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兩”錢,是歷史上著名的貨幣,最早始鑄于戰(zhàn)國中晚期,并延續(xù)有三個歷史時期,即戰(zhàn)國半兩、秦半兩、漢半兩。其中,戰(zhàn)國半兩實則為秦地所鑄,無非秦統(tǒng)一六國以后,將自己的鑄幣形制推廣到統(tǒng)一后的全國而已?!鞍雰伞卞X久負盛名,以至稍知幣史之人,看到半兩,即能聯想到秦漢時期。 半兩錢形制多為面無廓,平背。通常較準確斷代的依據主要是其書相,亦輔之以形制大小來加以辨識。今日賞錢,特將愚帳中所藏一品少見的秦代復式大半兩錢擇出,拍照亮相,發(fā)于博客公展鑒賞。
首識書相。展目本品,可見穿左右上下“半兩”二字組合,篆書書體,其排列形式稱為復式。其字形相對較為寬大,乃先秦半兩之大篆寫法,其中“兩”字內為“人”字,實為半兩錢之大篆寫法,由此,可根據此書相特征斷其先秦所鑄。其字書寫規(guī)矩,字幅較寬而自然,筆劃橫直豎立,筆意書相爽真古樸。無需細表,此等書相,絲毫無疑,其門可開矣。
次觀鑄相。可見其輪廓鑄制規(guī)整,輪邊周圍尚有流銅毛邊未曾清理干凈,其直徑約為33毫米(凈廓尺寸),重約17.08克,鑄體較為厚重,依諸譜所載形制劃分,此形制尺寸乃為“大半兩”之形。續(xù)見其字,深竣高挺,鼓凸有加,且又自然得體。其乃穿口大小適度,背平,面背肉平整。其穿口干凈,輪廓清晰,實乃接近成品之貌,官爐之相,故其鑄相之門可開。
再察銹相。一眼可見,此錢銹相較為濃烈,生坑趨熟,出土有日。其老銹土垢結痂成皮,覆蓋有層,深淺相間,分布則是極為自然。測其銹質,堅實而不糟,耄耋至老之質相十分鮮明。薄銹之處,可識其乃青銅質地,銅色熟舊更是不在話下。故而,無需贅述,此等銹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其門洞開。
綜上所述,一番鑒賞,幾度審視,本大型“復式半兩”錢,三相一材,無異無邪,開門見山,乃毋容置疑之品矣。閱譜可知,小型復式半兩錢有載,而徑在30毫米以上之大半兩,則未見載入復式。因此,本品作為大型半兩,且為復式,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可以說至今也是十分的罕見,極具收藏價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