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我去看了臺灣果陀劇場出品的話劇《最后十四堂的星期二的課》,由臺灣現(xiàn)代劇場的開拓者金士杰主演。這部話劇改編自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傳記類作品《相約星期二》,通過兩人的對話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名叫莫里·施瓦茨的猶太社會心理學(xué)教授不幸罹患漸凍癥,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個星期里,他與米奇·阿爾博姆——他唯一的學(xué)生,相約每個星期二上課。
其實,與其說是上課,還不如說是分享。老教授將他一生所悟通過這十四次會面統(tǒng)統(tǒng)告訴了這位害怕親密關(guān)系的學(xué)生。這個故事圍繞著死亡而展開,然而在這十四次會面中,他們卻聊到了人生的每個方面,愛情、金錢、婚姻、文化、衰老、死亡等等,由于當(dāng)時我正好發(fā)著高燒,渾身癱軟,內(nèi)心煎熬,所以對于這位猶太老教授所分享的關(guān)于生與死的體悟特別有共鳴,特此將書中的一些內(nèi)容與大家分享。
這個世界太和諧,太美麗,充滿了誘惑,很難相信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前因后果的意外。
米奇,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妒忌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地面對整個社會。
“我那天聽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莫里說,他閉了一會眼睛,我等他往下說。故事講的是一朵在海洋里漂流了無數(shù)個春秋的小海浪,他享受著海風(fēng)和空氣帶給它的歡樂——這時它發(fā)現(xiàn),它前面的海浪正在撞向海岸。“我的天,這太可怕了,”小海浪說,“我也要遭此厄運了!”這時又涌來了另一朵海浪。它看見小海浪神情黯然,便對它說,“您為何這般惆悵?”小海浪回答說,“你不明白!我們都要撞上海岸了。我們所有的海浪都將不復(fù)存在了!你說這不可怕嗎?”那朵海浪說,“不,是你不明白。你不是海浪,你是大海的一部分!”我笑了,莫里閉上了眼睛。
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dāng)他們在忙于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庸庸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你目標(biāo)和意義的價值觀。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xué)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我們一直認為我們不應(yīng)該去接受它,如果我們接受了它,我們就不夠堅強了。
我們常感到孤獨,有時孤獨得想哭,但我們卻不讓淚水淌下來,因為我們覺得不該哭泣...體會它的感受,讓淚水流淌下來,細細地品味——但最后要能說:“好吧,這是我的孤獨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獨,現(xiàn)在我要把它棄之一旁,因為世界上還有其他的感情讓我去體驗。
“我現(xiàn)在做的”他依舊閉著眼睛說,“是在超脫自我?!背撟晕??
“是的,超脫自我。這非常重要——不僅對我這個快要死的人是這樣,對像你這樣完全健康的人也如此。要學(xué)會超脫?!彼犻_眼睛,長長地吐了口氣?!澳阒婪鸾淌窃趺凑f的?別庸人自擾,一切都是空?!笨墒牵艺f,你不是說要體驗生活嗎?所有好的情感,還有壞的情感?“是的。”那么,如果超脫的話又該怎么做呢?“啊,你在思考了,米奇。但超脫并不是說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應(yīng)該完完全全地投入進去。然后你才走得出來?!?/p>
我知道年輕也會是一種苦惱,所以別向我炫耀年輕的魅力。那些來找我的孩子都有他們的煩惱:矛盾、迷惘、不成熟、活著感到累,有得甚至想自殺...而且,年輕人還不夠明智。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很有限。如果你對生活一無所知的話,你還愿意一天天過下去嗎?當(dāng)人們在影響你,對你說使用這種香水可以變得漂亮,或穿這條牛仔褲可以變得性感時,你往往就相信了。其實那都是胡扯。
問題的部分癥結(jié),在于他們活得太匆忙了。他們沒有找到生活的意義所在,所以忙著在尋找。他們想到了新的車子,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但過后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同樣是空的,于是他們重又奔忙起來。
人只有在受到威脅時才變壞,而這一威脅正是來自我們的文明社會,來自我們的經(jīng)濟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會受到威脅,因為他擔(dān)心會失去它。當(dāng)你受到威脅時,你就會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你就會視金錢為上帝。這就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之所以對死亡大驚小怪,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視作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覺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
原諒自己應(yīng)該做而沒有做的事。
什么是最困難的?與生活講和。
以色列計劃 | 專注于以色列與中東問題及中以關(guān)系!
Israel Pla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聯(lián)合的以色列專業(yè)非營利媒體機構(gòu)!
An NPO media organization for Israel
文化 | 經(jīng)濟 | 旅游 | 軍事 | 歷史 | 科技 | 信仰 | 藝術(shù)
新朋友點擊標(biāo)題下方“以色列計劃”一鍵關(guān)注
來稿及建議:info@israelplan.org