事活動。
【功效】蓮子肉善入脾、胃二經(jīng),能補脾胃之虛。銀耳善入肺、胃二經(jīng),能滋養(yǎng)脾胃之陰。二要相用,能氣陰雙補,健康人食用,益于心脾。
芪棗肉臊飯
【原料】黃芪35g,紅棗15g,豬絞肉300g,香菇5朵,蝦米1大匙,醬油4大匙,米酒1大匙,糖1小匙,鹽適量。
【制作】藥材稍沖洗后,紅棗切開去核,加水5杯以大火煮開,改小火,煮至湯汁剩約2杯時,去渣,藥湯備用。香菇洗凈泡軟,去蒂切丁;蝦米稍泡軟,瀝干水分,切碎備用。熱油入鍋,加入香菇和蝦米爆香,再放入豬絞肉炒出油,調(diào)入藥湯、調(diào)味及一杯水煮開,改小火,加蓋煮約50分鐘,即為肉臊。
【功效】健脾益氣,養(yǎng)血。適用于氣血兩虛患者。
山藥粥
【來源】《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原料】干山藥片30g,糯米50g。
【制作】山藥、糯米加適量砂糖同煮粥。
【用法】可供四季早晚餐食用。溫?zé)崾场?/p>
【功效】補脾胃,滋肺,補腎固精。適用于脾虛腹瀉、腎虛遺精、慢性久痢、虛勞咳嗽、氣血不足、納食不香、口干喜飲、大便秘結(jié)。
來源 | 黃兆勝主編《中華養(yǎng)生藥膳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